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以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9 00:52
  志留系龙马溪组是位于四川盆地之外的湖北来凤—咸丰区块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了探究复杂构造区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气量的影响,以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条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取样分析,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液态氮吸附-脱附实验、现场解吸等常规手段,观察分析储层孔隙类型、结构,并将储层各参数与DFT孔容及储层含气量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及小尺度裂缝;中孔占孔容的比重最大,微孔次之,大孔占比最小,它们的发育程度由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黏土矿物含量共同控制;含气量与TOC、黏土矿物含量及总孔容有一定正相关性,次生黄铁矿含量与游吸比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来地1井龙马溪组三段由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可塑性较强、有一定的抗破坏能力,因此,龙三段储层的封闭性好,储层内存在异常高压,在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层段含气量与TOC较高的龙一段相当。研究指出,在物质基础一般、整体保存条件较差的复杂构造区,寻找远离深大断裂、具有较高黏土矿物含量及一定TOC的局部封闭性好、存在异常高压的储集层段或区域,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口。 

【文章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2020,2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以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例


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构造位置及地质图

柱状图,咸丰,湖北,柱状图


为了分析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矿物岩石组分、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含气性,本次研究对来地1井取样69块、5条野外露头剖面取样90块,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液态氮吸附-脱附实验、现场解吸等测试开展了研究,具体测试分析项目见表1。3 矿物岩石组分特征

咸丰,湖北,岩性,碎屑


碳质粉砂质(泥)页岩主要分布于龙一段下部(图2),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最深处或深水陆棚。岩石的颜色较深,有机质含量高,见共轭剪切裂缝(图3f)。笔石大量发育,以直笔石为主,形状肥大(图3g)。岩石主要由泥质组成,其次为粉砂级碎屑颗粒。碎屑颗粒含量约为30%~40%,以石英为主,多呈纤维条带状局部富集。泥质含量约为50%~60%,黏土矿物发育,具有明显的重结晶作用,呈纤维鳞片状,含量约占全部基质的60%~70%,部分充填于成岩缝中(图3h)。碳质主要呈浸染状,分布在颗粒间,多与泥质共生,含量约20%~40%。碳酸盐矿物(包括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较少。含硅质放射虫碳质页岩主要分布于龙一段底部(图2),指示沉积水体较深,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有机质含量高,发育近似球形的硅质放射虫,直径均小于0.2 mm,含量约为15%,放射虫体腔多被显微硅质、沥青质完全充填(图3i)。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含量小于10%。含少量碳酸盐矿物,呈交代碎屑颗粒和少量半自形—自形晶粒状发育。基质含量可达85%以上,以泥质为主,碳质与泥质共生,呈浸染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以岑巩区块为例[J]. 王濡岳,龚大建,冷济高,王兴华,丛森,丁文龙,付福全,杨滔,赖富强.  地学前缘. 2017(06)
[2]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纵向非均质性及其发育主控因素[J]. 孟志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6)
[3]中国南方盆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井评价与认识——以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页1井为例[J]. 李博,魏国庆,洪克岩,彭传圣,胡晓兰,朱亮亮.  天然气工业. 2016(08)
[4]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J]. 龚小平,唐洪明,赵峰,王俊杰,熊浩.  岩性油气藏. 2016(03)
[5]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J]. 何治亮,聂海宽,张钰莹.  地学前缘. 2016(02)
[6]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超压机制及选区指标研究[J]. 刘洪林,王红岩,方朝合,郭为,孙莎莎.  地学前缘. 2016(02)
[7]岩相古地理研究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J]. 牟传龙,王启宇,王秀平,周恳恳,梁薇,葛祥英.  地质通报. 2016(01)
[8]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成岩作用[J]. 王秀平,牟传龙,王启宇,葛祥英,陈小炜,周恳恳,梁薇.  石油学报. 2015(09)
[9]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张晓明,石万忠,徐清海,王任,徐壮,王健,王超,袁琪.  石油学报. 2015(08)
[10]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储层中黄铁矿特征及其油气意义[J]. 徐祖新,韩淑敏,王启超.  岩性油气藏. 2015(02)



本文编号:3543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43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2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