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测井二次解释及老井复查
发布时间:2021-11-01 12:18
MJH开发区长期以来将长4+5与长6油层组作为主力产油层位进行开发,各个油井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石油产量。近年来,剩余区块储量丰度越来越低,开发难度逐渐加大。面临着资源形势紧张、后备储量不足的严峻局面。因此,要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老区块上下功夫。本论文以MJH地区延长组长4+5、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岩石鉴定、物理测试和化验分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四性”关系进行研究。依据关键井资料分析,开展储层参数计算模型研究,分别建立了各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对模型可信度进行了验证。确定了长4+52、长61、长62的有效厚度下限值标准。最后,应用以上研究成果开展老井复查工作,为研究区下一步寻找挖潜目标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以细粒砂岩结构居多。方解石、绿泥石等胶结物在储层填隙物中较为常见。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剩余粒间孔,孔喉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孔微细喉”的特点,孔隙结构呈现为相当复杂的特征;储层物性整体来说比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2)储层孔隙度...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区位置图
研究区位置见图 2.1。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2.2 研究区构造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我国东、西两个不同大型构造系重叠位置的东部,跨越我国西北地区的陕、甘、宁、晋以及蒙五省区,为东亚复式壳体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30]。鄂尔多斯盆地当今整体构造形式呈现为一东部较宽且平缓、西部较窄且陡峭的从南到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暗色泥岩特征及其成藏意义[J]. 周新平,惠潇,邓秀芹,楚美娟,张文选,邵晓州,陈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2]鄂尔多斯盆地S区长6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刘建建,赵军龙,屈晓荣. 中外能源. 2016(08)
[3]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测井资料标准化研究[J]. 张世一,段方,庞心强,杨胜刚,应华伟. 国外测井技术. 2014(01)
[4]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油藏精细评价[J]. 李霞,石玉江,李长喜,胡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S1)
[5]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测井资料标准化方法研究[J]. 姜爽,王志章,吉伟平,曾经. 国外测井技术. 2013(05)
[6]油砂山油田测井资料标准化研究[J]. 褚庆忠,刘英杰,赵子慧,李辉,武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02)
[7]老君庙油田测井二次解释方法研究[J]. 宋璠,苏妮娜,华吴平,顾战宇,刘钰铭,王绍华. 测井技术. 2012(06)
[8]测井资料标准化方法适用性分析与优选策略[J]. 范宜仁,李虎,丛云海,黄瑞. 特种油气藏. 2013(02)
[9]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储层测井二次解释[J]. 钟金银,颜其彬,杨辉廷,高贵冬,王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2(03)
[10]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展布[J].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吴保祥,徐丽,夏嘉.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2)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 刘江斌.西北大学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研究[D]. 谭成仟.西北大学 2008
[3]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郭艳琴.西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柳坪坝地区长4+5、长6储集层“四性”关系研究[D]. 王景丽.西北大学 2013
[2]鄂尔多斯盆地Z区延9储层分类评价研究[D]. 郑璇.西安石油大学 2013
[3]英旺油田延长组长8段油藏描述[D]. 张向阳.西安石油大学 2012
[4]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测井解释模板的建立[D]. 张章.西北大学 2012
[5]姬塬油田长8油藏地质模型研究[D]. 赵翔.西安石油大学 2011
[6]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D]. 张慧元.西北大学 2010
[7]特低渗砂砾岩储层油水层判别方法研究[D]. 王有涛.中国石油大学 2010
[8]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盒8段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李香玲.西北大学 2009
[9]杜229断块超稠油油藏地质研究[D]. 于景锋.中国石油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0101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区位置图
研究区位置见图 2.1。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2.2 研究区构造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我国东、西两个不同大型构造系重叠位置的东部,跨越我国西北地区的陕、甘、宁、晋以及蒙五省区,为东亚复式壳体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30]。鄂尔多斯盆地当今整体构造形式呈现为一东部较宽且平缓、西部较窄且陡峭的从南到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暗色泥岩特征及其成藏意义[J]. 周新平,惠潇,邓秀芹,楚美娟,张文选,邵晓州,陈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2]鄂尔多斯盆地S区长6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刘建建,赵军龙,屈晓荣. 中外能源. 2016(08)
[3]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测井资料标准化研究[J]. 张世一,段方,庞心强,杨胜刚,应华伟. 国外测井技术. 2014(01)
[4]基于测井多井评价方法的特低渗透油藏精细评价[J]. 李霞,石玉江,李长喜,胡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S1)
[5]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测井资料标准化方法研究[J]. 姜爽,王志章,吉伟平,曾经. 国外测井技术. 2013(05)
[6]油砂山油田测井资料标准化研究[J]. 褚庆忠,刘英杰,赵子慧,李辉,武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02)
[7]老君庙油田测井二次解释方法研究[J]. 宋璠,苏妮娜,华吴平,顾战宇,刘钰铭,王绍华. 测井技术. 2012(06)
[8]测井资料标准化方法适用性分析与优选策略[J]. 范宜仁,李虎,丛云海,黄瑞. 特种油气藏. 2013(02)
[9]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储层测井二次解释[J]. 钟金银,颜其彬,杨辉廷,高贵冬,王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2(03)
[10]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展布[J].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吴保祥,徐丽,夏嘉.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2)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 刘江斌.西北大学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研究[D]. 谭成仟.西北大学 2008
[3]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郭艳琴.西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柳坪坝地区长4+5、长6储集层“四性”关系研究[D]. 王景丽.西北大学 2013
[2]鄂尔多斯盆地Z区延9储层分类评价研究[D]. 郑璇.西安石油大学 2013
[3]英旺油田延长组长8段油藏描述[D]. 张向阳.西安石油大学 2012
[4]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测井解释模板的建立[D]. 张章.西北大学 2012
[5]姬塬油田长8油藏地质模型研究[D]. 赵翔.西安石油大学 2011
[6]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D]. 张慧元.西北大学 2010
[7]特低渗砂砾岩储层油水层判别方法研究[D]. 王有涛.中国石油大学 2010
[8]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盒8段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李香玲.西北大学 2009
[9]杜229断块超稠油油藏地质研究[D]. 于景锋.中国石油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7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