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稠油火驱点火热动力学特征及二次启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16:59
  尽管目前能源市场一直在波动,石油的需求度继续攀升,具有巨大储量的非常规能源稠油逐渐成为焦点。由于我国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蒸汽吞吐开发已接近经济极限,在众多采油转化开发方式中,火驱以其独特的增能降粘作用成为极具潜力的稠油转换开发方式。稠油火驱的关键在于油层点火的成败,而油层点火的成败取决于原油的着火温度和储层的顺畅泄油。对于已实施蒸汽吞吐的稠油油藏,虽然地层温度有所上升,但近井地带的储层含水率很高、剩余原油重组分很多,而且经过多轮次的蒸汽吞吐,储层多孔介质非均质性更加严重,油藏能否实现快速高温点火就显得极其重要。我国稠油火驱现场试验相比国外起步较晚,适用于储层条件下的高温点火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存在着诸多空白与不足,缺乏相关理论与配套技术研究的积累,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对稠油油藏火驱区块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明确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生产问题,同时,对储层多孔介质特征和多孔介质内流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储层多孔介质热-流-固耦合效应对二次启动过程带来的难题。为明确低温氧化对稠油高温点火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提高稠油低温氧化的反应速率,系统开展了稠油低温氧化热动力学特征实验研...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稠油火驱点火热动力学特征及二次启动机理研究


稠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示意图

示意图,稀油,氧化反应,稠油


4图 1-2 稀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示意图[27]ure 1-2 A sketch map of the oxidation of light oil at different temper个主要的反应区间(LTR 和 HTR),Moore[28]、Dubbougeat[30]一致认为,稠油第一个区间氧化反应动力学为加氧解反应,即 HTO;而对于稀油,这两个温度区域都是 量较稠油多,所以在较低的温度即可发生裂解反应。稀300℃区域内,而对于稠油,裂解反应主要分布在 400℃以的加氧反应,即 LTO,主要出现在小于 150℃的区域, 反应,可见,稠油和稀油氧化反应区间的不同主要是由程中,氧气和原油反应形成复杂的 加氧 化合物,这类、酮类和酸类。稠油 LTO 后将会产生沥青[33],然后大幅降低原油在地下的流动性。因此,LTO 产物对于稠

组织结构图,论文,组织结构,二次启动


图 1-3 论文组织结构Figure 1-3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论文章节安排论文围绕稠油油藏火烧油层点火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依据室分析,详细阐述了点火的二次启动机理,优化了高温点火的工艺参数,为点火的高效、安全实施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全文共分为七章,各下: 1 章,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的 2 章,生产问题及储层多孔介质和流体特征分析。针对稠油油藏开发历程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点火二次启动过程中存在的生产问题,进一步,介质的沉积特征、岩性特征、非均质特性和多孔介质内流体的特征,明确目标的特性,基于稠油和储层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效应分析,明确二存在的问题,为稠油油藏点火热动力学特征及二次启动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火驱车载移动式电点火配套工艺设备研发[J]. 蔡罡,陈龙,坎尼扎提,王如燕,余杰,陈莉娟.  石油机械. 2017(03)
[2]重力火驱软卡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J]. 于晓聪,张洪君,李树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4)
[3]压裂完井工具高温高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J]. 伊伟锴,叶金胜,于学信,孙骞,曹雪梅.  石油机械. 2016(07)
[4]稠油火驱化学点火技术的改进[J]. 张守军.  特种油气藏. 2016(04)
[5]稠油开发水热裂解催化剂研究进展[J]. 毛金成,王海彬,李勇明,赵金洲.  特种油气藏. 2016(03)
[6]反映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J]. 苏海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7]基于改进Wilhelmy吊片法的沥青表面自由能试验研究[J]. 王海军,王洁光,乔建迪.  中外公路. 2015(03)
[8]二元可燃混合液体自燃点的实验与理论预测[J]. 叶龙涛,潘勇,蒋军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5(03)
[9]特低渗砂岩储层温度敏感性实验[J]. 孟选刚,郭肖,高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10]孤岛稠油水热裂解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 王志刚,于品,史德青,吕慧.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12)

博士论文
[1]低渗透油层孔隙介质内微观流动机理研究[D]. 穆文志.大庆石油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火烧油层过程中原油的热解动力学特征研究[D]. 李金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
[2]原油蒸馏过程的工艺计算及模拟[D]. 马宗宁.华东理工大学 2011
[3]低渗透油藏CO2驱油渗流规律宏观描述研究[D]. 高海涛.中国石油大学 2009
[4]高胶质沥青质稠油的特性破乳剂研究与筛选评价[D]. 杜玉海.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35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35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