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新民油田扶杨油层砂体富集规律及圈闭分布预测
发布时间:2022-01-23 05:49
新民油田是松辽盆地南部高产区块,以泉四段扶余油层和泉三段杨大城子油层为主要的开发层系。长期以来新民油田地区泉头组三段和泉四段沉积环境被认为是发育在干旱至半干旱气候环境下的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泉四段被认为是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而泉三段则被认为是曲流河沉积环境,两套地层往往被单独讨论而缺乏整体认识。新民油田扶余油层已经历了近30年的勘探开发,常规的厚层三角洲分支河道储集层资源量已被逐渐摸清,亟需厘清层段内薄层砂体的分布和富集规律。而泉三段杨大城子油层长期作为扶余油层的兼探层位,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对沉积环境、砂体类型及圈闭分布规律的认识尚且薄弱。因此,以泉三段和泉四段为整体,开展沉积环境、各类砂体富集规律、有利圈闭预测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测录井、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阐明了新民油田泉三段和泉四段发育在基准面频繁变化背景下曲流河-浅水三角洲体系的演化规律,总结了不同类型砂体间垂向叠置和空间接触关系,结合构造背景分析了有利圈闭的分布规律,并以泉三段为重点预测了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1)泉三段和泉四内部包含一个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区域地质概况19图1-1研究区地理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图2.2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史松辽盆地是中国中东部最重要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之一,松辽盆地的充填序列大致可以分为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大的阶段,其中以坳陷期地层为主要的含油层系。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内松辽盆地的应力性质和应力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内发生了不同的地质作用(漆家福等,1992):(1)成盆先期褶皱阶段(P2-T)(图1-2):中二叠世到三叠纪欧亚板块受东南方向的应力影响,与古太平洋板块发生剧烈地板块碰撞,造成欧亚板块碰撞地带向海洋的倾斜,使现今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地区发生大规模褶皱运动,引发了上述地区强烈地地壳隆升,并伴随有大规模的花岗岩浆岩浆侵入事件。(2)热隆张裂阶段(T-J2):三叠纪时期现今中国东北地区受印支运动影响强烈,海平面快速下降,剥蚀作用强烈,致使该地区缺少整套三叠系。但印支运动地结束也标志着松辽盆地在整个早中生代的基本构造格局的确立。此后,受古太平洋板块扩张运动的影响,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碰撞更加强烈,
区域地质概况21海沟通(万晓樵等,2017)。青山口期和嫩江期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也是松辽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图1-2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史(据高瑞祺等,199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构型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J]. 徐振华,吴胜和,刘钊,赵军寿,耿红柳,吴峻川,张天佑,刘照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2)
[2]源外斜坡区油气运移主控因素及优势路径刻画——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斜坡区为例[J]. 杨传超,张新涛,郭涛,姚城,郭瑞,张震. 断块油气田. 2018(06)
[3]油气沿断层走向运移的地质特征及相关问题探讨——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断层为例[J]. 王亚琳.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5)
[4]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运移形式及其控油差异性[J]. 高宁,宋颜生,葛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4)
[5]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J]. 斯尚华,赵靖舟,蒙启安,耳闯,吴伟涛,李军,白玉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2)
[6]湖平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影响的沉积数值模拟实验[J]. 曾灿,尹太举,宋亚开. 地球科学. 2017(11)
[7]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储层分类精细评价[J]. 林铁锋,康德江.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5)
[8]高频基准面旋回控制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发育模式: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白垩系泉头组为例[J]. 赖洪飞,秦智,王洪君,郑锡,林艳波,鲍志东,李美俊,张云龙,张莉,吴煜潇,宋健,何陵沅. 古地理学报. 2017(04)
[9]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以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为例[J]. 刘峻桥,张桐,吕延防,张梦迪,孙同文,姜贵璞,薛盼.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4)
[10]中国东北地区白垩纪温室时期陆相生物群与气候环境演化[J]. 万晓樵,吴怀春,席党鹏,刘美羽,覃祚焕. 地学前缘. 2017(01)
硕士论文
[1]榆东地区杨大城子油层沉积特征研究[D]. 葛晓峰.东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3728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区域地质概况19图1-1研究区地理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图2.2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史松辽盆地是中国中东部最重要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之一,松辽盆地的充填序列大致可以分为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大的阶段,其中以坳陷期地层为主要的含油层系。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内松辽盆地的应力性质和应力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内发生了不同的地质作用(漆家福等,1992):(1)成盆先期褶皱阶段(P2-T)(图1-2):中二叠世到三叠纪欧亚板块受东南方向的应力影响,与古太平洋板块发生剧烈地板块碰撞,造成欧亚板块碰撞地带向海洋的倾斜,使现今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地区发生大规模褶皱运动,引发了上述地区强烈地地壳隆升,并伴随有大规模的花岗岩浆岩浆侵入事件。(2)热隆张裂阶段(T-J2):三叠纪时期现今中国东北地区受印支运动影响强烈,海平面快速下降,剥蚀作用强烈,致使该地区缺少整套三叠系。但印支运动地结束也标志着松辽盆地在整个早中生代的基本构造格局的确立。此后,受古太平洋板块扩张运动的影响,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碰撞更加强烈,
区域地质概况21海沟通(万晓樵等,2017)。青山口期和嫩江期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也是松辽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图1-2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史(据高瑞祺等,199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构型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J]. 徐振华,吴胜和,刘钊,赵军寿,耿红柳,吴峻川,张天佑,刘照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2)
[2]源外斜坡区油气运移主控因素及优势路径刻画——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斜坡区为例[J]. 杨传超,张新涛,郭涛,姚城,郭瑞,张震. 断块油气田. 2018(06)
[3]油气沿断层走向运移的地质特征及相关问题探讨——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断层为例[J]. 王亚琳.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5)
[4]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运移形式及其控油差异性[J]. 高宁,宋颜生,葛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4)
[5]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J]. 斯尚华,赵靖舟,蒙启安,耳闯,吴伟涛,李军,白玉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2)
[6]湖平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影响的沉积数值模拟实验[J]. 曾灿,尹太举,宋亚开. 地球科学. 2017(11)
[7]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储层分类精细评价[J]. 林铁锋,康德江.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5)
[8]高频基准面旋回控制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发育模式: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白垩系泉头组为例[J]. 赖洪飞,秦智,王洪君,郑锡,林艳波,鲍志东,李美俊,张云龙,张莉,吴煜潇,宋健,何陵沅. 古地理学报. 2017(04)
[9]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以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为例[J]. 刘峻桥,张桐,吕延防,张梦迪,孙同文,姜贵璞,薛盼.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4)
[10]中国东北地区白垩纪温室时期陆相生物群与气候环境演化[J]. 万晓樵,吴怀春,席党鹏,刘美羽,覃祚焕. 地学前缘. 2017(01)
硕士论文
[1]榆东地区杨大城子油层沉积特征研究[D]. 葛晓峰.东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3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0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