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及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长7油层组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7 18:01
采用岩石学、深水沉积学等方法,解剖野外露头及重点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发育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下部浊流上部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分为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和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3种类型。其中,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发育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近端和远端,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主要分布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远端。研究区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近端呈条带状分布、水道化特征显著,远端相邻朵体沉积物相互叠置、连片、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该结果对完善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及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0,44(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及研究区位置
碎屑流主要为塑性流变学特征的层状流。根据杂基含量和结构差异,碎屑流沉积分为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研究区长7油层组砂质碎屑流沉积由褐灰色、灰色(含砾)细砂岩构成,沉积特征为:砂岩厚度相对较大,多数大于1.0 m,最厚可达9.0 m;GR曲线主要呈箱型,GR分布在51~105 API之间;顶底面与泥岩呈突变接触;沉积相序上部偶见零散分布的泥岩撕裂屑或漂浮状泥砾(见图2(a-b)),直径长度多为2~15 cm。研究区长7油层组泥质碎屑流沉积由灰色、深灰色块状杂基支撑砾岩、(含碎屑)砂质泥岩构成,根据厚度和泥质碎屑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贫泥质碎屑流沉积和富泥质碎屑流沉积。其中,富泥质碎屑流沉积中的泥质碎屑包含漂浮状泥砾和碎片状泥岩撕裂屑,顶底面与泥岩也呈突变接触,厚度多为0.5~1.5 m(见图2(c-d));贫泥质碎屑流沉积整体呈块状,厚度较薄,泥质碎屑相对发育较少,一般小于0.5 m,部分富含植物炭质碎屑。2.1.2 浊流
根据砂质碎屑流向浊流的转化程度[23],可将研究区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进一步划分为A、B、C、D 4种类型(见图3(a-d)、图4(a-d)):类型A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上部部分转化形成薄层浊流沉积(见图3(a)、图4(a-b));类型B为上部浊流沉积厚度增加,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之间形成波状接触面(见图3(b)、图4(c));类型C为下部砂质碎屑流沉积厚度较小,多呈透镜体状,上部浊流沉积厚度进一步增加(见图3(c)、图4(d));类型D仅在沉积层底部见少量砂质碎屑流沉积(见图3(d)),上部浊流沉积厚度较厚,砂质碎屑流几乎全部转化为浊流。图4 研究区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典型沉积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查干诺尔凹陷南屯组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J]. 董秀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04)
[2]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地质“甜点”评价[J]. 孟祥振,刘聃,孟旺才,冷丹凤,陈立军. 特种油气藏. 2018(06)
[3]走向多极:碎屑沉积学研究的十对热点问题[J]. 张昌民,朱锐,赵康,胡威.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4)
[4]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孔隙演化特征——以长7油层组为例[J]. 解馨慧,邓虎成,张小菊,罗斌,胡笑非,张烨毓,欧浩淼.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4)
[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J]. 马芳侠,李耀华,葛云锦,刘聃,万成祥. 特种油气藏. 2017(05)
[6]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卢杰河,王香增,贺永红,杨超,邓南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3)
[7]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类型及成因机制[J]. 操应长,杨田,王艳忠,张少敏,王思佳,张青青,王心怿. 地学前缘. 2017(03)
[8]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沟道型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J]. 付金华,罗顺社,牛小兵,吕奇奇,徐黎明,冯胜斌,李士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1)
[9]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砂体重力流沉积模拟实验研究[J]. 杨华,牛小兵,罗顺社,冯胜斌,吕奇奇. 地学前缘. 2015(03)
[10]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J]. 廖纪佳,朱筱敏,邓秀芹,孙勃,惠潇. 地学前缘. 2013(02)
本文编号:3442187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0,44(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及研究区位置
碎屑流主要为塑性流变学特征的层状流。根据杂基含量和结构差异,碎屑流沉积分为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研究区长7油层组砂质碎屑流沉积由褐灰色、灰色(含砾)细砂岩构成,沉积特征为:砂岩厚度相对较大,多数大于1.0 m,最厚可达9.0 m;GR曲线主要呈箱型,GR分布在51~105 API之间;顶底面与泥岩呈突变接触;沉积相序上部偶见零散分布的泥岩撕裂屑或漂浮状泥砾(见图2(a-b)),直径长度多为2~15 cm。研究区长7油层组泥质碎屑流沉积由灰色、深灰色块状杂基支撑砾岩、(含碎屑)砂质泥岩构成,根据厚度和泥质碎屑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贫泥质碎屑流沉积和富泥质碎屑流沉积。其中,富泥质碎屑流沉积中的泥质碎屑包含漂浮状泥砾和碎片状泥岩撕裂屑,顶底面与泥岩也呈突变接触,厚度多为0.5~1.5 m(见图2(c-d));贫泥质碎屑流沉积整体呈块状,厚度较薄,泥质碎屑相对发育较少,一般小于0.5 m,部分富含植物炭质碎屑。2.1.2 浊流
根据砂质碎屑流向浊流的转化程度[23],可将研究区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进一步划分为A、B、C、D 4种类型(见图3(a-d)、图4(a-d)):类型A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上部部分转化形成薄层浊流沉积(见图3(a)、图4(a-b));类型B为上部浊流沉积厚度增加,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之间形成波状接触面(见图3(b)、图4(c));类型C为下部砂质碎屑流沉积厚度较小,多呈透镜体状,上部浊流沉积厚度进一步增加(见图3(c)、图4(d));类型D仅在沉积层底部见少量砂质碎屑流沉积(见图3(d)),上部浊流沉积厚度较厚,砂质碎屑流几乎全部转化为浊流。图4 研究区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典型沉积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查干诺尔凹陷南屯组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J]. 董秀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04)
[2]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地质“甜点”评价[J]. 孟祥振,刘聃,孟旺才,冷丹凤,陈立军. 特种油气藏. 2018(06)
[3]走向多极:碎屑沉积学研究的十对热点问题[J]. 张昌民,朱锐,赵康,胡威.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4)
[4]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孔隙演化特征——以长7油层组为例[J]. 解馨慧,邓虎成,张小菊,罗斌,胡笑非,张烨毓,欧浩淼.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4)
[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J]. 马芳侠,李耀华,葛云锦,刘聃,万成祥. 特种油气藏. 2017(05)
[6]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卢杰河,王香增,贺永红,杨超,邓南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3)
[7]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类型及成因机制[J]. 操应长,杨田,王艳忠,张少敏,王思佳,张青青,王心怿. 地学前缘. 2017(03)
[8]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沟道型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J]. 付金华,罗顺社,牛小兵,吕奇奇,徐黎明,冯胜斌,李士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1)
[9]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砂体重力流沉积模拟实验研究[J]. 杨华,牛小兵,罗顺社,冯胜斌,吕奇奇. 地学前缘. 2015(03)
[10]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J]. 廖纪佳,朱筱敏,邓秀芹,孙勃,惠潇. 地学前缘. 2013(02)
本文编号:3442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4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