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合细粒岩沉积微相
发布时间:2021-10-01 22:02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成为页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开展精细混积岩沉积层序及其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曲线、XRF及XRD等资料,结合岩心相及其组合分析、测井曲线最小二乘法拟合和岩性随机模拟等技术,开展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微相识别,建立研究区混积细粒岩沉积微相模式。研究发现:①芦草沟组可划分为5个中期旋回、9个短期旋回、33个超短期旋回。中期旋回对应段级别,短期旋回相当于一个砂组或小层(含多个单砂层),超短期旋回大体对应于单层;②研究区目的层为一套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复杂,在各种沉积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由细粒碎屑岩、碳酸盐岩、泥岩构成的混积细粒岩层。识别了储集层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砂坝、前三角洲泥、砂滩、混合滩、云坪及湖相泥微相等;③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甜点段主要分布在P2l22上段及P2l12上段。综合分析提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混合细粒岩沉积模式。基准面上升时,沉积环境由三角洲外前缘砂坝和浅湖砂滩沉积向浅湖—半深湖混合滩和云坪沉积转变,随着基准面继续上升至最大可容纳空间,深水环境黑灰色泥岩大面积沉积...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6类岩石的岩心照片和对应薄片
通过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取心井岩心观察和描述,发现沉积构造特征多样,包括砂纹层理[图3(a)]、水平层理[图3(b),图3(i)]、小型交错层理[图3(c)]及波状层理[图3(d)]等,也可见小型浪成波痕[图3(h)]、块状构造[图3(j)]、干裂纹及泄水构造[图3(f)]等。同时还发育具有咸化湖环境特征的生物化石[图3(g),图3(k)]及黄铁矿[图3(e),图3(l)]。这些沉积构造标志为判断芦草沟组沉积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上部发育大套具有水平层理的黑灰色、灰黑色泥岩,是半深湖沉积的重要标志。研究区常见灰黑色微细水平泥质纹与细粉砂纹交互的泥质粉砂岩,亦是浅湖—半深湖过渡相的沉积特征。微细水平波状、透镜状、小型交错层理常见于芦草沟组一段灰黑色粉细砂岩中,代表了浅湖沉积。研究区浅湖粉细砂岩沉积中常见生物扰动构造,有潜穴、逃逸构造、爬行迹等类型。波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及泄水构造,是芦草沟组三角洲前缘砂坝沉积的重要标志。
根据J174井GR测井数据,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函数程序,计算沉积旋回厚度并统计旋回个数,得到最终基准面旋回曲线(图4),其步骤如下:(1)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无效值,获取目的层段数据序列A;(2)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和测井曲线的长趋势偏移,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原始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数据序列B;(3)数据序列B与数据序列A之差作为新数据序列C,对数据序列C进行数据累加得到厚度累计数据序列D;(4)由于预处理过程中采用参数的差异,可能造成计算结果的误差,因此再次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序列D进行拟合得到数据序列E,使数据中心化或归一化。实际计算过程采用一阶差分法处理,保证最终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5)最后采用逻辑判别函数,提取归一化自然伽马(GR)测井数据序列正负偏差数据,计算出沉积旋回厚度。3.2 基准面旋回划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湖相泥页岩沉积模式及岩石相类型[J]. 朱彤,龙胜祥,王烽,彭勇民. 天然气工业. 2016(08)
[2]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分析与思考: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J]. 郭旭升,胡东风,李宇平,魏祥峰,刘若冰,刘珠江,燕继红,王庆波. 地学前缘. 2016(02)
[3]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J]. 邵雨,杨勇强,万敏,邱隆伟,操应长,杨生超. 新疆石油地质. 2015(06)
[4]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J]. 万敏,常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S1)
[5]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演化规律[J]. 陈春勇,谭强,张金风,王菁,袁春林,康永尚. 新疆石油地质. 2015(02)
[6]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初期开采特征[J]. 吴承美,郭智能,唐伏平,谢建勇,梁成钢,张乐园. 新疆石油地质. 2014(05)
[7]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J]. 王成云,匡立春,高岗,崔玮,孔玉华,向宝力,柳广弟. 沉积学报. 2014(02)
[8]含油气细粒沉积岩研究的几个问题[J]. 姜在兴,梁超,吴靖,张建国,张文昭,王永诗,刘惠民,陈祥. 石油学报. 2013 (06)
[9]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特征[J]. 斯春松,陈能贵,余朝丰,李玉文,孟祥超. 石油实验地质. 2013(05)
[10]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初步研究:岩性与孔隙特征分析[J]. 匡立春,胡文瑄,王绪龙,吴海光,王小林. 高校地质学报. 2013(03)
本文编号:3417412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6类岩石的岩心照片和对应薄片
通过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取心井岩心观察和描述,发现沉积构造特征多样,包括砂纹层理[图3(a)]、水平层理[图3(b),图3(i)]、小型交错层理[图3(c)]及波状层理[图3(d)]等,也可见小型浪成波痕[图3(h)]、块状构造[图3(j)]、干裂纹及泄水构造[图3(f)]等。同时还发育具有咸化湖环境特征的生物化石[图3(g),图3(k)]及黄铁矿[图3(e),图3(l)]。这些沉积构造标志为判断芦草沟组沉积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上部发育大套具有水平层理的黑灰色、灰黑色泥岩,是半深湖沉积的重要标志。研究区常见灰黑色微细水平泥质纹与细粉砂纹交互的泥质粉砂岩,亦是浅湖—半深湖过渡相的沉积特征。微细水平波状、透镜状、小型交错层理常见于芦草沟组一段灰黑色粉细砂岩中,代表了浅湖沉积。研究区浅湖粉细砂岩沉积中常见生物扰动构造,有潜穴、逃逸构造、爬行迹等类型。波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及泄水构造,是芦草沟组三角洲前缘砂坝沉积的重要标志。
根据J174井GR测井数据,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函数程序,计算沉积旋回厚度并统计旋回个数,得到最终基准面旋回曲线(图4),其步骤如下:(1)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无效值,获取目的层段数据序列A;(2)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和测井曲线的长趋势偏移,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原始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数据序列B;(3)数据序列B与数据序列A之差作为新数据序列C,对数据序列C进行数据累加得到厚度累计数据序列D;(4)由于预处理过程中采用参数的差异,可能造成计算结果的误差,因此再次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序列D进行拟合得到数据序列E,使数据中心化或归一化。实际计算过程采用一阶差分法处理,保证最终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5)最后采用逻辑判别函数,提取归一化自然伽马(GR)测井数据序列正负偏差数据,计算出沉积旋回厚度。3.2 基准面旋回划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湖相泥页岩沉积模式及岩石相类型[J]. 朱彤,龙胜祥,王烽,彭勇民. 天然气工业. 2016(08)
[2]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分析与思考: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J]. 郭旭升,胡东风,李宇平,魏祥峰,刘若冰,刘珠江,燕继红,王庆波. 地学前缘. 2016(02)
[3]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J]. 邵雨,杨勇强,万敏,邱隆伟,操应长,杨生超. 新疆石油地质. 2015(06)
[4]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J]. 万敏,常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S1)
[5]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演化规律[J]. 陈春勇,谭强,张金风,王菁,袁春林,康永尚. 新疆石油地质. 2015(02)
[6]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初期开采特征[J]. 吴承美,郭智能,唐伏平,谢建勇,梁成钢,张乐园. 新疆石油地质. 2014(05)
[7]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J]. 王成云,匡立春,高岗,崔玮,孔玉华,向宝力,柳广弟. 沉积学报. 2014(02)
[8]含油气细粒沉积岩研究的几个问题[J]. 姜在兴,梁超,吴靖,张建国,张文昭,王永诗,刘惠民,陈祥. 石油学报. 2013 (06)
[9]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特征[J]. 斯春松,陈能贵,余朝丰,李玉文,孟祥超. 石油实验地质. 2013(05)
[10]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初步研究:岩性与孔隙特征分析[J]. 匡立春,胡文瑄,王绪龙,吴海光,王小林. 高校地质学报. 2013(03)
本文编号:3417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1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