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段陆相页岩层系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11-12 10:53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页岩层系是我国陆相页岩气的重点勘探层位,但其分布广、相变快、岩石类型多、演化程度差异较大,储层非均质性非常强。前人对陆相页岩的研究缺少储层角度的剖析,而陆相页岩层系的储层微观结构特征是影响其储集性能和含气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川西坳陷中段陆相页岩层系须五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的观察描述、结合普通和铸体薄片观察、测录井资料,并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氮气吸附等多种实验,对研究区内储层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结构、物性等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主要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有机质丰度四方面分析了各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于构造宁静期潮湿气候下的陆相页岩层系须五段中亚段上升半旋回中,分布相带以分流间湾和滨浅湖泥沉积微相为主,多在单层厚度较大的泥包砂型泥页岩储层中。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有机质孔和粘土矿物晶间孔,介孔(2nm50nm)最为发育,平均孔比表面积为2.1426m2/g,平均孔体积为0.0098cm3/g,平均孔径为20.99...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1 地质背景与构造演化特征川西前陆盆地是中国典型的叠覆型前陆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油气层位广泛,主要以产天然气为主。川西坳陷东邻川中地区,以遂宁—威远界,西邻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南部以雅安—乐山一线为界,北部与米仓山—大山逆冲推覆带相邻,面积约为 4×104km2。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川西坳陷内部由西向东依次分为呈长窄条状平行龙山冲断带分布的龙门山冲断带、前陆坳陷带和前陆隆起带三个二级构造区带,北向南又可分为五个三级构造带,整体构造格局表现为“三凹二隆、凹隆相间”本次论文的研究区是川西坳陷中段,勘探面积约为 1.057×104km2,其范围东至江、回龙,西至汉旺、都江堰,北以安县为界,南以大邑为限。研究区可分为潼凹陷、孝泉—新场—丰谷构造带、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安县—鸭子河—大邑褶带、成都凹陷和知新场—龙宝梁构造带六个次级构造单元(图 2.1)。
第2 章 区域地质概况在构造演化控制下川西坳陷陆相盆地表现出三种类型盆地的垂向叠覆下而上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再生前陆盆地(图前人研究认为在须家河组一段地层沉积时期,川西坳陷为广海被动大环境,川西坳陷正式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是以须一段的顶界为界。受到晚三叠世初的印支运动早期强烈构造形变的影响,形成被动大陆晚三叠世末期至早侏罗世,四川盆地中部形成了一个沉积坳陷区,为条件下的周缘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时,构造活动中心发生迁移,北部的构造运动使北部地区成为沉降中心,川西坳陷进入再生前陆盆地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评价[J]. 吴小奇,陈迎宾,赵国伟,杜小伟,曾华盛,王萍,王彦青,胡烨.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11)
[2]川西坳陷须五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庞河清,曾焱,刘成川,黎华继,李琦,彭军,严焕榕,陈俊.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4)
[3]基于氮气吸附-核磁共振-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储层孔隙结构[J]. 庞河清,曾焱,刘成川,黎华继,彭军,严焕榕,陈俊. 岩矿测试. 2017(01)
[4]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层序结构特征[J]. 陈贤良,纪友亮,杨克明.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1)
[5]龙门山构造变形与油气关系探讨[J]. 罗啸泉,郭卫星,吕志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6(04)
[6]川西坳陷深层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及形成过程[J]. 陈冬霞,庞雄奇,杨克明,祝渭平,严青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6)
[7]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分布模式及编图方法[J]. 纪友亮,刘君龙,王天云,刘大卫,程同冉. 古地理学报. 2016(04)
[8]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J]. 孟昊,钟大康,李卓沛,刘云龙,赵靖,杨越东. 地层学杂志. 2016(03)
[9]川西坳陷须五段陆相页岩层系储层特征及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J]. 陈冬霞,刘雨晨,庞雄奇,钟大康,孟昊,熊亮. 地学前缘. 2016(01)
[10]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J].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宋虹玉,刘大卫,王天云,郑占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博士论文
[1]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侏罗系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 王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机械压实作用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影响[D]. 姜亚南.吉林大学 2014
[2]川西坳陷侏罗系沉积相研究[D]. 李夏.长江大学 2014
[3]川西与川中地区T3-K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D]. 罗睿.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陈学华.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D]. 林良彪.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0769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1 地质背景与构造演化特征川西前陆盆地是中国典型的叠覆型前陆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油气层位广泛,主要以产天然气为主。川西坳陷东邻川中地区,以遂宁—威远界,西邻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南部以雅安—乐山一线为界,北部与米仓山—大山逆冲推覆带相邻,面积约为 4×104km2。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川西坳陷内部由西向东依次分为呈长窄条状平行龙山冲断带分布的龙门山冲断带、前陆坳陷带和前陆隆起带三个二级构造区带,北向南又可分为五个三级构造带,整体构造格局表现为“三凹二隆、凹隆相间”本次论文的研究区是川西坳陷中段,勘探面积约为 1.057×104km2,其范围东至江、回龙,西至汉旺、都江堰,北以安县为界,南以大邑为限。研究区可分为潼凹陷、孝泉—新场—丰谷构造带、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安县—鸭子河—大邑褶带、成都凹陷和知新场—龙宝梁构造带六个次级构造单元(图 2.1)。
第2 章 区域地质概况在构造演化控制下川西坳陷陆相盆地表现出三种类型盆地的垂向叠覆下而上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再生前陆盆地(图前人研究认为在须家河组一段地层沉积时期,川西坳陷为广海被动大环境,川西坳陷正式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是以须一段的顶界为界。受到晚三叠世初的印支运动早期强烈构造形变的影响,形成被动大陆晚三叠世末期至早侏罗世,四川盆地中部形成了一个沉积坳陷区,为条件下的周缘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时,构造活动中心发生迁移,北部的构造运动使北部地区成为沉降中心,川西坳陷进入再生前陆盆地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评价[J]. 吴小奇,陈迎宾,赵国伟,杜小伟,曾华盛,王萍,王彦青,胡烨.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11)
[2]川西坳陷须五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庞河清,曾焱,刘成川,黎华继,李琦,彭军,严焕榕,陈俊.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4)
[3]基于氮气吸附-核磁共振-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储层孔隙结构[J]. 庞河清,曾焱,刘成川,黎华继,彭军,严焕榕,陈俊. 岩矿测试. 2017(01)
[4]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层序结构特征[J]. 陈贤良,纪友亮,杨克明.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1)
[5]龙门山构造变形与油气关系探讨[J]. 罗啸泉,郭卫星,吕志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6(04)
[6]川西坳陷深层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及形成过程[J]. 陈冬霞,庞雄奇,杨克明,祝渭平,严青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6)
[7]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分布模式及编图方法[J]. 纪友亮,刘君龙,王天云,刘大卫,程同冉. 古地理学报. 2016(04)
[8]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J]. 孟昊,钟大康,李卓沛,刘云龙,赵靖,杨越东. 地层学杂志. 2016(03)
[9]川西坳陷须五段陆相页岩层系储层特征及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J]. 陈冬霞,刘雨晨,庞雄奇,钟大康,孟昊,熊亮. 地学前缘. 2016(01)
[10]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J].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宋虹玉,刘大卫,王天云,郑占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博士论文
[1]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侏罗系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 王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机械压实作用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影响[D]. 姜亚南.吉林大学 2014
[2]川西坳陷侏罗系沉积相研究[D]. 李夏.长江大学 2014
[3]川西与川中地区T3-K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D]. 罗睿.成都理工大学 2012
[4]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陈学华.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D]. 林良彪.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0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9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