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
发布时间:2021-10-14 07:34
近年来,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田的发现揭示了下寒武统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不同于主要目的层龙王庙组的是沧浪铺组的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尤其是沉积相研究十分薄弱,因此,有必要对该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展开研究。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薄片等多种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地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沧浪铺组岩性自下而上呈碎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的变化规律;该组发育碎屑滨岸—陆棚、碳酸盐缓坡和风暴沉积等3种沉积模式,陆棚、内缓坡等2种沉积相以及混积浅水陆棚、浅水陆棚、混积潮坪、潟湖和浅滩等5种沉积亚相;沧浪铺组沉积期研究区以陆棚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呈浅水陆棚—混积浅水陆棚—浅滩—混积潮坪—浅水陆棚—混积浅水陆棚—混积潮坪的沉积亚相演替规律。该研究成果为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一步下古生界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及优质储层的分布和预测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岩性油气藏. 2020,3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高石梯—磨溪地区沧浪铺组钻井取心宏、微观照片
沧浪铺组沉积初期,四川盆地整体上呈“隆坳相间”的古地理格局,高石梯—磨溪地区位于川中水下隆起之上,继承了筇竹寺组沉积晚期的沉积特征,发育滨岸—陆棚沉积模式[图6(a)],以碎屑岩沉积为主。沧浪铺组沉积早—中期,海平面下降,高石梯—磨溪地区周缘的高部位形成浅滩。与此同时,受绵阳—长宁拉张槽的遮挡作用影响,高石梯—磨溪地区接收来自泸定古陆和康滇古陆的陆源碎屑减少,逐渐变为含陆源碎屑的碳酸盐岩沉积,研究区地形平缓,发育碳酸盐缓坡模式[图6(b)]。沧浪铺组沉积中—晚期,海平面上升,绵阳—长宁拉张槽处于闭合阶段,遮挡能力减弱,周缘古陆向盆地内部大量提供陆源碎屑物质,发育滨岸—陆棚沉积模式。沧浪铺组沉积晚期—龙王庙组沉积早期,绵阳—长宁拉张槽完全被填平补齐,四川盆地的古地形整体变为由西北向东南缓慢降低。该时期盆地周缘构造稳定,古陆提供的物源供给减少,随着海平面下降,高石梯—磨溪地区的高部位对搬运至此的陆源碎屑物质起到遮挡作用,开始沉积含陆源碎屑的碳酸盐岩,发育碳酸盐缓坡模式。在该时期,高石梯—磨溪地区普遍遭受NE—SW向风暴流的冲刷作用[37],发育风暴沉积模式[图6(c)]。6 结论
SQ1-TST时期,全区继承了笻竹寺组的沉积特征,整体发育陆棚相。磨溪地区的磨溪202、磨溪17、磨溪13、磨溪21、磨溪8、磨溪18、宝龙1、磨溪107等8口单井及其邻近区域位于川中水下隆起的构造高部位,受拉张槽和古地貌的影响,使得来自盆地西部泸定古陆和来自盆地西南部康滇古陆的陆源碎屑物质受限,沉积物以混积岩为主,发育混积浅水陆棚亚相,其余地区沉积物以纯碎屑岩为主,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图5(a)]。SQ1-HST时期,绵阳—长宁拉张槽的控制作用导致物源供给受限,海平面下降,川中水下隆起的高部位进一步对碎屑物质起到遮挡作用,高石梯—磨溪地区发育含有少量碎屑物质的碳酸盐岩沉积,区内高石10井、安平1井、磨溪13井、磨溪21井、磨溪18井、女基井范围内的高部位上发育NE—SW向呈葫芦状的内缓坡相,其余区域发育陆棚相。其中,磨溪9井、磨溪10井一带以东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其以西至磨溪13井、安平1井和高石17井之间地带发育混积浅水陆棚亚相,磨溪21井、磨溪18井一带以西至高石10井发育条带状混积浅水陆棚亚相,高石10井以西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在缓坡范围内,高科1井、安8井、宝龙1井、女基井及其各自邻近区域发育小规模浅滩亚相,其余区域皆发育混积潮坪亚相。沿NW—SE方向发育浅水陆棚亚相—混积浅水陆棚亚相—潮坪(浅滩)亚相—混积浅水陆棚亚相—浅水陆棚亚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各相带大致呈NE—SW向延伸[图5(b)]。SQ2-TST时期,拉张槽由于填平补齐作用对其西部物源的遮挡能力减弱,盆地西部的泸定古陆(康滇陆北段)和盆地东北部的汉南古陆开始大量提供陆源碎屑,海平面上升,浅滩的遮挡作用变弱,导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被破坏,全区发育陆棚相,磨溪21井—女基井一带发育NE—SW向呈条带状分布的混积浅水陆棚亚相,其余区域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图5(c)]。至SQ2-HST时期,海平面下降,女基、高石10、高石17、高石23、宝龙1、磨溪202、磨溪17、高科1等井及其邻近区域位于水下高部位,再次形成小规模浅滩,康滇古陆和泸定古陆均趋于稳定,向盆地内部输送的碎屑物质减少,研究区整体发育内缓坡相,女基井—安8井一带以西发育混积潮坪和浅滩亚相,以东发育潟湖亚相,沿NW—SE向依次发育混积潮坪、浅滩、潟湖等亚相[图5(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纵向差异富集主控因素[J]. 王鹏威,刘忠宝,金之钧,刘光祥,聂海宽,冯动军,陈筱. 地球科学. 2019(11)
[2]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J]. 赵建华,金之钧,林畅松,刘光祥,刘可禹,刘忠宝,张钰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4)
[3]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李智武,冉波,肖斌,宋金民,郑玲,李金玺,王瀚,肖斌,叶玥豪,蔡其新,刘树根. 地学前缘. 2019(01)
[4]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集性能及成因机制[J]. 王雅萍,杨雪飞,王兴志,黄梓桑,陈超,杨跃明,罗文军.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1)
[5]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王蓓,刘向君,司马立强,徐伟,李骞,梁瀚. 岩性油气藏. 2019(02)
[6]中国南方3套海相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J]. 何贵松,何希鹏,高玉巧,张培先,万静雅,黄小贞. 岩性油气藏. 2019(01)
[7]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沧浪铺组白云岩分布新认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王文之,范毅,赖强,周刚,聂晶,邓思思.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01)
[8]四川盆地长宁龙马溪组页岩赋存空间及含气规律[J]. 沈瑞,胡志明,郭和坤,姜柏材,苗盛,李武广. 岩性油气藏. 2018(05)
[9]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特征、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J]. 魏国齐,王志宏,李剑,杨威,谢增业.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1)
[10]湖南寒武系第三统混积岩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J]. 梁薇,牟传龙,周恳恳,王瑞华,葛祥英,徐鹏辉,郑斌嵩,谭志远. 地质论评. 2016(04)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研究[D]. 唐娜.长江大学 2017
[2]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及与储层的关系[D]. 姜楠.西南石油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35722
【文章来源】:岩性油气藏. 2020,3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高石梯—磨溪地区沧浪铺组钻井取心宏、微观照片
沧浪铺组沉积初期,四川盆地整体上呈“隆坳相间”的古地理格局,高石梯—磨溪地区位于川中水下隆起之上,继承了筇竹寺组沉积晚期的沉积特征,发育滨岸—陆棚沉积模式[图6(a)],以碎屑岩沉积为主。沧浪铺组沉积早—中期,海平面下降,高石梯—磨溪地区周缘的高部位形成浅滩。与此同时,受绵阳—长宁拉张槽的遮挡作用影响,高石梯—磨溪地区接收来自泸定古陆和康滇古陆的陆源碎屑减少,逐渐变为含陆源碎屑的碳酸盐岩沉积,研究区地形平缓,发育碳酸盐缓坡模式[图6(b)]。沧浪铺组沉积中—晚期,海平面上升,绵阳—长宁拉张槽处于闭合阶段,遮挡能力减弱,周缘古陆向盆地内部大量提供陆源碎屑物质,发育滨岸—陆棚沉积模式。沧浪铺组沉积晚期—龙王庙组沉积早期,绵阳—长宁拉张槽完全被填平补齐,四川盆地的古地形整体变为由西北向东南缓慢降低。该时期盆地周缘构造稳定,古陆提供的物源供给减少,随着海平面下降,高石梯—磨溪地区的高部位对搬运至此的陆源碎屑物质起到遮挡作用,开始沉积含陆源碎屑的碳酸盐岩,发育碳酸盐缓坡模式。在该时期,高石梯—磨溪地区普遍遭受NE—SW向风暴流的冲刷作用[37],发育风暴沉积模式[图6(c)]。6 结论
SQ1-TST时期,全区继承了笻竹寺组的沉积特征,整体发育陆棚相。磨溪地区的磨溪202、磨溪17、磨溪13、磨溪21、磨溪8、磨溪18、宝龙1、磨溪107等8口单井及其邻近区域位于川中水下隆起的构造高部位,受拉张槽和古地貌的影响,使得来自盆地西部泸定古陆和来自盆地西南部康滇古陆的陆源碎屑物质受限,沉积物以混积岩为主,发育混积浅水陆棚亚相,其余地区沉积物以纯碎屑岩为主,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图5(a)]。SQ1-HST时期,绵阳—长宁拉张槽的控制作用导致物源供给受限,海平面下降,川中水下隆起的高部位进一步对碎屑物质起到遮挡作用,高石梯—磨溪地区发育含有少量碎屑物质的碳酸盐岩沉积,区内高石10井、安平1井、磨溪13井、磨溪21井、磨溪18井、女基井范围内的高部位上发育NE—SW向呈葫芦状的内缓坡相,其余区域发育陆棚相。其中,磨溪9井、磨溪10井一带以东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其以西至磨溪13井、安平1井和高石17井之间地带发育混积浅水陆棚亚相,磨溪21井、磨溪18井一带以西至高石10井发育条带状混积浅水陆棚亚相,高石10井以西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在缓坡范围内,高科1井、安8井、宝龙1井、女基井及其各自邻近区域发育小规模浅滩亚相,其余区域皆发育混积潮坪亚相。沿NW—SE方向发育浅水陆棚亚相—混积浅水陆棚亚相—潮坪(浅滩)亚相—混积浅水陆棚亚相—浅水陆棚亚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各相带大致呈NE—SW向延伸[图5(b)]。SQ2-TST时期,拉张槽由于填平补齐作用对其西部物源的遮挡能力减弱,盆地西部的泸定古陆(康滇陆北段)和盆地东北部的汉南古陆开始大量提供陆源碎屑,海平面上升,浅滩的遮挡作用变弱,导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被破坏,全区发育陆棚相,磨溪21井—女基井一带发育NE—SW向呈条带状分布的混积浅水陆棚亚相,其余区域发育浅水陆棚亚相[图5(c)]。至SQ2-HST时期,海平面下降,女基、高石10、高石17、高石23、宝龙1、磨溪202、磨溪17、高科1等井及其邻近区域位于水下高部位,再次形成小规模浅滩,康滇古陆和泸定古陆均趋于稳定,向盆地内部输送的碎屑物质减少,研究区整体发育内缓坡相,女基井—安8井一带以西发育混积潮坪和浅滩亚相,以东发育潟湖亚相,沿NW—SE向依次发育混积潮坪、浅滩、潟湖等亚相[图5(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纵向差异富集主控因素[J]. 王鹏威,刘忠宝,金之钧,刘光祥,聂海宽,冯动军,陈筱. 地球科学. 2019(11)
[2]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J]. 赵建华,金之钧,林畅松,刘光祥,刘可禹,刘忠宝,张钰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4)
[3]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李智武,冉波,肖斌,宋金民,郑玲,李金玺,王瀚,肖斌,叶玥豪,蔡其新,刘树根. 地学前缘. 2019(01)
[4]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集性能及成因机制[J]. 王雅萍,杨雪飞,王兴志,黄梓桑,陈超,杨跃明,罗文军.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1)
[5]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王蓓,刘向君,司马立强,徐伟,李骞,梁瀚. 岩性油气藏. 2019(02)
[6]中国南方3套海相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J]. 何贵松,何希鹏,高玉巧,张培先,万静雅,黄小贞. 岩性油气藏. 2019(01)
[7]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沧浪铺组白云岩分布新认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王文之,范毅,赖强,周刚,聂晶,邓思思.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01)
[8]四川盆地长宁龙马溪组页岩赋存空间及含气规律[J]. 沈瑞,胡志明,郭和坤,姜柏材,苗盛,李武广. 岩性油气藏. 2018(05)
[9]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特征、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J]. 魏国齐,王志宏,李剑,杨威,谢增业.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1)
[10]湖南寒武系第三统混积岩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J]. 梁薇,牟传龙,周恳恳,王瑞华,葛祥英,徐鹏辉,郑斌嵩,谭志远. 地质论评. 2016(04)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研究[D]. 唐娜.长江大学 2017
[2]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及与储层的关系[D]. 姜楠.西南石油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35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3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