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进展及应用实效
发布时间:2022-02-10 10:52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分布复杂的特点,基于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主要受大型不整合面、层间岩溶面、断裂系统、礁滩相带和膏质白云岩相带等地质要素控制的认识,通过储层测井识别和评价图版的标定,开展了地质-测井-地震一体化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攻关,形成了以储层地质模型为约束、测井储层识别和评价图版标定为基础,以台地类型/岩相、层序界面、岩溶储层、断裂系统、礁滩体、白云岩体识别为核心的6项储层地震预测技术。这些技术在塔北轮古西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潜山内幕断溶体储层,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礁滩储层、中二叠统栖霞组晶粒白云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上组合白云岩风化壳储层的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实效,储层预测吻合率提高了20%以上。
【文章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2020,2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受不整合面控制的弱地震振幅储层提取正演
(3)断溶体储层边界识别技术。由于断溶体受断裂及岩性的双重影响,因此确立基底断裂精细描述、有利岩相分析、精细地震属性分析的技术路线,采用各向异性高斯滤波器的梯度结构张量分析(振幅梯度对三维地震数据体图像进行纹理分析)方法,得到较准确的倾角、反映沉积结构的混沌和横向梯度等,再用倾角和相干数据体结合得到高精度的相干和曲率来精细刻画断裂系统及岩相,从而实现断溶体储层边界识别[31-34]。2.5 礁滩体地震识别技术
从图5可以看出,岩溶残丘及岩溶沟谷是主要的古地貌形态(图5中黄色代表岩溶台地,蓝色代表岩溶洼地,深蓝色线条为岩溶沟谷),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三级岩溶地貌,在地表相连的岩溶沟谷形成古明河,而在潜山面以下相连的洞穴则形成暗河。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储层主要为泥晶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其中裂缝和溶蚀孔洞相互沟通,形成了以缝洞系统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集体。3.2 断溶体储层地震预测应用实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和表征技术进展及应用[J]. 乔占峰,郑剑锋,张杰,陈薇,李昌,常少英,沈安江.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2]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进展及油气勘探意义[J]. 沈安江,陈娅娜,蒙绍兴,郑剑锋,乔占峰,倪新锋,张建勇,吴兴宁.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3]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J]. 周进高,刘新社,沈安江,邓红婴,朱永进,李维岭,丁振纯,于洲,张建勇,郑剑锋,吴兴宁,张茹,唐瑾.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4]四川盆地中西部栖霞组—茅口组孔洞型白云岩储层成因与分布[J]. 周进高,郝毅,邓红婴,谷明峰,潘立银,姚倩颖,杨雨然,娄雪.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5]最大似然属性在断裂识别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热瓦普区块奥陶系走滑断裂的识别为例[J]. 马德波,赵一民,张银涛,杨鹏飞,杨敏,李磊.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6)
[6]岩溶洞穴型储层发育期次识别技术及应用[J]. 常少英,邓兴梁,常中英,曹鹏,曹小初.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3)
[7]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印兴耀,张洪学,宗兆云. 石油物探. 2018(02)
[8]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 甘利灯,张昕,王峣钧,孔丽云,杨廷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9]波形指示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杨涛,乐友喜,吴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2)
[10]断溶体油藏高效井预测方法与应用效果——以HLHT油田奥陶系潜山区为例[J]. 常少英,庄锡进,邓兴梁,杨行军,赵昭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S1)
博士论文
[1]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地质模型及储层预测[D]. 陈广坡.成都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富县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测井储层评价研究[D]. 牛苗宁.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18767
【文章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2020,2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受不整合面控制的弱地震振幅储层提取正演
(3)断溶体储层边界识别技术。由于断溶体受断裂及岩性的双重影响,因此确立基底断裂精细描述、有利岩相分析、精细地震属性分析的技术路线,采用各向异性高斯滤波器的梯度结构张量分析(振幅梯度对三维地震数据体图像进行纹理分析)方法,得到较准确的倾角、反映沉积结构的混沌和横向梯度等,再用倾角和相干数据体结合得到高精度的相干和曲率来精细刻画断裂系统及岩相,从而实现断溶体储层边界识别[31-34]。2.5 礁滩体地震识别技术
从图5可以看出,岩溶残丘及岩溶沟谷是主要的古地貌形态(图5中黄色代表岩溶台地,蓝色代表岩溶洼地,深蓝色线条为岩溶沟谷),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三级岩溶地貌,在地表相连的岩溶沟谷形成古明河,而在潜山面以下相连的洞穴则形成暗河。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储层主要为泥晶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其中裂缝和溶蚀孔洞相互沟通,形成了以缝洞系统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集体。3.2 断溶体储层地震预测应用实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和表征技术进展及应用[J]. 乔占峰,郑剑锋,张杰,陈薇,李昌,常少英,沈安江.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2]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进展及油气勘探意义[J]. 沈安江,陈娅娜,蒙绍兴,郑剑锋,乔占峰,倪新锋,张建勇,吴兴宁.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3]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J]. 周进高,刘新社,沈安江,邓红婴,朱永进,李维岭,丁振纯,于洲,张建勇,郑剑锋,吴兴宁,张茹,唐瑾.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4]四川盆地中西部栖霞组—茅口组孔洞型白云岩储层成因与分布[J]. 周进高,郝毅,邓红婴,谷明峰,潘立银,姚倩颖,杨雨然,娄雪. 海相油气地质. 2019(04)
[5]最大似然属性在断裂识别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热瓦普区块奥陶系走滑断裂的识别为例[J]. 马德波,赵一民,张银涛,杨鹏飞,杨敏,李磊.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6)
[6]岩溶洞穴型储层发育期次识别技术及应用[J]. 常少英,邓兴梁,常中英,曹鹏,曹小初.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3)
[7]OVT数据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印兴耀,张洪学,宗兆云. 石油物探. 2018(02)
[8]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 甘利灯,张昕,王峣钧,孔丽云,杨廷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9]波形指示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杨涛,乐友喜,吴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2)
[10]断溶体油藏高效井预测方法与应用效果——以HLHT油田奥陶系潜山区为例[J]. 常少英,庄锡进,邓兴梁,杨行军,赵昭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S1)
博士论文
[1]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地质模型及储层预测[D]. 陈广坡.成都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富县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测井储层评价研究[D]. 牛苗宁.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18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1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