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发布时间:2022-01-24 03:39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苗的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对典型油气苗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的油气苗可以分为4类:A类主要分布于南缘东段,油源为二叠系;B类分布于南缘中段第一排构造的齐古地区和南缘西段的托斯台背斜,油源以侏罗系为主;C类主要分布于南缘中段第二排构造,油源为白垩系;D类主要分布于南缘西段的乌苏—独山子地区,以泥火山为特色,油源为古近系而气源为侏罗系。油气苗的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源—断"双控特征,并与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有很好的匹配关系,是地下油气藏在地面的直接线索,下步建议"西段上组合找气、中段中组合找油和东段下组合找有利储层"。 

【文章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苗基础地球化学特征

谱图,油苗,生物标志化合物,沥青


Table 1 Classification and typical geochemical parameters of oil and gas seeps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分类 油源 地区 典型剖面 油气苗类型 典型地球化学特征 A P 东段 大龙口 沥青 碳同位素小于-30‰;Pr/Ph=0.8~1.2;β-胡萝卜烷: 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上升型” B J (+P/E) 中/西段 齐古 液体油苗 碳同位素大于-29‰;Pr/Ph=1.5~3.0;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 极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上升型” C K 中段 霍尔果斯 油砂 碳同位素小于-29‰;Pr/Ph<0.8;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 高;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 D E (+J) 西段 独山子 泥火山 碳同位素大于-28.5‰;Pr/Ph=0.8~1.5;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 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2.3.2 B类油苗

谱图,油苗,生物标志化合物,液体


这类油苗主要分布于南缘中段的齐古液态油苗剖面和西段的阿尔钦沟泥火山、将军沟油砂、小煤窑沟油砂和托斯台东油砂剖面(图5)。该类油苗饱和烃含量高(>60%),Pr/Ph大于2.0,指示盐度的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极低,表明其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环境。同时规则甾烷中以C29丰度最高,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前人研究表明,侏罗系来源烃类碳同位素通常为-28‰~-26‰,Pr/Ph比值通常大于2.5,伽马蜡烷含量很低,甾烷以C29规则甾烷为主[19,22]。结合研究区烃源岩有机相地球化学特征,可发现其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19,22]。综合以上,可发现其烃类受到了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油苗的降解程度高于油砂;且Ts/Tm比值整体较高,为成熟油(图5)。然而,这类油苗可能并不是单一的侏罗系来源。比如,齐古液体油苗碳同位素轻于-29‰,表现出Ⅱ2型干酪根特征,部分样品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介于0.1~0.2,同时规则甾烷呈“上升型”分布。考虑到齐古剖面二叠系烃源岩发育,其可能受到二叠系烃源岩的影响。南缘西段还有部分剖面的同位素组成偏重(>-28‰),与侏罗系烃源岩特征一致,但伽马蜡烷表现出微咸水特征,因此推测其可能还受到古近系油源的影响[19,22]。2.3.3 C类油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金刚烷化合物特征及应用[J]. 李二庭,陈俊,迪丽达尔·肉孜,高秀伟,米巨磊,马万云.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4)
[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轻质油的发现及意义[J]. 张景坤,周基贤,王海静,米巨磊,寇晨辉,王岩,周妮,曹剑.  地质通报. 2017(04)
[3]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梁狄刚,张越迁,赵喆,倪云燕,支东明,杨海波,王屿涛.  地质学报. 2016(01)
[4]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分类[J].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赵喆,倪云燕,孙永革,杨海波,王汇彤,梁狄刚.  石油学报. 2015(11)
[5]新疆独山子泥火山沉积物及孔隙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流体来源[J]. 黄华谷,李牛,王钦贤,陈多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02)
[6]准噶尔盆地南缘泥火山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J]. 戴金星,吴小奇,倪云燕,汪泽成,赵长毅,王兆云,刘桂侠.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2)
[7]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控藏作用及大型油气藏勘探方向浅析[J]. 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陈伟.  高校地质学报. 2011(02)
[8]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 陈书平,漆家福,于福生,杨桥.  地质学报. 2007(02)
[9]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构造研究的应用[J]. 邵雨,陈伟,张伯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01)
[10]原油物性分析对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J]. 刘志泉.  新疆石油地质. 1990(03)



本文编号:3605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05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