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油田长8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15:16
本次研究以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镇原油田位于长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部。长8油层组是镇原地区油气资源的主力层。针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油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现状,展开油水分布规律研究。以石油地质学、岩石学、地震测井学等为依据,结合录井取芯、钻井试油及生产动态资料,开展沉积微相分析、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油水分布规律分析等,明确了本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律、油水分布规律,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本次研究识别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等沉积微相。2、研究区主要以岩性油藏为主,为上生下储的倒灌型成藏模式。可以总结概括为“上生下储、高压驱动”、“裂缝与砂体输导、近源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3、研究区油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等砂体厚度大、储层物性好的砂岩中。油水分布受到沉积相带及砂岩物性差异影响明显。4、烃源岩厚度及烃源岩和砂体之间的距离对油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区西高东低的构造背景,对油水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图
镇原的北部地区,延长组沉积继承性是相当的强,从下到上划分 5 个段(图 2-2 和表 2-2),各段之间全部表现为连续性沉积。按岩性、构造、电性特征来划分,并根据10 个标志层(K0~K9)将延长组进一步划分成 10 个油层组(图 2-2 和表 2-2)。区域地层划分的标志层,岩性则主要为碳质泥岩及煤线、页岩。从电性上来看,长伴随着较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长8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J]. 胡友清,侯长冰,李建中,刘小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32)
[2]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成藏动力学特征[J]. 吴凯,罗丽荣,孔庆芬,李善鹏.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8)
[3]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 沉积学报. 2010(06)
[4]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组合特征[J]. 邓秀芹,李文厚,李士祥,独育国. 地质科学. 2010 (03)
[5]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 邓秀芹,蔺昉晓,刘显阳,庞锦莲,吕剑文,李士祥,刘鑫. 古地理学报. 2008(02)
[6]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J]. 郭正权,张立荣,楚美娟,黄锦绣. 古地理学报. 2008(01)
[7]陇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油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气候特征[J]. 吉利明,吴涛,李林涛. 沉积学报. 2006(03)
[8]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J]. 陈全红,李文厚,郭艳琴,梁积伟,崔军平,张道锋. 地质学报. 2006(05)
[9]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冯乔,马硕鹏,樊爱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01)
[10]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段毅,吴保祥,张辉,郑朝阳,王传远. 地质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 邓秀芹.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8629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图
镇原的北部地区,延长组沉积继承性是相当的强,从下到上划分 5 个段(图 2-2 和表 2-2),各段之间全部表现为连续性沉积。按岩性、构造、电性特征来划分,并根据10 个标志层(K0~K9)将延长组进一步划分成 10 个油层组(图 2-2 和表 2-2)。区域地层划分的标志层,岩性则主要为碳质泥岩及煤线、页岩。从电性上来看,长伴随着较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长8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J]. 胡友清,侯长冰,李建中,刘小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32)
[2]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成藏动力学特征[J]. 吴凯,罗丽荣,孔庆芬,李善鹏.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8)
[3]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 沉积学报. 2010(06)
[4]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组合特征[J]. 邓秀芹,李文厚,李士祥,独育国. 地质科学. 2010 (03)
[5]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 邓秀芹,蔺昉晓,刘显阳,庞锦莲,吕剑文,李士祥,刘鑫. 古地理学报. 2008(02)
[6]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J]. 郭正权,张立荣,楚美娟,黄锦绣. 古地理学报. 2008(01)
[7]陇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油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气候特征[J]. 吉利明,吴涛,李林涛. 沉积学报. 2006(03)
[8]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J]. 陈全红,李文厚,郭艳琴,梁积伟,崔军平,张道锋. 地质学报. 2006(05)
[9]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冯乔,马硕鹏,樊爱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01)
[10]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段毅,吴保祥,张辉,郑朝阳,王传远. 地质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 邓秀芹.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8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2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