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LTAG)技术关键及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11 21:06
基于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烃类组成分子水平表征、LCO中稠环芳烃加氢反应规律和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与氢转移反应规律的认识,开发了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的LTAG技术。LTAG技术是LCO加氢与催化裂化的集成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将LCO中稠环芳烃通过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生成四氢萘类单环芳烃,再通过强化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反应和抑制氢转移反应,实现LCO的高值化利用。加氢单元可采用LCO单独加氢或LCO与蜡油或渣油混合加氢模式;催化裂化单元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①加氢LCO单独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②加氢LCO与重油原料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LTAG技术对于炼油企业降低柴汽比、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技术既解决了劣质LCO的出路问题,又弥补了市场短缺的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的不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炼油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文章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0,4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LTAG技术开发的基础认识
1.1 LCO的分子水平认识
1.2 LCO加氢关键组分的反应化学认识
1.3 加氢LCO催化裂化关键组分的反应化学认识
2 LTAG技术关键
2.1 LCO加氢饱和深度控制
2.2 加氢LCO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反应控制
2.3 加氢LCO与重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反应控制
3 LTAG技术实践
3.1 LCO单独加氢-加氢LCO单独催化裂化模式
3.2 LCO单独加氢-加氢LCO与重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模式
3.3 LCO与蜡油混合加氢-加氢LCO与蜡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模式
3.4 LCO与渣油混合加氢-加氢LCO与重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模式
3.5 LCO单独加氢-加氢LCO单独进第二提升管反应器模式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D2G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工业应用总结[J]. 孙士可,曾榕辉,吴子明.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9(07)
[2]试论我国消费柴汽比的优化调整[J]. 瞿国华.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9(01)
[3]典型多环芳烃的加氢反应研究进展[J]. 王薇,舒歌平,章序文,王洪学,高山松,张德祥. 煤炭工程. 2018(12)
[4]稠环芳烃裂化研究进展[J]. 孙书桩,彭鹏,阎子峰. 工业催化. 2018(10)
[5]安庆石化10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转化装置首次开工总结[J]. 刘庆. 安徽化工. 2018(03)
[6]LCO加氢处理生产催化裂化原料的加氢深度研究[J]. 习远兵,龚剑洪,李明丰,胡志海,宋以常,张毓莹.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12)
[7]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加氢转化的分子水平表征[J]. 蔡新恒,龙军,王乃鑫,祝馨怡,刘泽龙,刘颖荣,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7(03)
[8]Ni-Mo-W型与Co-Mo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工艺研究[J]. 葛泮珠,高晓冬,任亮,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03)
[9]LCO加氢-催化组合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技术(LTAG)的开发[J]. 龚剑洪,龙军,毛安国,张久顺,蒋东红,杨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6(05)
[10]稠环芳烃加氢裂化机理和催化剂研究进展[J]. 姬宝艳,吴彤彤,周可,闫雨瑗,李爽. 石油化工. 2016(10)
博士论文
[1]促进多环芳烃向单环芳烃加氢转化的机理和过程研究[D]. 彭冲.华东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89522
【文章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0,4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LTAG技术开发的基础认识
1.1 LCO的分子水平认识
1.2 LCO加氢关键组分的反应化学认识
1.3 加氢LCO催化裂化关键组分的反应化学认识
2 LTAG技术关键
2.1 LCO加氢饱和深度控制
2.2 加氢LCO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反应控制
2.3 加氢LCO与重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反应控制
3 LTAG技术实践
3.1 LCO单独加氢-加氢LCO单独催化裂化模式
3.2 LCO单独加氢-加氢LCO与重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模式
3.3 LCO与蜡油混合加氢-加氢LCO与蜡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模式
3.4 LCO与渣油混合加氢-加氢LCO与重油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模式
3.5 LCO单独加氢-加氢LCO单独进第二提升管反应器模式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D2G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工业应用总结[J]. 孙士可,曾榕辉,吴子明.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9(07)
[2]试论我国消费柴汽比的优化调整[J]. 瞿国华.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9(01)
[3]典型多环芳烃的加氢反应研究进展[J]. 王薇,舒歌平,章序文,王洪学,高山松,张德祥. 煤炭工程. 2018(12)
[4]稠环芳烃裂化研究进展[J]. 孙书桩,彭鹏,阎子峰. 工业催化. 2018(10)
[5]安庆石化10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转化装置首次开工总结[J]. 刘庆. 安徽化工. 2018(03)
[6]LCO加氢处理生产催化裂化原料的加氢深度研究[J]. 习远兵,龚剑洪,李明丰,胡志海,宋以常,张毓莹.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12)
[7]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加氢转化的分子水平表征[J]. 蔡新恒,龙军,王乃鑫,祝馨怡,刘泽龙,刘颖荣,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7(03)
[8]Ni-Mo-W型与Co-Mo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工艺研究[J]. 葛泮珠,高晓冬,任亮,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03)
[9]LCO加氢-催化组合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技术(LTAG)的开发[J]. 龚剑洪,龙军,毛安国,张久顺,蒋东红,杨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6(05)
[10]稠环芳烃加氢裂化机理和催化剂研究进展[J]. 姬宝艳,吴彤彤,周可,闫雨瑗,李爽. 石油化工. 2016(10)
博士论文
[1]促进多环芳烃向单环芳烃加氢转化的机理和过程研究[D]. 彭冲.华东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89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8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