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MPS/D i C 12 AM/VTS-SiO 2 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22:47
针对目前驱油用聚丙烯酰胺耐温和抗盐等性能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情况,本设计以经硅烷偶联剂VTS表面接枝的纳米二氧化硅(VTS-Si02)、具有双尾烷基长链的二正十二胺基丙烯酰胺(DiC12AM)、具有强极性和水化性的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胶束聚合制备了一种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M/AMPS/DiC12AM/VTS-SiO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优化法得该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M、AMPS、VTS-Si02、DiC12AM、OP-10的质量加量分别为单体总加量的78wt%、18wt%、0.4wt%、3.1wt%、0.5wt%;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咪盐酸盐(V-50)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12wt%;单体总浓度为25wt%;反应体系pH为7;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8 h,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7.35%,聚合产物AM/AMPS/DiC12AM/VTS-SiO2特性粘数为840.16 mL/g,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9× 106 g/mol,临界缔合浓度约为3.8 g/L,在高浓度时具有比高分子量(1.8× 107 g/mo...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驱研究背景
1.2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类型
1.2.1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1.2.2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1.2.3 分支状聚丙烯酰胺
1.2.4 交联聚丙烯酰胺
1.3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耐温性差
1.3.2 抗盐性差
1.3.3 耐剪切性差
1.4 聚丙烯酰胺研究现状
1.4.1 功能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
1.4.2 聚丙烯酰胺分子特殊结构设计
1.5 本论文的出发点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合成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 双尾疏水单体D_IC_(12)AM的合成
2.3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VTS-SIO_2的合成
2.4 AM/AMPS/D_IC_(12)AM/VTS-SIO_2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2.4.1 单体浓度优化
2.4.2 VTS-SiO_2加量优化
2.4.3 AMPS加量优化
2.4.4 D_iC_(12)AM加量优化
2.4.5 反应体系pH优化
2.4.6 引发剂种类及加量优化
2.4.7 OP-10加量优化
2.4.8 反应时间优化
2.5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2.6 VTS-SIO_2接枝率测定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表征
3.1 红外结构表征
3.1.1 VTS-SiO2红外光谱
3.1.2 AM/AMPS/D_iC_(12)AM/VTS-SiO_2红外光谱
3.2 AM/AMPS/D_IC_(12)AM/VTS-SIO_2核磁~1H谱
3.3 AM/AMPS/D_IC_(12)AM/VTS-SIO_2溶液微观结构
3.4 AM/AMPS/D_IC_(12)AM/VTS-SIO_2特性粘数的测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溶液性能研究
4.1 功能单体含量对AM/AMPS/D_IC_(12)AM/VTS-SIO_2溶液性能的影响
4.1.1 耐温性能的测定
4.1.2 抗盐性能的测定
4.1.3 抗剪切性能的测定
4.1.4 粘弹性能的测定
4.2 AM/AMPS/D_IC_(12)AM/VTS-SIO_2性能评价
4.2.1 增粘性能
4.2.2 耐温性能
4.2.3 抗盐性能
4.2.4 抗剪切性能
4.2.5 热盐稳定性
4.2.6 剪切恢复性能
4.2.7 粘弹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65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布:2015能源市场:供应充裕 需求放缓[J]. 谢玮. 中国经济周刊. 2016(28)
[2]日美能否引领全球“可燃冰革命”[J]. 罗佐县,梁慧.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4(09)
[3]AM/NVP/N-MAM三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苟绍华,罗珊,马永涛,何杨,夏鸿,陈斌. 应用化工. 2014(08)
[4]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溶液特性及驱油性能研究[J]. 徐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01)
[5]驱油用水溶性AM-AA-NVP-DAMA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 覃孝平,叶仲斌,赖南君. 精细化工. 2013(12)
[6]丙烯酰胺/丙烯酸/N-烯丙基吗啉三元共聚驱油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周利华,林常茂,苟绍华,刘曼,杨成,尹婷. 石油化工. 2013(11)
[7]耐温抗盐驱油聚合物性能评价研究[J]. 王历历,旷曦域,任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8]复合体系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J]. 吴文祥,刘万林,张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02)
[9]油田回注水处理新技术[J]. 王文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8)
[10]驱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进展[J]. 李奇,王亚波.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2)
博士论文
[1]改性纳米SiO2/AA/AM共聚物提高波及效率的可行性研究[D]. 覃孝平.西南石油大学 2014
[2]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D]. 王立军.大庆石油学院 2003
[3]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D]. 程杰成.大连理工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抗高温高盐驱油聚合物的性能研究[D]. 冯思思.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耐温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驱油性能评价[D]. 姜峰.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含氟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溶液性质研究[D]. 龚雪梅.陕西科技大学 2014
[4]非线型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 张恒.成都理工大学 2013
[5]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表征研究[D]. 魏晓岚.兰州理工大学 2012
[6]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胡娟.中国石油大学 2009
[7]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粘弹性研究[D]. 周长静.西南石油大学 2006
[8]AM/NVP/DMMAC反相乳液聚合及性能评价[D]. 刘勇.西南石油学院 2005
[9]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研究[D]. 孙艳萍.大庆石油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451972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驱研究背景
1.2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类型
1.2.1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1.2.2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1.2.3 分支状聚丙烯酰胺
1.2.4 交联聚丙烯酰胺
1.3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耐温性差
1.3.2 抗盐性差
1.3.3 耐剪切性差
1.4 聚丙烯酰胺研究现状
1.4.1 功能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
1.4.2 聚丙烯酰胺分子特殊结构设计
1.5 本论文的出发点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合成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 双尾疏水单体D_IC_(12)AM的合成
2.3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VTS-SIO_2的合成
2.4 AM/AMPS/D_IC_(12)AM/VTS-SIO_2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2.4.1 单体浓度优化
2.4.2 VTS-SiO_2加量优化
2.4.3 AMPS加量优化
2.4.4 D_iC_(12)AM加量优化
2.4.5 反应体系pH优化
2.4.6 引发剂种类及加量优化
2.4.7 OP-10加量优化
2.4.8 反应时间优化
2.5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2.6 VTS-SIO_2接枝率测定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表征
3.1 红外结构表征
3.1.1 VTS-SiO2红外光谱
3.1.2 AM/AMPS/D_iC_(12)AM/VTS-SiO_2红外光谱
3.2 AM/AMPS/D_IC_(12)AM/VTS-SIO_2核磁~1H谱
3.3 AM/AMPS/D_IC_(12)AM/VTS-SIO_2溶液微观结构
3.4 AM/AMPS/D_IC_(12)AM/VTS-SIO_2特性粘数的测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溶液性能研究
4.1 功能单体含量对AM/AMPS/D_IC_(12)AM/VTS-SIO_2溶液性能的影响
4.1.1 耐温性能的测定
4.1.2 抗盐性能的测定
4.1.3 抗剪切性能的测定
4.1.4 粘弹性能的测定
4.2 AM/AMPS/D_IC_(12)AM/VTS-SIO_2性能评价
4.2.1 增粘性能
4.2.2 耐温性能
4.2.3 抗盐性能
4.2.4 抗剪切性能
4.2.5 热盐稳定性
4.2.6 剪切恢复性能
4.2.7 粘弹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65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布:2015能源市场:供应充裕 需求放缓[J]. 谢玮. 中国经济周刊. 2016(28)
[2]日美能否引领全球“可燃冰革命”[J]. 罗佐县,梁慧.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4(09)
[3]AM/NVP/N-MAM三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苟绍华,罗珊,马永涛,何杨,夏鸿,陈斌. 应用化工. 2014(08)
[4]超高分子缔合聚合物溶液特性及驱油性能研究[J]. 徐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01)
[5]驱油用水溶性AM-AA-NVP-DAMA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 覃孝平,叶仲斌,赖南君. 精细化工. 2013(12)
[6]丙烯酰胺/丙烯酸/N-烯丙基吗啉三元共聚驱油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周利华,林常茂,苟绍华,刘曼,杨成,尹婷. 石油化工. 2013(11)
[7]耐温抗盐驱油聚合物性能评价研究[J]. 王历历,旷曦域,任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8]复合体系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J]. 吴文祥,刘万林,张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02)
[9]油田回注水处理新技术[J]. 王文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8)
[10]驱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进展[J]. 李奇,王亚波.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2)
博士论文
[1]改性纳米SiO2/AA/AM共聚物提高波及效率的可行性研究[D]. 覃孝平.西南石油大学 2014
[2]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D]. 王立军.大庆石油学院 2003
[3]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D]. 程杰成.大连理工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抗高温高盐驱油聚合物的性能研究[D]. 冯思思.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耐温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驱油性能评价[D]. 姜峰.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含氟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溶液性质研究[D]. 龚雪梅.陕西科技大学 2014
[4]非线型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 张恒.成都理工大学 2013
[5]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表征研究[D]. 魏晓岚.兰州理工大学 2012
[6]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胡娟.中国石油大学 2009
[7]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粘弹性研究[D]. 周长静.西南石油大学 2006
[8]AM/NVP/DMMAC反相乳液聚合及性能评价[D]. 刘勇.西南石油学院 2005
[9]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研究[D]. 孙艳萍.大庆石油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451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5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