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断陷盆地边界断裂结构特征及物性差异定量评价——以车镇凹陷埕南断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0 03:04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物性测试数据等资料,从断裂规模和断层生长连接分段性特征入手,分析了埕南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及分段性,精细划分了埕南断裂不同段的断裂带结构及差异性,对比了不同断裂带结构单元物性差异性.研究认为:(1)埕南断裂在车西洼陷内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构造发育特征,可划分为北西向、北西西向、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四个走向段,其中北西向和北西西向段断裂呈板式,所控洼陷内断裂发育稀疏,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段断裂呈铲式或坡坪式,所控洼陷内断裂发育密集,构造样式丰富;(2)埕南断裂内部结构发育较为完整,断裂带结构在深浅测向、井径、密度、声波时差和补偿中子测井曲线上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3)断裂的生长连接过程与断裂带各结构单元厚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落差较大的走向分段上,断裂带各结构单元发育厚度更大,而在各走向段连接点处,断裂带各结构单元厚度较小;(4)各结构单元物性差异明显,诱导裂缝带孔渗性高于围岩,诱导裂缝带孔渗性高于滑动破碎带1~2个数量级.综合研究表明,断裂带结构的发育对流体输导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5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断陷盆地边界断裂结构特征及物性差异定量评价——以车镇凹陷埕南断裂为例


埕南断裂内部结构发育及物性特征模式图

剖面图,落差,剖面图,洼陷


埕南断裂位于车西洼陷北部,上盘为车西洼陷沉积盖层,下盘为埕宁隆起太古代结晶基底.在车西洼陷范围内,该断裂整体走向呈北西西向,长度约为50 km,断面倾向南,倾角约为60°~75°.平面构造展布图显示,埕南断裂平面上具有明显的走向变化,由西侧近北西向转变为东侧北东东向,呈弧形展布.以断裂西侧为测量起点,选取30条剖面对埕南断裂不同层的古落差进行了测量和计算,包括Ek,Es4,Es3,Es2,Ed-Es1等,并构建断层距离-古落差剖面(图2).结果表明,在断层距离-古落差剖面上,不同地层的古落差均表现为明显的正弦曲线变化特征,根据古落差与断裂距离的关系,埕南断裂可分为四段,包括北西向段、北西西向段、北东向段及北东东向段,而这四段的划分与断裂的走向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图1c和图2).在剖面上,不同段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发育特征,具体表现如下.2.1 埕南断裂北西向段

剖面图,洼陷,剖面图,测井


3.2 断裂结构测井识别受断裂各结构单元的物理性质影响,不同的结构单元在裂缝敏感性曲线,如声波时差、密度测井、补偿中子测井、井径测井和深浅测向测井中,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响应特征,因此可以根据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划分断裂带各结构单元[40].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区7口井进行了断裂带内部结构测井分析,以Cheg202井为例(图5),测井曲线的识别及计算表明裂缝敏感性测井曲线对断裂结构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深浅测向测井中(RTC),深测向和浅测向的差值在诱导裂缝带中出现高值的频率要大于滑动破碎带.井径测井中(CALd)诱导裂缝带出现明显的波动,滑动破碎带曲线相对稳定,原因在于裂缝发育带易垮塌,造成扩径.密度曲线(DEN)在诱导裂缝带表现为明显的低值且波动起伏剧烈,在滑动破碎带中则呈高值反应,曲线趋于平稳.声波时差测井(AC)和补偿中子测井(CNL)具有相似的波动响应,都在诱导裂缝带中表现高值,指示次生孔隙较为发育.滑动破碎带中则趋于稳定,波动起伏不剧烈.此外,利用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三孔隙度测井构建了次生裂缝、孔隙识别参数(ΦP)[6],计算结果同样表明,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密度大于滑动破碎带并且呈明显的波动状,滑动破碎带平缓稳定.依据上述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划定断裂带结构单元分布范围,从而获得各结构单元发育厚度(图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断裂结构特征及成岩封闭作用[J]. 张丽辰,吴孔友,何文军,陈洪,郑孟林,贾西玉.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5)
[2]黑山窑村剖面碎屑岩地层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J]. 李颜辰,孟令东,刘露,宋宪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1)
[3]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及评价[J]. 雷光伟,杨春和,王贵宾,魏翔,陈世万,冀国栋,霍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5)
[4]低—非孔隙岩石中走滑断裂带内部结构的形成演化[J]. 王孝彦,高强,孟令东,王海学,魏志鹏.  断块油气田. 2015(06)
[5]塔中地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因素[J]. 沈卫兵,庞雄奇,张宝收,霍志鹏,王贵,王阳洋.  高校地质学报. 2015(01)
[6]断裂在纯净砂岩中的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J]. 付晓飞,肖建华,孟令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1)
[7]断裂带结构单元特征及其测井识别方法研究[J]. 刘伟,朱留方,许东晖,翟勇,吕曾伟,王新娥.  测井技术. 2013(05)
[8]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J]. 付晓飞,许鹏,魏长柱,吕延防.  地学前缘. 2012(06)
[9]南白碱滩断裂带结构特征及流体作用[J]. 吴孔友,王绪龙,崔殿.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2(04)
[10]夏口断层对惠民南部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吴孔友,赵仲祥,崔世凌,李继岩.  地质力学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车西地区古潜山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D]. 梁书义.中国石油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碎屑岩地层中断层封闭性定量表征及断圈风险性评价[D]. 刘江.东北石油大学 2016
[2]沾化、车镇凹陷盆地结构特征分析[D]. 王艳.中国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46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46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9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