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边向斜煤层气系统及其地质控制
发布时间:2021-11-20 17:31
大河边向斜是贵州省西部近年来煤层气井网规模产气突破的构造单元之一,但多煤层背景下的选井选层仍面临煤层气成藏特点认识的地质问题。为此,本文运用煤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等的理论与方法,提炼煤田勘探资料中的煤层气地质信息,结合样品实验测试数据,分析大河边向斜上二叠统龙潭组和汪家寨组煤储层属性发育与分布特征,探讨了煤层气系统发育特点及其地质控制机理。煤化作用程度从南至北、由浅至深逐渐增高,向斜西翼南段以气煤为主,中段以肥煤为主,北段以焦煤为主。煤层含气量平面分布受煤化作用程度、煤岩显微组成的双重控制,与埋深关系不甚明显,垂向上在C504煤层与C409煤层之间发生突变。煤样孔隙结构过渡孔所占比例较高,覆压渗透率变化大。煤的吸附性总体较强,随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升高而增大,随灰分产率升高而减弱。分析典型钻孔岩性剖面及测井曲线响应,将龙潭组和汪家寨组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Ⅰ与层序Ⅱ为二元组合,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对比分析钻孔岩芯与测井响应,建立了菱铁质矿层位识别方法,发现存在两个隔水阻气关键层,据此将龙潭组和汪家寨组划分为三个叠置的煤层气系统。分析聚煤规律,认为层序Ⅲ早期以...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案
1.5 论文工作量
2 地质概况
2.1 地层与含煤地层
2.2 构造及其演化
2.3 水文地质特征
2.4 小结
3 煤储层基本属性
3.1 煤层发育特征
3.2 煤岩煤质特征
3.3 煤层含气性
3.4 煤的孔渗特征
3.5 煤的吸附特征
3.6 小结
4 层序地层格架与煤层气系统
4.1 煤系层序地层格架
4.2 煤储层属性垂向分布
4.3 关键层识别
4.4 煤层气系统划分
4.5 小结
5 煤层气系统地质控制
5.1 煤层气系统的沉积控制
5.2 煤层气系统的水文条件控制
5.3 煤层气系统的构造控制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松河及织金煤层气产出水的地球化学对比及其地质意义[J]. 吴丛丛,杨兆彪,秦勇,陈捷,张争光,罗开艳. 煤炭学报. 2018(04)
[2]黔西松河井田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J]. 周培明,金军,罗开艳,高为,陈捷.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7(05)
[3]黔西比德——三塘盆地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发育规律与控制机理[J]. 郭晨,夏玉成,卢玲玲,任亚平.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4)
[4]贵州水城矿区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控煤作用[J]. 温书鹏. 贵州地质. 2017(01)
[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BD区块煤层气富集沉积控制作用及有利区预测[J]. 王哲,徐礼贵,付晶,刘艳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2)
[6]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垂向分布与煤储层吸附—渗流特征[J]. 郭晨.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1)
[7]鸡西盆地煤层气控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J]. 蔡益栋,刘大锰,姚艳斌,李俊乾,郭晓茜,张百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6)
[8]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J]. 孙粉锦,王勃,李梦溪,梁宏斌. 石油学报. 2014(06)
[9]黔西肥田区块地下水动力条件与煤层气有序开发[J]. 郭晨,秦勇,易同生,高弟,洪愿进,雷波. 煤炭学报. 2014(01)
[10]陕西省吴堡矿区煤层气井产层组合研究[J]. 汪万红,郑玉柱.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2(05)
博士论文
[1]煤系多层叠置含水系统及煤层气合排水源判识[D]. 葛燕燕.中国矿业大学 2015
[2]古交区块石炭二叠系含煤层气系统[D]. 汪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3]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及有利区块预测评价[D]. 王勃.中国矿业大学 2013
[4]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D]. 窦新钊.中国矿业大学 2012
[5]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 杨兆彪.中国矿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黔西盘关地区龙潭组煤层气系统沉积控制作用[D]. 蒋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西山古交区块煤储层孔渗特性与有利建产区预测[D]. 韩贝贝.中国矿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07806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案
1.5 论文工作量
2 地质概况
2.1 地层与含煤地层
2.2 构造及其演化
2.3 水文地质特征
2.4 小结
3 煤储层基本属性
3.1 煤层发育特征
3.2 煤岩煤质特征
3.3 煤层含气性
3.4 煤的孔渗特征
3.5 煤的吸附特征
3.6 小结
4 层序地层格架与煤层气系统
4.1 煤系层序地层格架
4.2 煤储层属性垂向分布
4.3 关键层识别
4.4 煤层气系统划分
4.5 小结
5 煤层气系统地质控制
5.1 煤层气系统的沉积控制
5.2 煤层气系统的水文条件控制
5.3 煤层气系统的构造控制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松河及织金煤层气产出水的地球化学对比及其地质意义[J]. 吴丛丛,杨兆彪,秦勇,陈捷,张争光,罗开艳. 煤炭学报. 2018(04)
[2]黔西松河井田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J]. 周培明,金军,罗开艳,高为,陈捷.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7(05)
[3]黔西比德——三塘盆地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发育规律与控制机理[J]. 郭晨,夏玉成,卢玲玲,任亚平.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4)
[4]贵州水城矿区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控煤作用[J]. 温书鹏. 贵州地质. 2017(01)
[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BD区块煤层气富集沉积控制作用及有利区预测[J]. 王哲,徐礼贵,付晶,刘艳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2)
[6]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垂向分布与煤储层吸附—渗流特征[J]. 郭晨.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1)
[7]鸡西盆地煤层气控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J]. 蔡益栋,刘大锰,姚艳斌,李俊乾,郭晓茜,张百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6)
[8]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J]. 孙粉锦,王勃,李梦溪,梁宏斌. 石油学报. 2014(06)
[9]黔西肥田区块地下水动力条件与煤层气有序开发[J]. 郭晨,秦勇,易同生,高弟,洪愿进,雷波. 煤炭学报. 2014(01)
[10]陕西省吴堡矿区煤层气井产层组合研究[J]. 汪万红,郑玉柱.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2(05)
博士论文
[1]煤系多层叠置含水系统及煤层气合排水源判识[D]. 葛燕燕.中国矿业大学 2015
[2]古交区块石炭二叠系含煤层气系统[D]. 汪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3]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及有利区块预测评价[D]. 王勃.中国矿业大学 2013
[4]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D]. 窦新钊.中国矿业大学 2012
[5]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 杨兆彪.中国矿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黔西盘关地区龙潭组煤层气系统沉积控制作用[D]. 蒋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西山古交区块煤储层孔渗特性与有利建产区预测[D]. 韩贝贝.中国矿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07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0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