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仙地区路乐河组风成砂岩识别及沉积相模式
发布时间:2022-02-20 16:35
基于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粒度、X-射线衍射、孔渗和X-荧光7类数据,从岩性、沉积结构、矿物组分、主量元素和物性条件5个角度对比分析,证明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仙地区马西5井、马西6井、仙东1井和仙东2井路乐河组取心属于风成砂岩,首次揭示柴达木盆地路乐河组存在风成砂岩。这些风成砂岩为胶结疏松的棕黄色中细砂岩。与水成沉积相比,风成砂岩具有岩性单一、砂层厚、成分成熟度高、石英颗粒磨圆度好且具有风成砂的表面结构,以及粒度近似现代风成砂等方面的特征。在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三元图、A—CN—K三元图、PCA分析和MFW三元图4类图解中,风成砂岩与水成砂岩沉积区别明显。另外,通过沉积和物源分析,认为风成砂岩是冲积扇—冲积平原沉积经由风营力的再次搬运、分选和再沉积过程就地形成,并发育于冲积扇—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这一沉积模式在柴北缘地区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能更好地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涉及的沉积和储层研究。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2.1 风成砂岩的判识
2.2 沉积模式建立
3 岩石学特征
3.1 岩性特征
3.2 沉积结构特征
3.2.1 形貌特征
3.2.2 粒度特征
4 矿物和主量元素特征
4.1 矿物特征
4.2 主量元素特征
5 物性特征
6 风成砂岩沉积相模式
6.1 风成砂岩发育相带
6.2 风成砂岩物源
6.3 风成砂岩沉积相模式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储盖特征及组合方式[J]. 孙秀建,杨巍,白亚东,谢梅,石正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2)
[2]中国沙漠物源研究:回顾与展望[J]. 付旭东,王岩松. 沉积学报. 2015(06)
[3]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J]. 邹妞妞,张大权,龙国辉,张顺存,鲁新川,姜华,史基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4]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仙地区古近系碎屑岩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J]. 杨飞,邹妞妞,史基安,龙国徽,姜华,柳双权,杜忠明,许野,李亚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04)
[5]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学响应:来自甘肃酒泉地区新生代风成砂岩的启示[J]. 梅冥相,苏德辰. 古地理学报. 2013(03)
[6]柴达木盆地路乐河组粗碎屑沉积成因与青藏高原隆升时限[J]. 付玲,关平,简星,刘瑞娟,冯帆,安群,范朝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5)
[7]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的对比研究[J]. 陈冬梅,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2004(01)
[8]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柱[J]. 杨藩,马志强,许同春,叶素娟. 石油学报. 1992(02)
硕士论文
[1]中祁连北缘托来河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D]. 罗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三叠系砂岩碎屑锆石U-Pb定年及物源分析[D]. 吴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635433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2.1 风成砂岩的判识
2.2 沉积模式建立
3 岩石学特征
3.1 岩性特征
3.2 沉积结构特征
3.2.1 形貌特征
3.2.2 粒度特征
4 矿物和主量元素特征
4.1 矿物特征
4.2 主量元素特征
5 物性特征
6 风成砂岩沉积相模式
6.1 风成砂岩发育相带
6.2 风成砂岩物源
6.3 风成砂岩沉积相模式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储盖特征及组合方式[J]. 孙秀建,杨巍,白亚东,谢梅,石正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2)
[2]中国沙漠物源研究:回顾与展望[J]. 付旭东,王岩松. 沉积学报. 2015(06)
[3]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J]. 邹妞妞,张大权,龙国辉,张顺存,鲁新川,姜华,史基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4]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仙地区古近系碎屑岩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J]. 杨飞,邹妞妞,史基安,龙国徽,姜华,柳双权,杜忠明,许野,李亚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04)
[5]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学响应:来自甘肃酒泉地区新生代风成砂岩的启示[J]. 梅冥相,苏德辰. 古地理学报. 2013(03)
[6]柴达木盆地路乐河组粗碎屑沉积成因与青藏高原隆升时限[J]. 付玲,关平,简星,刘瑞娟,冯帆,安群,范朝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5)
[7]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的对比研究[J]. 陈冬梅,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2004(01)
[8]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柱[J]. 杨藩,马志强,许同春,叶素娟. 石油学报. 1992(02)
硕士论文
[1]中祁连北缘托来河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D]. 罗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三叠系砂岩碎屑锆石U-Pb定年及物源分析[D]. 吴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635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3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