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二氧化碳驱油实验
发布时间:2022-02-09 14:09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致密和低压的特征,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存在采收率低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致密油的开发效果。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CO2驱油细管实验、原油流变性测试实验、CO2浸泡岩心实验以及岩心驱替实验,并结合润湿接触角测试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长7致密油储层CO2驱油的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最小混相压力为23.9 MPa,在长7致密油储层CO2驱过程中,注采井间CO2非混相驱占主导,在注入井附近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混相驱;在地层温度压力(75℃,18 MPa)条件下,未溶解CO2原油的黏度为8.87 mPa·s,溶解CO2的原油黏度为7.99 mPa·s,其黏度降低幅度为9.9%;CO2水溶液浸泡24 h后,长7致密砂岩的润湿接触角从66.1°降低到54.0°,亲水性增强;水驱致密砂岩岩心的驱油效率为47.2%,CO2的驱油效率为7...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主要实验设备
3.1 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测定的不同驱替压力下长7储层原油的采出程度如图3所示。根据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可以得到CO2与长7储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3.9 MPa。由于目标区块长7储层的原始地层压力为18 MPa,当注入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CO2与原有发生混相。由于长7储层致密,注采井间压降梯度较大,导致混相范围有限,仅可能在注入井井底附近储层出现混相驱。在注入井附近以外区域,地层压力小于最小混相压力,CO2不能与原油混相,CO2驱替为非混相驱。因此在目标区块长7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注采井间CO2非混相驱占主导,在注入井附近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混相驱。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延长组长7储层。CQ油田A区块致密油藏具有以下特征: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差,天然裂缝较发育;孔隙度平均约为9.8%,渗透率平均约为0.07×10-3 μm2;地层原油黏度小于10 mPa·s,原油性质较好,且重质组分含量较低;地层温度75 ℃,原始地层压力18 MPa,地层压力系数为0.7~0.85,属于典型的低压油藏[1-2]。低储层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的高效开发,补充地层能量开采可以有效解决低压致密油储层衰竭式开发采收率低(一般为2%~10%)的问题[2-4]。致密油储层注水驱替具有水驱阻力大,建立有效驱替难度大的问题,注入二氧化碳(CO2)驱替可以提高致密油的可动用性[3-4]。研究表明CO2是一种高效驱油剂。王伟等[5]利用CO2-原油相态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低压裂缝性油藏CO2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发现低渗透岩心CO2非混相驱相对水驱不仅注入压力低,而且提高驱油效率可达23.25%;李南等[6]通过可视化原油物性分析装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装置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O2驱的相态变化特征与驱替特征,指出当达到混相压力后,驱替过程近似为活塞式驱替,从而减缓了气体指进且提高了驱油效率;张本艳等[7]基于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超低渗岩心水驱、CO2驱、水驱转CO2驱3种方式的驱油效果,发现水驱转CO2驱的驱油效率最高,CO2驱次之,水驱的驱油效率最低;叶恒等[8]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CO2水气交替驱和CO2连续气驱的注采参数进行了优选,指出CO2水气交替驱优于CO2连续气驱,其产油速度提高1.5倍。此外,外国许多低渗、特低渗油藏都开辟了CO2生产实验区,并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9-11]。目前,中国仅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延长油田等少数油田开展了中小规模的CO2驱先导现场试验,尚未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12-15]。长7致密油的蜡、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导致最小混相压力较高[15-16];同时,长7致密油储层沉积非均质性较严重[17-18]。因而,采用CO2驱开发长7致密油仍存在混相条件不清楚、CO2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不明确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水-岩作用对致密砂岩性质与裂缝扩展的影响[J]. 李四海,马新仿,张士诚,邹雨时,李宁,张兆鹏,曹桐.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3)
[2]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及实践[J]. 胡永乐,郝明强,陈国利,孙锐艳,李实.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4)
[3]中国陆相致密油富集规律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胡素云,陶士振,闫伟鹏,门广田,唐振兴,薛建勤,贾希玉,陈旋,江涛,黄东,梁晓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8)
[4]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调整技术界限[J]. 袁少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4)
[5]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J]. 王汇智,赵卫卫,何浩男,冯静. 非常规油气. 2019(02)
[6]吉林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开发效果探讨[J]. 章星,寇根,王子强,张浩,张国山. 钻采工艺. 2019(02)
[7]鄂尔多斯盆地油沟区长4+51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J]. 齐春民,李瑞冬,朱世东,刘立虎,李金灵. 石油钻采工艺. 2019(02)
[8]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二氧化碳蓄能吞吐方式[J]. 郑太毅,杨正明,王志远,董长春,何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4)
[9]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J]. 胡素云,朱如凯,吴松涛,白斌,杨智,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4)
[10]多孔介质中CO2驱油相态及驱替特征[J]. 李南,谭先红,田虓丰,吴昊,李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和页岩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 王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
本文编号:3617148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主要实验设备
3.1 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测定的不同驱替压力下长7储层原油的采出程度如图3所示。根据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可以得到CO2与长7储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3.9 MPa。由于目标区块长7储层的原始地层压力为18 MPa,当注入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CO2与原有发生混相。由于长7储层致密,注采井间压降梯度较大,导致混相范围有限,仅可能在注入井井底附近储层出现混相驱。在注入井附近以外区域,地层压力小于最小混相压力,CO2不能与原油混相,CO2驱替为非混相驱。因此在目标区块长7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注采井间CO2非混相驱占主导,在注入井附近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混相驱。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延长组长7储层。CQ油田A区块致密油藏具有以下特征: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差,天然裂缝较发育;孔隙度平均约为9.8%,渗透率平均约为0.07×10-3 μm2;地层原油黏度小于10 mPa·s,原油性质较好,且重质组分含量较低;地层温度75 ℃,原始地层压力18 MPa,地层压力系数为0.7~0.85,属于典型的低压油藏[1-2]。低储层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的高效开发,补充地层能量开采可以有效解决低压致密油储层衰竭式开发采收率低(一般为2%~10%)的问题[2-4]。致密油储层注水驱替具有水驱阻力大,建立有效驱替难度大的问题,注入二氧化碳(CO2)驱替可以提高致密油的可动用性[3-4]。研究表明CO2是一种高效驱油剂。王伟等[5]利用CO2-原油相态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低压裂缝性油藏CO2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发现低渗透岩心CO2非混相驱相对水驱不仅注入压力低,而且提高驱油效率可达23.25%;李南等[6]通过可视化原油物性分析装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装置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O2驱的相态变化特征与驱替特征,指出当达到混相压力后,驱替过程近似为活塞式驱替,从而减缓了气体指进且提高了驱油效率;张本艳等[7]基于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超低渗岩心水驱、CO2驱、水驱转CO2驱3种方式的驱油效果,发现水驱转CO2驱的驱油效率最高,CO2驱次之,水驱的驱油效率最低;叶恒等[8]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CO2水气交替驱和CO2连续气驱的注采参数进行了优选,指出CO2水气交替驱优于CO2连续气驱,其产油速度提高1.5倍。此外,外国许多低渗、特低渗油藏都开辟了CO2生产实验区,并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9-11]。目前,中国仅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延长油田等少数油田开展了中小规模的CO2驱先导现场试验,尚未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12-15]。长7致密油的蜡、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导致最小混相压力较高[15-16];同时,长7致密油储层沉积非均质性较严重[17-18]。因而,采用CO2驱开发长7致密油仍存在混相条件不清楚、CO2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不明确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水-岩作用对致密砂岩性质与裂缝扩展的影响[J]. 李四海,马新仿,张士诚,邹雨时,李宁,张兆鹏,曹桐.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3)
[2]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及实践[J]. 胡永乐,郝明强,陈国利,孙锐艳,李实.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4)
[3]中国陆相致密油富集规律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胡素云,陶士振,闫伟鹏,门广田,唐振兴,薛建勤,贾希玉,陈旋,江涛,黄东,梁晓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8)
[4]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调整技术界限[J]. 袁少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4)
[5]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J]. 王汇智,赵卫卫,何浩男,冯静. 非常规油气. 2019(02)
[6]吉林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开发效果探讨[J]. 章星,寇根,王子强,张浩,张国山. 钻采工艺. 2019(02)
[7]鄂尔多斯盆地油沟区长4+51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J]. 齐春民,李瑞冬,朱世东,刘立虎,李金灵. 石油钻采工艺. 2019(02)
[8]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二氧化碳蓄能吞吐方式[J]. 郑太毅,杨正明,王志远,董长春,何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4)
[9]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J]. 胡素云,朱如凯,吴松涛,白斌,杨智,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4)
[10]多孔介质中CO2驱油相态及驱替特征[J]. 李南,谭先红,田虓丰,吴昊,李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和页岩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 王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
本文编号:3617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1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