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钻孔雷达探测油气储层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10:13
  目前钻孔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石油领域的应用却相对滞后。声波测井等传统测井技术探测范围小,只能探测井周小规模结构异常;地震勘探等常规地面地球物理手段探测范围大,能探测到百米以上规模结构异常;钻孔雷达探测在钻孔中进行,探测范围处于二者之间,刚好填补这段探测距离的空白,又因其具有较高分辨率,得到的信息也更加可靠。因此,论证钻孔雷达在测井应用中的可行性就至关重要,这种可行性包括对地质体的识别和对不同类型储层构造的识别上,如果可以,那么它的应用将会给测井行业带来新的可能。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开源软件gprMax 3.0对钻孔雷达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首先,考虑在雷达测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探测到的构造信息,这类信息的识别能有效判断当前钻孔地质环境,对判断油气藏位置储量等信息有积极意义。本文设计了四种常见层状构造模型,包括水平层、倾斜层、薄层和断层,正演模拟得到的雷达剖面的信号特征如下:钻孔雷达对水平层的反射呈“K”型,上下层反射波能量相同;对倾斜层反射波能量有差异,且出现能量较强的折射波;通过井孔内折射波的延伸可以识别薄层判断薄层厚度;断层结果中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钻孔雷达探测油气储层的可行性研究


Yee网格空间离散方式图

正演模拟,子波,雷达,参数


图 3.1 雷达 Ricker 子波表 3.1 正演模拟参数参数名称 数值正演模型大小(m) 3 x 5.4 x 3空间网格步长(m) 0.006 x 0.006 x 0.006时窗(ns) 51.98初始发射天线坐标(m) (0.3,0.18,1.5)初始接收天线坐标(m) (0.3,0.68,1.5)天线移动步长(m) 0.048道数 94发射源 Ricker中心频率(MHz) 500吸收边界网格 10

层模型,地层界面,砂岩层,水平层


图 3.2 两水平层模型z 方向,y 为竖直方向。地层界面平行为砂岩层,钻孔位于一侧走向为 y 方向表 3.2 所示。表 3.2 水平层模型相关参数对介电常数电导率(S/m) 磁导率(H/m) 4 2.00x10-51 7 2.00x10-61 57.9 0.51 1 模拟,得到模拟数据如图 3.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 刘丽.  石化技术. 2018(01)
[2]面状不良地质体钻孔雷达响应特征及正演研究[J]. 钟声,王川婴,唐新建,刘艺.  高技术通讯. 2017(01)
[3]构造裂缝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影响作用研究——以东濮凹陷沙三段为例[J]. 刘卫彬,周新桂,李世臻,张世奇.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11)
[4]地质断层三维建模的表达式方法[J]. 孙劲光,高天鹏.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10)
[5]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例[J]. 韦青,李治平,王香增,白瑞婷,王才,李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04)
[6]探地雷达:浅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工具[J]. 刘澜波,钱荣毅.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8)
[7]跨孔雷达全波形反演成像方法的研究[J]. 吴俊军,刘四新,李彦鹏,张宇生,张丽丽,傅磊,王飞,孟旭,雷林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5)
[8]点状不良地质体钻孔雷达响应特征——围岩及充填效应正演分析[J]. 钟声,王川婴,吴立新,唐新建,王清远.  岩土力学. 2012(04)
[9]断层破碎带识别及其在断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金强,周进峰,王端平,杨勇.  石油学报. 2012(01)
[10]点状不良地质体钻孔雷达响应特征的形状效应正演分析[J]. 钟声,王川婴,吴立新,吴育华,王清远.  岩土力学. 2011(05)

博士论文
[1]冲击脉冲探地雷达系统关键技术基础研究[D]. 王宪楠.吉林大学 2018
[2]脉冲超宽带收发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肖岩.郑州大学 2016
[3]基于VNA的步进频率体制钻孔雷达系统研发[D]. 董航.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探地雷达接收机前端研制[D]. 王亚平.电子科技大学 2018
[2]钻孔雷达系统收发天线的仿真设计[D]. 谢光驰.电子科技大学 2018
[3]钻孔雷达电磁波传播及异常地质体探测[D]. 朱成成.吉林大学 2018
[4]断层破碎带内部结构及油气地质意义[D]. 赵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
[5]基于探地雷达的公路路面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 杨德虎.东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9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79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