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油藏不同岩溶背景注采关系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1:23
针对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水中油井单向受效为主、易沿主通道快速推进,导致水驱储量有效控制和高效动用程度低的难题,采用了物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岩溶背景下缝洞结构分布和水驱开发效果的关系,形成了基于缝洞空间分布的差异化注采关系。研究认为:风化壳岩溶采取构造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储集体不发育区注水、发育区采油,建立一注多采的注采关系;断控岩溶在平面上次级断裂区注水、主干断裂区采油,纵向上断裂深部注水、浅层采油,形成立体注采的注采关系;古暗河岩溶的主暗河段实施主干暗河段注水、分支暗河采油,多套暗河实施深部暗河注水、浅层暗河采油,构建分层注采的注采关系。缝洞型油藏不同岩溶背景下注采关系的建立为实现空间结构井网水驱控制储量最大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文章来源】: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10(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风化壳岩溶背景缝洞结构
设计裂缝—孔洞组合的物理模型,裂缝作为溶洞间的连通通道,开展不同注采位置的水驱物模实验。从实验过程分析发现,采取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时,油水界面缓慢上升,孔洞内油水界面发生明显重力分异现象,注水能逐渐波及溶洞,实现较大范围的水驱波及。采取高部位注水低部位采油时,裂缝内油水界波动,重力分异作用不明显,驱替后孔洞中赋存剩余油,注水波及范围有限,整体上较低注高采方式驱油效率高(图2)。同时开展储集空间类型的模拟对比实验,采取尺度较小的孔洞注水,尺度较大的溶洞采油,实验发现储集体发育程度差的部位向发育好的部位注水,能充分利用油水密度差异,发挥重力分异的作用,增大注水波及范围,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实验分析认为,风化壳岩溶采取构造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低注高采),储集体不发育区注水、发育区采油(缝注洞采),可实现高效的注水驱油。
单支板状断裂在剖面上以一条主干断裂为主,伴生的次级断裂不发育,小尺度裂缝较发育,溶洞和孔洞沿主干断裂分布(图3a)。设计顺断裂面的油藏剖面模型,模拟浅注浅采和深注浅采两种注采关系。从浅注浅采的初期和末期阶段含油饱和度对比图看出,注入水易沿裂缝面横向驱替,导致油井见水时间较早,同时无井控制区域易形成局部高压或封存剩余油,注水波及范围有限(图4a)。在深注浅采的阶段含油饱和度对比图上可看出,注入水从深部裂缝横向推进,可均匀抬升油水界面,增大了注水波及范围(图4b)。从两种注采关系驱替末期的含油饱和度图看出,在单支板状断裂油藏中深部注水浅层采油的注采关系能实现最大的水驱波及剩余油,提高驱替效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深碳酸盐岩复合高导流酸压技术[J]. 耿宇迪,周林波,王洋,李春月.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6)
[2]基于流线数值模拟精细历史拟合的缝洞型油藏剩余油潜力评价[J]. 赵艳艳,崔书岳,张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水平分级标准初探[J]. 刘洪光.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02)
[4]封闭油藏不同含水期的井网方案优化[J]. 吴浩,姜汉桥,乔岩,孟凡乐,陈文滨,孟艳. 断块油气田. 2019(03)
[5]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体积开发实践与认识[J]. 焦方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3)
[6]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J]. 郑松青,杨敏,康志江,刘中春,龙喜彬,刘坤岩,李小波,张世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4)
[7]基于管窜影响的碳酸盐岩油藏产水特征图版——以伊拉克Ahdeb油田Rumaila复杂多层碳酸盐岩油藏为例[J]. 程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8(05)
[8]缝洞型油藏裂缝内油水两相流动特征研究[J]. 宋兆杰,杨柳,侯吉瑞,汪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9]岩溶残丘精细刻画及控储特征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为例[J]. 张云峰,谭飞,屈海洲,钟治奇,刘勇,罗新生,王振宇,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5)
[1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网构建及开发意义——以塔河油田为例[J]. 鲁新便,荣元帅,李小波,吴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4)
本文编号:3421948
【文章来源】: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10(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风化壳岩溶背景缝洞结构
设计裂缝—孔洞组合的物理模型,裂缝作为溶洞间的连通通道,开展不同注采位置的水驱物模实验。从实验过程分析发现,采取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时,油水界面缓慢上升,孔洞内油水界面发生明显重力分异现象,注水能逐渐波及溶洞,实现较大范围的水驱波及。采取高部位注水低部位采油时,裂缝内油水界波动,重力分异作用不明显,驱替后孔洞中赋存剩余油,注水波及范围有限,整体上较低注高采方式驱油效率高(图2)。同时开展储集空间类型的模拟对比实验,采取尺度较小的孔洞注水,尺度较大的溶洞采油,实验发现储集体发育程度差的部位向发育好的部位注水,能充分利用油水密度差异,发挥重力分异的作用,增大注水波及范围,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实验分析认为,风化壳岩溶采取构造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低注高采),储集体不发育区注水、发育区采油(缝注洞采),可实现高效的注水驱油。
单支板状断裂在剖面上以一条主干断裂为主,伴生的次级断裂不发育,小尺度裂缝较发育,溶洞和孔洞沿主干断裂分布(图3a)。设计顺断裂面的油藏剖面模型,模拟浅注浅采和深注浅采两种注采关系。从浅注浅采的初期和末期阶段含油饱和度对比图看出,注入水易沿裂缝面横向驱替,导致油井见水时间较早,同时无井控制区域易形成局部高压或封存剩余油,注水波及范围有限(图4a)。在深注浅采的阶段含油饱和度对比图上可看出,注入水从深部裂缝横向推进,可均匀抬升油水界面,增大了注水波及范围(图4b)。从两种注采关系驱替末期的含油饱和度图看出,在单支板状断裂油藏中深部注水浅层采油的注采关系能实现最大的水驱波及剩余油,提高驱替效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深碳酸盐岩复合高导流酸压技术[J]. 耿宇迪,周林波,王洋,李春月.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6)
[2]基于流线数值模拟精细历史拟合的缝洞型油藏剩余油潜力评价[J]. 赵艳艳,崔书岳,张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水平分级标准初探[J]. 刘洪光.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9(02)
[4]封闭油藏不同含水期的井网方案优化[J]. 吴浩,姜汉桥,乔岩,孟凡乐,陈文滨,孟艳. 断块油气田. 2019(03)
[5]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体积开发实践与认识[J]. 焦方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3)
[6]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J]. 郑松青,杨敏,康志江,刘中春,龙喜彬,刘坤岩,李小波,张世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4)
[7]基于管窜影响的碳酸盐岩油藏产水特征图版——以伊拉克Ahdeb油田Rumaila复杂多层碳酸盐岩油藏为例[J]. 程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8(05)
[8]缝洞型油藏裂缝内油水两相流动特征研究[J]. 宋兆杰,杨柳,侯吉瑞,汪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9]岩溶残丘精细刻画及控储特征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为例[J]. 张云峰,谭飞,屈海洲,钟治奇,刘勇,罗新生,王振宇,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5)
[1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网构建及开发意义——以塔河油田为例[J]. 鲁新便,荣元帅,李小波,吴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4)
本文编号:3421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2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