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泡沫生成数学表征及流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13:52
  我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石油勘探的难度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已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日益重要。泡沫驱油技术是具有调剖和驱油双重作用机制的一种发展前景很好的三次采油技术。然而,泡沫驱油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十分复杂,渗流机理的数学表征也比其他驱油体系更困难。开展泡沫驱油的渗流特征及数学表征的基础研究对泡沫驱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已有的泡沫生成速率模型及泡沫破灭速率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泡沫生成速率模型与泡沫破灭速率模型,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用假设验证法确定了泡沫生成速率的反应级数,并通过量纲分析及模型反算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降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实验研究了不同孔喉配位数及不同发泡剂浓度条件下的泡沫生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多孔介质的配位数越大,泡沫尺寸分布越集中,峰值越大。反之,多孔介质的配位数越低,生成的泡沫尺寸越分散,均值越大;发泡剂浓度越高,生成的泡沫粒径越小,泡沫也越均匀。同一发泡剂浓度,泡沫运移距离越长,泡沫粒径越大,泡沫尺寸的均匀程度下降。泡沫驱过程中泡沫粒径会不断变化,泡沫粒径与多孔介质孔隙喉道存在最佳的匹配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泡沫生成数学表征及流动规律研究


技术路线

模型图,配位数,微观,刻蚀


图 3.1 配位数为 2 的微观刻蚀模型.1 The micro etching model with the coordination numb图 3.1 配位数为 4 的微观刻蚀模型.2 The micro etching model with the coordination numb模型采用的是玻璃填珠模型,(图 3.3 所示),模型尺寸为直径 3.8cm、厚度 1mm。

模型图,配位数,微观,刻蚀


图 3.1 配位数为 4 的微观刻蚀模型.2 The micro etching model with the coordination numb模型采用的是玻璃填珠模型,(图 3.3 所示),模型尺寸为直径 3.8cm、厚度 1mm。图 3.3 配位数为 6 的微观刻蚀模型.3 The micro etching model with the coordination num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韵律油藏聚合物驱后泡沫驱超覆作用研究[J]. 李洪生.  特种油气藏. 2018(01)
[2]超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效率研究[J]. 赵金省,李攀,杜剑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7(01)
[3]气体泡沫驱油研究进展[J]. 刘荣全,杨双春,潘一,张金辉,刘烁.  当代化工. 2016(03)
[4]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研究[J]. 栾春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03)
[5]二元泡沫体系在含油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研究[J]. 曾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13)
[6]国内外三次采油发展现状和前景[J]. 刘明博,郭郡,韦玉龙,张岳,许峰.  地下水. 2014(05)
[7]泡沫调驱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程利民,王业飞,何宏,刘宏刚,刘鹏.  油田化学. 2013(04)
[8]空气泡沫驱油室内实验研究[J]. 赵田红,蒲万芬,金发扬,孙琳,田园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3(09)
[9]特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 王杰祥,王腾飞,韩蕾,任文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10]甘谷驿采油厂空气泡沫驱油技术[J]. 张冠华,马良.  辽宁化工. 2013(09)

博士论文
[1]泡沫物理性能表征和泡沫驱油效果研究[D]. 何金钢.东北石油大学 2015
[2]泡沫驱渗流特征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 杜庆军.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9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39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