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老厂背斜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变形的控制
发布时间:2021-10-15 23:00
构造煤发育是影响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滇东老厂背斜为主要研究区,通过老厂背斜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分析,探讨构造演化对区内构造煤的发育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对该区煤层气开发区的优选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相关地质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构造观测及古构造应力场恢复,构造煤宏观、显微变形特征及不同煤体结构分布规律研究,深入探讨了构造煤发育、分布规律及主控地质因素,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以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结合野外典型构造观测及节理系统测量,探讨了老厂背斜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老厂背斜及其周边产状、规模大小不一的断层、褶皱共同构成了老厂菱形断隆区,并将老厂背斜划分为核部NE向断褶带、NW翼陡倾单斜区、SE翼缓倾断块区、SE翼低缓褶皱区、南部复杂断块区和东部复杂断褶带6个次级构造分区。研究区主要经历了印支期NNE向挤压、燕山期NW-SE向挤压以及喜马拉雅期近EW向挤压3期不同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深入分析了不同期次构造应力作用对研究区构造变形的影响及其作用特征,认为燕山期NW-SE构造挤压对老厂背斜构造格架的形成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的大陆板块围限作用的影响,它在早前寒武纪多块体构造复杂中、新元古代以来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的总体构造动力学背景中;而自中新生代以来加入了现代全球中,位于欧亚板块和中国大陆东南交接处,处在全球现今三大合部位,同时受到西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和青藏高原形成与运动的夹持(张国伟等,2013)。伟等(2013)指出,华南大陆构造上部陆壳的现今几何学结构为复杂多样的构造组合特征。其主体是在先期构造基础上,以燕山期构造为骨架,包括以新元古代晋宁 期、ē期和早古生加里东期)为主的前印支期构造,并复合叠加西太平洋俯冲陆作用造成的中新生代下的现今构造面貌。现今的华南陆块可以地块;周缘盆-山构造、陆内相对稳定的克拉通和复合陆内造以及周缘盆-山前陆构造和东部沿海陆缘复合构造系统、雪峰、周缘盆-山与陆内构造交接转换的复合联合构造系统以及逆转复合构造系统在内的四大构造系统(图 2-1)。
江构造;东部属于西太平洋陆缘盆山复合构造系统(张国伟等,2构造的形成、演变受到以上不同时期、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的影响多变的特点。区域地质特征(Regional Structural Features)西-滇东地区位于华南陆块扬子地块南缘,即扬子古陆块南部被动华南古陆块南盘江克拉通盆地及滇东南逆冲推覆构造带,在特提斯对优势)和环太平洋构造域(为辅)的作用下,形成了由一系列中带形成的块、带相间的大地格局;其南部以南盘江断裂为界与南盘北西侧与滇东隆起相接,北东侧以水城-紫云断裂与黔南 陷毗邻(图华南大陆北缘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的多阶段复杂构造带,西缘是、川南-云南构造带和云南楚雄前陆盆地和小江剪切走滑构造带,-贵州-广西南盘江碰撞大陆边弧构造复合红河剪切走滑构造,西太盆山组合构造为东缘。这些不同性质与特点的周缘构造,尤其是西缘南段构造,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有着重要影响(张国伟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革命驱动要素及新一轮能源革命方向研究[J]. 秦容军. 煤炭经济研究. 2018(06)
[2]黔西土城向斜构造煤发育模式及构造控制[J]. 李明,姜波,刘杰刚,朱鹏,程国玺. 煤炭学报. 2018(06)
[3]2005-2014年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J]. 陈晓坤,蔡灿凡,肖旸. 煤矿安全. 2016(02)
[4]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煤系“三气”及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共性地质问题[J]. 秦勇,申建,沈玉林. 煤炭学报. 2016(01)
[5]贵州西部晚古生代裂陷作用及其成矿系列[J]. 陶平,陈启飞,高军波,范玉梅,廖铸敏. 矿床地质. 2015(06)
[6]煤储层裂隙发育规律的构造动力学评价预测方法[J]. 姜波,王琳琳.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2)
[7]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瓦斯治理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袁亮,林柏泉,杨威.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1)
[8]贵州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J]. 戴传固,郑启钤,陈建书,王敏,张慧. 地学前缘. 2013(06)
[9]基于测井信息的韩城地区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J]. 陈跃,汤达祯,许浩,吕玉民,陈同刚. 煤炭学报. 2013(08)
[10]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J]. 张国伟,郭安林,王岳军,李三忠,董云鹏,刘少峰,何登发,程顺有,鲁如魁,姚安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10)
博士论文
[1]构造变形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研究[D]. 徐德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2]煤储层节理发育非均质性评价的构造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D]. 王琳琳.中国矿业大学 2014
[3]构造煤结构演化及成因机制[D]. 李明.中国矿业大学 2013
[4]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D]. 窦新钊.中国矿业大学 2012
[5]构造煤结构及其对瓦斯特性的控制机理研究[D]. 屈争辉.中国矿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滇东老厂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甜点区段优选[D]. 王肖.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阳泉新景煤矿褶皱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D]. 史南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3]云南曲靖盆地储层地震预测[D]. 李卿.成都理工大学 2010
[4]煤层层间滑动构造发育规律及定量化评价研究[D]. 乐琪浪.安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38770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的大陆板块围限作用的影响,它在早前寒武纪多块体构造复杂中、新元古代以来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的总体构造动力学背景中;而自中新生代以来加入了现代全球中,位于欧亚板块和中国大陆东南交接处,处在全球现今三大合部位,同时受到西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和青藏高原形成与运动的夹持(张国伟等,2013)。伟等(2013)指出,华南大陆构造上部陆壳的现今几何学结构为复杂多样的构造组合特征。其主体是在先期构造基础上,以燕山期构造为骨架,包括以新元古代晋宁 期、ē期和早古生加里东期)为主的前印支期构造,并复合叠加西太平洋俯冲陆作用造成的中新生代下的现今构造面貌。现今的华南陆块可以地块;周缘盆-山构造、陆内相对稳定的克拉通和复合陆内造以及周缘盆-山前陆构造和东部沿海陆缘复合构造系统、雪峰、周缘盆-山与陆内构造交接转换的复合联合构造系统以及逆转复合构造系统在内的四大构造系统(图 2-1)。
江构造;东部属于西太平洋陆缘盆山复合构造系统(张国伟等,2构造的形成、演变受到以上不同时期、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的影响多变的特点。区域地质特征(Regional Structural Features)西-滇东地区位于华南陆块扬子地块南缘,即扬子古陆块南部被动华南古陆块南盘江克拉通盆地及滇东南逆冲推覆构造带,在特提斯对优势)和环太平洋构造域(为辅)的作用下,形成了由一系列中带形成的块、带相间的大地格局;其南部以南盘江断裂为界与南盘北西侧与滇东隆起相接,北东侧以水城-紫云断裂与黔南 陷毗邻(图华南大陆北缘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的多阶段复杂构造带,西缘是、川南-云南构造带和云南楚雄前陆盆地和小江剪切走滑构造带,-贵州-广西南盘江碰撞大陆边弧构造复合红河剪切走滑构造,西太盆山组合构造为东缘。这些不同性质与特点的周缘构造,尤其是西缘南段构造,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有着重要影响(张国伟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革命驱动要素及新一轮能源革命方向研究[J]. 秦容军. 煤炭经济研究. 2018(06)
[2]黔西土城向斜构造煤发育模式及构造控制[J]. 李明,姜波,刘杰刚,朱鹏,程国玺. 煤炭学报. 2018(06)
[3]2005-2014年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J]. 陈晓坤,蔡灿凡,肖旸. 煤矿安全. 2016(02)
[4]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煤系“三气”及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共性地质问题[J]. 秦勇,申建,沈玉林. 煤炭学报. 2016(01)
[5]贵州西部晚古生代裂陷作用及其成矿系列[J]. 陶平,陈启飞,高军波,范玉梅,廖铸敏. 矿床地质. 2015(06)
[6]煤储层裂隙发育规律的构造动力学评价预测方法[J]. 姜波,王琳琳.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2)
[7]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瓦斯治理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袁亮,林柏泉,杨威.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1)
[8]贵州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J]. 戴传固,郑启钤,陈建书,王敏,张慧. 地学前缘. 2013(06)
[9]基于测井信息的韩城地区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J]. 陈跃,汤达祯,许浩,吕玉民,陈同刚. 煤炭学报. 2013(08)
[10]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J]. 张国伟,郭安林,王岳军,李三忠,董云鹏,刘少峰,何登发,程顺有,鲁如魁,姚安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10)
博士论文
[1]构造变形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研究[D]. 徐德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2]煤储层节理发育非均质性评价的构造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D]. 王琳琳.中国矿业大学 2014
[3]构造煤结构演化及成因机制[D]. 李明.中国矿业大学 2013
[4]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D]. 窦新钊.中国矿业大学 2012
[5]构造煤结构及其对瓦斯特性的控制机理研究[D]. 屈争辉.中国矿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滇东老厂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甜点区段优选[D]. 王肖.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阳泉新景煤矿褶皱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D]. 史南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3]云南曲靖盆地储层地震预测[D]. 李卿.成都理工大学 2010
[4]煤层层间滑动构造发育规律及定量化评价研究[D]. 乐琪浪.安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38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3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