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黏度0W-16汽油机油减摩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3:43
  目的研究低黏度0W-16机油的减摩性能。方法选取3种减摩剂MoDTC、GMO和油酸酰胺,分别按一定比例加入到0W-16基础油中,获得单剂油样,并选取2种0W-16全配方机油(A-1油和A-2油),利用SRV-IV试验机测试润滑油样的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油料元素光谱分析仪分析机油油样结构,并利用3D光学表面轮廓仪表征缸套块磨痕形貌。结果对于单剂油样,0W-16基础油分别加入MoDTC、GMO和油酸酰胺后,平均摩擦系数由0.198分别减小到0.088~0.116、0.167~0.178和0.179~0.194,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由3.59mm分别减小到0.44~0.52mm、2.11~2.24mm和3.19~3.44mm。对于0W-16全配方机油,在摩擦润滑试验低温区,A-1油比A-2油摩擦系数低,随着温度升高,A-1油和A-2油的摩擦系数进一步减小;摩擦润滑试验后,A-1油和A-2油的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分别为0.13mm和0.18mm。在极压试验中,A-1油和A-2油的极压值分别为1500N和900N。结论在0W-16基础油中分别加入3种减摩剂后,MoDTC的减摩和... 

【文章来源】:表面技术. 2020,49(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低黏度0W-16汽油机油减摩性能研究


0W-16基础油及单剂油样在SRV缸套-活塞环试验中的摩擦系数曲线

基础油,摩擦系数,缸套,磨痕


为了进一步比较3种添加剂的减摩作用,对SRV缸套-活塞环试验温升阶段的摩擦系数取算数平均值,得到0W-16基础油及单剂油样的平均摩擦系数,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0W-16基础油加入减摩剂Mo DTC后,平均摩擦系数由0.198减小到0.088~0.116;加入减摩剂GMO后,平均摩擦系数减小到0.167~0.178;加入油酸酰胺后,平均摩擦系数减小到0.179~0.194。可以看出,在试验条件下,Mo DTC减摩性能最好,其次是GMO,油酸酰胺的减摩性能最差。机油黏度降低后,油膜厚度变薄,其抗磨损性能需要关注。为了考察不同减摩剂的抗磨损性能,经1 h SRV缸套-活塞环摩擦试验后,通过3D光学表面轮廓仪测量得到0W-16基础油和单剂油样缸套块磨痕的3D形貌图,见图4。其中图4a是试验后的缸套块照片,可以看出,缸套块上产生了均匀的带状磨痕,图4a中的3个长方框为3D形貌图的3个取样测量范围(包括中间位置、左侧位置、右侧位置),双向箭头线表示摩擦试验中活塞环的往复运动方向。图4b是0W-16基础油试验后缸套块中间位置磨痕的3D形貌图(图4b中双向箭头线表示摩擦试验中活塞环的往复运动方向)。图4c—e分别是1.1%Mo DTC、0.5%GMO、0.3%油酸酰胺的单剂油样试验后,缸套块中间位置磨痕的3D形貌图,可以看出,缸套块上产生了较深的磨痕。通过3D光学表面轮廓仪测量缸套块3个取样范围内磨痕的深度,计算这3个取样范围内磨痕深度的平均值,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0W-16基础油的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为3.59?m;加入减摩剂Mo DTC后,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减小到0.44~0.52?m;加入减摩剂GMO后,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减小到2.11~2.24?m;加入减摩剂油酸酰胺后,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减小到3.19~3.44?m。可以得出,减摩剂Mo DTC的抗磨损性能最好,其次是GMO,油酸酰胺的抗磨损性能最差。

示意图,摩擦磨损,摩擦副,示意图


采用德国Optimol公司的SRV-IV摩擦磨损试验机(见图1a)进行摩擦润滑和极压能力试验,其载荷范围为0~2000 N,温度范围为室温~350℃,频率范围为1~511 Hz,振幅范围为0.01~5 mm。利用SRV-IV试验机的缸套-活塞环试验模块(见图1b)测试试验油样的摩擦润滑性能;利用SRV-IV试验机的球-盘试验模块(见图1c)测试试验油样的极压能力。1.2.1 缸套-活塞环摩擦润滑试验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润滑性能研究进展[J]. 夏鑫,李妍,蔺建民.  应用化工. 2020(03)
[2]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J]. 夏迪,陈国需,程鹏,杨鑫,任改梅,陈汉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6(01)
[3]ILSAC GF-6技术规格性能分析及开发现状[J]. 祝洪宇,闻元,林海洪,孙宇良,付陈玲,余锴,罗珍妮.  润滑油. 2016(01)
[4]ILSAC GF-6汽油机油规格的进展及挑战[J]. 李水云,隋秀华.  合成润滑材料. 2015(01)
[5]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红外光谱分析与特征峰辨识[J]. 赵畅畅,陈闽杰,丘晖饶.  润滑与密封. 2013(10)
[6]ZDDP热稳定性及其对抗磨性能的影响[J]. 张润香,刘功德,曹聪蕊,佘海波,包冬梅.  润滑油. 2012(06)
[7]内燃机油用减摩剂及其复配规律[J]. 叶红,武志强.  润滑与密封. 2005(06)
[8]酰胺型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和钢-铝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 方建华,陈波水,董凌,王九.  摩擦学学报. 2005(02)
[9]几种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对钢-钢和钢-铝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 夏延秋,刘维民,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2002(01)
[10]丁二酰亚胺与ZDDP的相互作用及对油品分散性能的影响[J]. 段庆华,刘端.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2(05)

博士论文
[1]汽油机低摩擦系统优化及其对节能影响研究[D]. 武彬.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96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96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