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上新世构造运动对东南亚岛弧带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17:01
本文依据中、新生代东南亚板块汇聚区活动背景,将岛弧带盆地划分为岛弧外侧的弧前盆地和岛弧内侧的弧后盆地,并将研究区划分为西部的苏门答腊岛弧带和东部的爪哇岛弧带。在分别研究苏门答腊岛弧带和爪哇岛弧带弧前、弧后盆地构造演化的基础上,认识岛弧带成盆过程及其异同,进而总结出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特征。在研究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发现岛弧带在中新世-上新世发生过区域性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受挤压发生隆升反转,经过对构造活动强烈程度的差异性研究,发现苏门答腊岛弧带构造运动比爪哇岛弧带构造运动强烈,中苏门答腊盆地和南苏门答腊盆地构造活动最强,西爪哇盆地次之,北苏门答腊盆地和东爪哇盆地最弱。这期构造运动对应着一个圈闭形成期,因此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平面上,构造活动更强烈的盆地油气侧向运移更远;在垂向上,油气分布受构造活动和地层发育情况共同决定,构造活动强烈的盆地油气垂向运移远,但运移至上新统的油气保存条件差,盆地内油气主要在中新统富集,构造活动弱的盆地油气垂向运移近,但运移至上新统的油气保存条件好,盆地内油气主要富集于始新-渐新统深部层系中,由于北苏门答腊盆地始、渐新统地层缺失,所以油气富集在中-上新统...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盆地类型
2.1 印度洋扩张史
2.1.1 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初
2.1.2 晚白垩世初—早始新世初
2.1.3 早始新世初—中始新世晚期
2.1.4 渐新世—至今
2.2 特提斯洋消亡史
2.2.1 古特提斯缝合线及闭合
2.2.2 中特提斯缝合线及闭合
2.2.3 新特提斯缝合线及闭合
2.3 研究区盆地类型
第3章 岛弧构造演化和成盆与成烃特征
3.1 苏门答腊岛弧带构造演化剖析
3.1.1 尼亚斯弧前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1.2 中苏门答腊弧后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2 爪哇岛弧带构造演化剖析
3.2.1 南爪哇弧前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2.2 西爪哇弧后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3 岛弧带成盆与成烃特征
3.3.1 成盆过程
3.3.2 烃源岩特征
第4章 中新世-上新世构造运动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4.1 构造运动在盆地中的表现依据
4.1.1 北苏门答腊盆地
4.1.2 南苏门答腊盆地
4.1.3 东爪哇盆地
4.2 不同盆地构造运动差异性
4.2.1 沉积环境示意图编制及其目的
4.2.2 渐新世-上新世沉积演化
4.2.3 沉积演化对构造运动差异的指示作用
4.3 构造演化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4.3.1 构造演化对油气平面分布的控制作用
4.3.2 构造演化对油气垂向分布的控制作用
4.3.3 构造演化对油气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
第5章 典型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解剖和对比分析
5.1 南苏门答腊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解剖
5.1.1 烃源岩条件
5.1.2 储盖层及圈闭
5.1.3 成藏特征
5.2 东爪哇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解剖
5.2.1 烃源岩条件
5.2.2 储盖层及圈闭
5.2.3 成藏特征
5.3 典型弧后盆地成藏条件对比分析
5.3.1 烃源岩
5.3.2 储盖层及圈闭
5.3.3 成藏特征
第6章 资源潜力和重点勘探领域预测
6.1 资源潜力分析
6.1.1 资源潜力含义
6.1.2 资源潜力分析
6.2 中新统礁灰岩分布和重点勘探领域预测
6.2.1 中新统礁灰岩分布
6.2.2 礁灰岩油气发现情况
6.2.3 重点勘探领域预测
第7章 成果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封闭方式和过程[J]. 丁林,Satybaev MAKSATBEK,蔡福龙,王厚起,宋培平,纪伟强,许强,张利云,Qasim MUHAMMAD,Baral UPENDRA.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3)
[2]苏门答腊弧后盆地带裂谷作用对油气成藏组合的控制[J]. 陈龙博,何登发. 海相油气地质. 2015(02)
[3]东南亚地区成藏组合特征及勘探潜力[J]. 杨福忠,洪国良,祝厚勤,杨敏. 地学前缘. 2014(03)
[4]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J]. 金振奎,石良,高白水,余宽宏. 沉积学报. 2013(06)
[5]中苏门答腊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油气意义[J]. 董国栋,张琴,朱筱敏,朱世发,王新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6]东南亚地区烃源岩特征与主控因素[J]. 姚永坚,吕彩丽,康永尚,杨楚鹏,殷征欣,韩冰,万荣胜,徐巧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02)
[7]中外油气资源分类体系对比和资源潜力概念探讨[J]. 康永尚,刁顺,陈安霞,商岳男,岳来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3(01)
[8]南苏门答腊盆地构造演化对沉积演化及成藏条件的控制[J]. 张琴,朱筱敏,董国栋,张亚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1)
[9]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J]. 潘桂棠,王立全,李荣社,尹福光,朱弟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03)
[10]南苏门答腊盆地M区块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评价[J]. 袁浩,张廷山,王海峰,李柱正,崔力公.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4)
博士论文
[1]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及油气藏精细勘探[D]. 田鑫.成都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弧前盆地与弧后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D]. 郑丹.中国地质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37682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盆地类型
2.1 印度洋扩张史
2.1.1 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初
2.1.2 晚白垩世初—早始新世初
2.1.3 早始新世初—中始新世晚期
2.1.4 渐新世—至今
2.2 特提斯洋消亡史
2.2.1 古特提斯缝合线及闭合
2.2.2 中特提斯缝合线及闭合
2.2.3 新特提斯缝合线及闭合
2.3 研究区盆地类型
第3章 岛弧构造演化和成盆与成烃特征
3.1 苏门答腊岛弧带构造演化剖析
3.1.1 尼亚斯弧前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1.2 中苏门答腊弧后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2 爪哇岛弧带构造演化剖析
3.2.1 南爪哇弧前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2.2 西爪哇弧后盆地构造演化剖析
3.3 岛弧带成盆与成烃特征
3.3.1 成盆过程
3.3.2 烃源岩特征
第4章 中新世-上新世构造运动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4.1 构造运动在盆地中的表现依据
4.1.1 北苏门答腊盆地
4.1.2 南苏门答腊盆地
4.1.3 东爪哇盆地
4.2 不同盆地构造运动差异性
4.2.1 沉积环境示意图编制及其目的
4.2.2 渐新世-上新世沉积演化
4.2.3 沉积演化对构造运动差异的指示作用
4.3 构造演化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4.3.1 构造演化对油气平面分布的控制作用
4.3.2 构造演化对油气垂向分布的控制作用
4.3.3 构造演化对油气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
第5章 典型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解剖和对比分析
5.1 南苏门答腊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解剖
5.1.1 烃源岩条件
5.1.2 储盖层及圈闭
5.1.3 成藏特征
5.2 东爪哇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解剖
5.2.1 烃源岩条件
5.2.2 储盖层及圈闭
5.2.3 成藏特征
5.3 典型弧后盆地成藏条件对比分析
5.3.1 烃源岩
5.3.2 储盖层及圈闭
5.3.3 成藏特征
第6章 资源潜力和重点勘探领域预测
6.1 资源潜力分析
6.1.1 资源潜力含义
6.1.2 资源潜力分析
6.2 中新统礁灰岩分布和重点勘探领域预测
6.2.1 中新统礁灰岩分布
6.2.2 礁灰岩油气发现情况
6.2.3 重点勘探领域预测
第7章 成果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封闭方式和过程[J]. 丁林,Satybaev MAKSATBEK,蔡福龙,王厚起,宋培平,纪伟强,许强,张利云,Qasim MUHAMMAD,Baral UPENDRA.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3)
[2]苏门答腊弧后盆地带裂谷作用对油气成藏组合的控制[J]. 陈龙博,何登发. 海相油气地质. 2015(02)
[3]东南亚地区成藏组合特征及勘探潜力[J]. 杨福忠,洪国良,祝厚勤,杨敏. 地学前缘. 2014(03)
[4]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J]. 金振奎,石良,高白水,余宽宏. 沉积学报. 2013(06)
[5]中苏门答腊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油气意义[J]. 董国栋,张琴,朱筱敏,朱世发,王新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6]东南亚地区烃源岩特征与主控因素[J]. 姚永坚,吕彩丽,康永尚,杨楚鹏,殷征欣,韩冰,万荣胜,徐巧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02)
[7]中外油气资源分类体系对比和资源潜力概念探讨[J]. 康永尚,刁顺,陈安霞,商岳男,岳来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3(01)
[8]南苏门答腊盆地构造演化对沉积演化及成藏条件的控制[J]. 张琴,朱筱敏,董国栋,张亚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1)
[9]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J]. 潘桂棠,王立全,李荣社,尹福光,朱弟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03)
[10]南苏门答腊盆地M区块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评价[J]. 袁浩,张廷山,王海峰,李柱正,崔力公.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4)
博士论文
[1]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及油气藏精细勘探[D]. 田鑫.成都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弧前盆地与弧后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D]. 郑丹.中国地质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37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3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