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背斜变形机理物理模拟实验
发布时间:2022-02-24 23:45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具有多期叠加变形的特点,呼图壁背斜位于逆冲前缘,虽然距离天山较远,在剖面上却发育双层构造形态:深层为二叠系断陷—古隆起结构,浅层为侏罗系及上覆层断背斜构造,两者垂向叠置。为了明确呼图壁浅层背斜形成主控因素以及深层和浅层垂向叠置的变形机理,在明确构造样式和变形规律的基础上,设计5组模型,采用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陷—古隆起模型控制下的实验结果与地震剖面形态相似,断陷边缘古隆起作为主控因素,诱使上覆层优先变形发育背斜,证明呼图壁背斜深层和浅层构造具有时空耦合关系。浅层背斜的发育形态还受到下伏断陷规模、上覆层厚度和同构造沉积作用的联合控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垂向叠置构造关联和变形机理科学有效,为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地区的勘探生产提供更多依据。
【文章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2020,41(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J]. 杨迪生,肖立新,阎桂华,魏凌云,汪新,王心强.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2)
[2]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深层地质结构及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褶皱冲断带为例[J]. 马德龙,何登发,袁剑英,张虎权,潘树新,王宏斌,王彦君,魏彩茹,郭娟娟. 地学前缘. 2019(01)
[3]基于高密度地震反射和砂箱实验的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深层构造解析[J]. 马德龙,袁剑英,张虎权,何登发,潘建国,潘树新,王宏斌,魏东涛,王彦君,崔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4]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领域[J]. 卓勤功,赵孟军,邹开真,付晓飞.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2)
[5]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背斜多期构造变形特征[J]. 马德龙,何登发,魏东涛,王彦君,魏彩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6)
[6]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断背斜裂缝带发育模式及预测方法[J]. 能源,李勇,徐丽丽,周鹏,王斌,尚江伟,曹淑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1)
[7]中国沉积盆地深层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何登发,李德生,王成善,李传新,何金有. 地学前缘. 2017(03)
[8]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主要发展方向[J]. 贾承造,庞雄奇. 石油学报. 2015(12)
[9]双层滑脱构造的物理模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的启示[J]. 于福生,李定华,赵进雍,董长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2)
[10]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特征研究[J]. 李忠权,张寿庭,应丹琳,李洪奎,于京都,甘娟娟,卢忠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本文编号:3643690
【文章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2020,41(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J]. 杨迪生,肖立新,阎桂华,魏凌云,汪新,王心强.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2)
[2]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深层地质结构及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褶皱冲断带为例[J]. 马德龙,何登发,袁剑英,张虎权,潘树新,王宏斌,王彦君,魏彩茹,郭娟娟. 地学前缘. 2019(01)
[3]基于高密度地震反射和砂箱实验的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深层构造解析[J]. 马德龙,袁剑英,张虎权,何登发,潘建国,潘树新,王宏斌,魏东涛,王彦君,崔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4]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领域[J]. 卓勤功,赵孟军,邹开真,付晓飞.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2)
[5]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背斜多期构造变形特征[J]. 马德龙,何登发,魏东涛,王彦君,魏彩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6)
[6]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断背斜裂缝带发育模式及预测方法[J]. 能源,李勇,徐丽丽,周鹏,王斌,尚江伟,曹淑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1)
[7]中国沉积盆地深层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何登发,李德生,王成善,李传新,何金有. 地学前缘. 2017(03)
[8]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主要发展方向[J]. 贾承造,庞雄奇. 石油学报. 2015(12)
[9]双层滑脱构造的物理模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的启示[J]. 于福生,李定华,赵进雍,董长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2)
[10]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特征研究[J]. 李忠权,张寿庭,应丹琳,李洪奎,于京都,甘娟娟,卢忠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本文编号:3643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4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