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深部调驱技术在华北油田L断块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19 10:30
  对于非均质性较强、长期注水开发的高温砂岩油藏,存在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复杂、常规治理难度大等开发问题,一般采用深部调驱技术可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华北油田L断块储层温度高达115℃,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宏观研究剩余油分布,判定水流优势通道,自主研制新型耐高温复合交联剂,采用多井组联合同步调驱方式开展了现场试验。5个井组共注入4 4 150 m3调驱剂,高峰期日增油25 t,综合含水下降9.5%,截至2019年12月累计增油12 780 t。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耐高温复合交联可动凝胶体系在L断块的深部调驱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水流优势通道判定为调驱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同类油藏开展深部调驱提供技术借鉴。 

【文章来源】:石油钻采工艺. 2020,42(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注采井间优势通道的多层次模糊识别方法[J]. 黄斌,许瑞,傅程,张威,史振中.  岩性油气藏. 2018(04)
[2]海上油田耐温耐钙镁盐调驱体系研制[J]. 魏子扬,戴彩丽,王闯,张艳辉,黎慧,王凯.  油田化学. 2016(02)
[3]储层水流优势通道模式及识别分析[J]. 邓晓娟,张晓磊,朱静,安永明.  石油钻采工艺. 2014(05)
[4]基于吸水剖面资料的优势通道分类方法——以孤东油田为例[J]. 王森,冯其红,宋玉龙,王鹏,陈德坡,唐从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5)
[5]高温低渗透砂岩油藏可动凝胶调驱技术[J]. 吴刚,王志强,游靖,吕翠燕,赵文华,霍然.  石油钻采工艺. 2012(06)
[6]示踪剂资料在锦16块整体调驱设计中的应用[J]. 李宝莹,刘贵满,郑晓松.  特种油气藏. 2012(02)
[7]复合型高温交联剂WLX-1及其凝胶体系的研究[J]. 刘培培,王健,范伟,庞启强,刘彦成,孟建勋,鲁光亮.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0(02)
[8]高温可动凝胶调驱技术研究[J]. 王秀平,王进宝,张磊,田小川,游靖,谢海虹.  石油钻采工艺. 2006(S1)
[9]注水井调剖效果预测统计方法研究[J]. 冯其红,陈耀武,郭京来.  石油钻采工艺. 2003(06)
[10]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的研制与试验[J]. 侯天江.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444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44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