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 1 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20 03:3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等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裘奕楠的储层非均质性划分方案,从层内、层间以及平面3个角度对区内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沉积相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山地区长61油层亚组沉积相类型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为主,包括分流河道和河道间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总体较强,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长612小层最强,层间非均质性长613小层最强。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随单期河道宽度的变化范围的增大而增强,层间非均质性随河道的改道频次增加而增强,而平面非均质性主要随分流河道的叠加宽度的增加和相对厚砂体的连通性变差而增强。该研究结果对区内长6油层组后期的有效开发及石油的稳产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2 沉积相标志
2.1 岩石类型及颜色
2.2 粒度分布特征
2.3 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化石
2.4 测井相标志
3 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3.1 分流河道微相
3.2 河道间微相
4 长61油层亚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4.1 长613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4.2 长612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4.3 长611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5.1 层内非均质性
5.1.1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5.1.2 粒度韵律特征
5.2 层间非均质性
5.2.1 砂层的发育与分布
5.2.2 层间隔层
5.3 平面非均质性
5.3.1 砂体规模与连续性
5.3.2 物性变化
6 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6.1 对层内非均质的影响
6.2 对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
6.3 对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
7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J]. 李文厚,刘溪,张倩,郭艳琴,李克永,袁珍,王妍,马瑶,白金莉,杨博,李兆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J]. 袁珍,李文厚,杨喜彦,张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3]延安地区长6储层非均性特征[J]. 刘晓峰,梁积伟,郭晓丹,薛旭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4]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A井区延长组长6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陈杰,杨淑华,杨丽丽,王国强,王春晓. 辽宁化工. 2018(12)
[5]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湖盆演化[J]. 郭艳琴,惠磊,张秀能,魏千盛,李文厚,李百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6]横山地区山2段物源沉积体系及其地质意义[J]. 银晓,曹跃,乔向阳,周进松,刘鹏. 特种油气藏. 2018(05)
[7]延长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马东升,符超峰,李克永,李续彬,王涛,贺志亮,朱谨谨.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8]陕北吴起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白江,刘晓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9]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 刘秉晞,贺志亮,陈宇,张汉生,宋超,张春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10]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3沉积相研究[J]. 郭强.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本文编号:3634230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2 沉积相标志
2.1 岩石类型及颜色
2.2 粒度分布特征
2.3 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化石
2.4 测井相标志
3 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3.1 分流河道微相
3.2 河道间微相
4 长61油层亚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4.1 长613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4.2 长612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4.3 长611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5.1 层内非均质性
5.1.1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5.1.2 粒度韵律特征
5.2 层间非均质性
5.2.1 砂层的发育与分布
5.2.2 层间隔层
5.3 平面非均质性
5.3.1 砂体规模与连续性
5.3.2 物性变化
6 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6.1 对层内非均质的影响
6.2 对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
6.3 对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
7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J]. 李文厚,刘溪,张倩,郭艳琴,李克永,袁珍,王妍,马瑶,白金莉,杨博,李兆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J]. 袁珍,李文厚,杨喜彦,张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3]延安地区长6储层非均性特征[J]. 刘晓峰,梁积伟,郭晓丹,薛旭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4]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A井区延长组长6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陈杰,杨淑华,杨丽丽,王国强,王春晓. 辽宁化工. 2018(12)
[5]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湖盆演化[J]. 郭艳琴,惠磊,张秀能,魏千盛,李文厚,李百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6]横山地区山2段物源沉积体系及其地质意义[J]. 银晓,曹跃,乔向阳,周进松,刘鹏. 特种油气藏. 2018(05)
[7]延长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马东升,符超峰,李克永,李续彬,王涛,贺志亮,朱谨谨.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8]陕北吴起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白江,刘晓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9]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 刘秉晞,贺志亮,陈宇,张汉生,宋超,张春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10]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3沉积相研究[J]. 郭强.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本文编号:3634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3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