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γ-氧化铝的合成及其负载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金属性能
发布时间:2021-12-10 20:54
以γ-氧化铝粉末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技术,成功制备棒状γ-氧化铝载体,并以此氧化铝为载体制备NiMo/γ-氧化铝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脱附、拉曼光谱、原位CO吸附等技术表征氧化铝载体及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研究发现,当γ-氧化铝粉末与碳酸氢铵质量比为1∶1.75、温度为140℃时,合成的棒状γ-氧化铝颗粒长为0.5~3μm、直径为50~100 nm,以该氧化铝为原料制备的γ-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为276 m2/g、孔体积为0.79 mL/g。与常规氧化铝载体相比,以棒状γ-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的NiMo/γ-氧化铝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更易于还原,催化剂中Ni-Mo-S活性位数量较多。在体积空速为1.0 h-1、反应温度为380℃、氢油体积比为800、氢分压为15.7 MPa的条件下,金属杂质脱除率可达59.8%。
【文章来源】: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51(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物料配比条件下制备的棒状γ-Al2O3的SEM照片
反应中控制γ-氧化铝粉末与碳酸氢铵质量比为1∶1.75,水热处理温度分别为100,120,140,160 ℃,水热处理时间为6 h,制得的氧化铝样品分别记为BC-5,BC-6,BC-7,BC-8。反应温度对棒状氧化铝形貌的影响见图2。从图2可知,在考察的反应温度范围内成功地合成了棒状氧化铝。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合成的氧化铝(BC-5和BC-6)中有少量的传统球形氧化铝颗粒存在。当反应温度较高时,合成的氧化铝(BC-7和BC-8)全部为棒状结构。2.2 氧化铝载体性质
氧化铝载体-PB和氧化铝载体-AC的XRD图谱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两种载体在2θ为31.9°,37.6°,45.8°,60.9°,67.0°附近均出现γ-Al2O3的特征衍射峰,且衍射峰中没有杂峰出现;氧化铝载体-AC的衍射峰强度较强,窄而尖锐,说明氧化铝载体-AC的结晶度好,晶粒尺寸大。2.2.2 SEM表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孔道结构对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活性的影响[J]. 徐景东,车晓瑞,王娇红. 工业催化. 2018(09)
[2]大比表面积大孔体积氧化铝的制备进展[J]. 徐向宇,易淼,孙建川,王旭辉,吕志,宋家庆. 石油化工. 2016(03)
[3]大孔γ-氧化铝的制备及其表征[J]. 肖锦春,季洪海,马波,沈智奇,王少军,凌凤香. 石油化工. 2015(03)
[4]渣油深度转化技术工业应用的现状、进展和前景[J]. 姚国欣.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2(01)
[5]重油脱镍、钒的研究进展[J]. 吴芳青,王振宇. 当代石油石化. 2011(10)
[6]活性组分非均匀分布的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考察[J]. 刘佳,胡大为,杨清河,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1(07)
[7]活性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J]. 张永刚,闫裴. 工业催化. 2000(06)
[8]重油转化──21世纪石油炼制技术的焦点[J]. 李志强. 炼油设计. 1999(12)
[9]渣油加氢工艺在我国的应用[J]. 刘家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8(06)
本文编号:3533375
【文章来源】: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51(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物料配比条件下制备的棒状γ-Al2O3的SEM照片
反应中控制γ-氧化铝粉末与碳酸氢铵质量比为1∶1.75,水热处理温度分别为100,120,140,160 ℃,水热处理时间为6 h,制得的氧化铝样品分别记为BC-5,BC-6,BC-7,BC-8。反应温度对棒状氧化铝形貌的影响见图2。从图2可知,在考察的反应温度范围内成功地合成了棒状氧化铝。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合成的氧化铝(BC-5和BC-6)中有少量的传统球形氧化铝颗粒存在。当反应温度较高时,合成的氧化铝(BC-7和BC-8)全部为棒状结构。2.2 氧化铝载体性质
氧化铝载体-PB和氧化铝载体-AC的XRD图谱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两种载体在2θ为31.9°,37.6°,45.8°,60.9°,67.0°附近均出现γ-Al2O3的特征衍射峰,且衍射峰中没有杂峰出现;氧化铝载体-AC的衍射峰强度较强,窄而尖锐,说明氧化铝载体-AC的结晶度好,晶粒尺寸大。2.2.2 SEM表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孔道结构对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活性的影响[J]. 徐景东,车晓瑞,王娇红. 工业催化. 2018(09)
[2]大比表面积大孔体积氧化铝的制备进展[J]. 徐向宇,易淼,孙建川,王旭辉,吕志,宋家庆. 石油化工. 2016(03)
[3]大孔γ-氧化铝的制备及其表征[J]. 肖锦春,季洪海,马波,沈智奇,王少军,凌凤香. 石油化工. 2015(03)
[4]渣油深度转化技术工业应用的现状、进展和前景[J]. 姚国欣.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2(01)
[5]重油脱镍、钒的研究进展[J]. 吴芳青,王振宇. 当代石油石化. 2011(10)
[6]活性组分非均匀分布的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考察[J]. 刘佳,胡大为,杨清河,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1(07)
[7]活性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J]. 张永刚,闫裴. 工业催化. 2000(06)
[8]重油转化──21世纪石油炼制技术的焦点[J]. 李志强. 炼油设计. 1999(12)
[9]渣油加氢工艺在我国的应用[J]. 刘家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8(06)
本文编号:3533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3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