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长4+5油藏井网加密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2-02-26 15:35
南梁长4+5油藏2013年开始加密实验,目前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菱形井网注不进采不出;受层内非均质性影响,平面上水驱不均;受层间非均质性影响,剖面上吸水不均。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以南梁长4+5油藏加密开发区块入手,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油藏资料信息:区块内已取得的测井、测试、动态监测、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单砂体划分的基础上,开展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井组注采对应关系研究;利用动态生产数据进行生产特征分析,动态裂缝识别及加密前后水驱规律变化特征分析;在地质基础及动态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评价加密开发效果,揭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优化现有技术政策,对提高南梁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密井效果与井网密度研究现状
1.2.2 开发指标预测研究方面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划分
2.3 单砂层划分
2.3.2 标志层的确定
2.3.3 单砂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2.4 注采对应关系
2.4.1 典型井组注采对应关系
2.4.2 分区注采对应关系
2.4.3 研究区注采对应关系
2.5 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特征
2.5.1 沉积微相特征
2.5.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2.5.3 砂体展布特征
2.6 油层分布特征
2.7 储层基本特征
2.7.1 储层岩石学特征
2.7.2 孔隙结构特征
2.7.3 物性特征
2.8 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
2.8.1 建模思路与数据准备
2.8.2 构造模型
2.8.3 沉积微相模型及岩相模型
2.8.4 属性模型
第3章 生产动态特征
3.1 分区生产特征
3.2 井网加密前后油井生产动态特征
3.3 井网加密前后井组动态特征
3.3.1 小排距加密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3.2 大斜度加密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3.3 油井间加密1 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3.4 油井间加密2 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4 油井产能评价
3.4.1 油井初期产能
3.4.2 加密油井初期产能对比
3.4.3 产量递减规律
3.5 见水见效规律分析
3.5.1 见效特征
3.5.2 见效影响因素
3.5.3 见水特征
3.6 动态裂缝研究
3.6.1 油井裂缝监测
3.6.2 采用系统试井数据判断裂缝
3.6.3 采用注水量和注水压力判断裂缝
3.6.4 采用油井含水率变化判断裂缝
3.7 井组流度变化规律分析
3.7.1 注水井渗透率的变化
3.7.2 采油井渗透率的变化
第4章 井网加密效果评价
4.1 井网加密效果评价的思路、原则和内容
4.1.1 井网加密效果评价的思路
4.1.2 开发评价指标的筛选
4.1.3 评价的主要内容
4.2 水驱规律变化特征
4.2.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4.2.2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4.2.3 水驱指数
4.2.4 存水率
4.2.5 地层能量的保持程度
4.3 产油量变化状况
4.3.1 大斜度加密方式
4.3.2 小排距加密方式
4.3.3 油井间加密1 口油井方式
4.3.4 油井间加密2 口油井方式
4.4 预测采收率变化特征
4.5 加密区加密效果总体评价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低渗油田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对策[J]. 乔良,陈晨,王文刚,于向前,高曦. 石油化工应用. 2019(03)
[2]安塞油田加密调整提高采收率技术[J]. 向泽均,李书静,李新春,张杰.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3)
[3]特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加密方式优化研究[J]. 常广涛,薛永超,曹仁义. 中国科技论文. 2016(15)
[4]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J]. 王继超,石立华. 广东化工. 2016(13)
[5]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二次加密井网研究[J]. 安明胜,陈其河,刘超,张天杰,张斌.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7)
[6]安塞特低渗油田二次加密井网研究[J]. 安明胜,张洪军,张欢,闫海龙,兀凤娜,刘涛. 石油化工应用. 2014(02)
[7]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J]. 毛文静. 四川地质学报. 2013(04)
[8]油藏特高含水期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新方法[J]. 张金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5)
[9]堡子湾耿43井区长4+5段开发调整方案设计及优选[J]. 聂海峰,董立全,董伟,谢爽,谭蓓. 岩性油气藏. 2011(03)
[10]朝阳沟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方法研究[J]. 王利民.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04)
博士论文
[1]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 孙伟.中国石油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YL油田开发中井网加密的应用与效益[D]. 王超.吉林大学 2018
[2]低渗透AN油田加密水平井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D]. 张树森.东北石油大学 2018
[3]井网重组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方法研究[D]. 高航.东北石油大学 2017
[4]大安油田高丰度区加密调整研究[D]. 桂明爱.东北石油大学 2015
[5]广利莱36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方案[D]. 秦凤彪.东北石油大学 2015
[6]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技术政策研究[D]. 吴杰.长江大学 2014
[7]安塞油田王窑井网加密区水驱规律及改善开发效果研究[D]. 毕岐.西北大学 2013
[8]大老爷府油田水驱规律评价[D]. 苑刚.东北石油大学 2012
[9]安塞长6油藏井网加密与人工裂缝优化配置研究[D]. 高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
[10]SZ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研究[D]. 张石.东北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44715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密井效果与井网密度研究现状
1.2.2 开发指标预测研究方面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划分
2.3 单砂层划分
2.3.2 标志层的确定
2.3.3 单砂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2.4 注采对应关系
2.4.1 典型井组注采对应关系
2.4.2 分区注采对应关系
2.4.3 研究区注采对应关系
2.5 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特征
2.5.1 沉积微相特征
2.5.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2.5.3 砂体展布特征
2.6 油层分布特征
2.7 储层基本特征
2.7.1 储层岩石学特征
2.7.2 孔隙结构特征
2.7.3 物性特征
2.8 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
2.8.1 建模思路与数据准备
2.8.2 构造模型
2.8.3 沉积微相模型及岩相模型
2.8.4 属性模型
第3章 生产动态特征
3.1 分区生产特征
3.2 井网加密前后油井生产动态特征
3.3 井网加密前后井组动态特征
3.3.1 小排距加密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3.2 大斜度加密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3.3 油井间加密1 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3.4 油井间加密2 方式下井组动态特征
3.4 油井产能评价
3.4.1 油井初期产能
3.4.2 加密油井初期产能对比
3.4.3 产量递减规律
3.5 见水见效规律分析
3.5.1 见效特征
3.5.2 见效影响因素
3.5.3 见水特征
3.6 动态裂缝研究
3.6.1 油井裂缝监测
3.6.2 采用系统试井数据判断裂缝
3.6.3 采用注水量和注水压力判断裂缝
3.6.4 采用油井含水率变化判断裂缝
3.7 井组流度变化规律分析
3.7.1 注水井渗透率的变化
3.7.2 采油井渗透率的变化
第4章 井网加密效果评价
4.1 井网加密效果评价的思路、原则和内容
4.1.1 井网加密效果评价的思路
4.1.2 开发评价指标的筛选
4.1.3 评价的主要内容
4.2 水驱规律变化特征
4.2.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4.2.2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4.2.3 水驱指数
4.2.4 存水率
4.2.5 地层能量的保持程度
4.3 产油量变化状况
4.3.1 大斜度加密方式
4.3.2 小排距加密方式
4.3.3 油井间加密1 口油井方式
4.3.4 油井间加密2 口油井方式
4.4 预测采收率变化特征
4.5 加密区加密效果总体评价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低渗油田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对策[J]. 乔良,陈晨,王文刚,于向前,高曦. 石油化工应用. 2019(03)
[2]安塞油田加密调整提高采收率技术[J]. 向泽均,李书静,李新春,张杰.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3)
[3]特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加密方式优化研究[J]. 常广涛,薛永超,曹仁义. 中国科技论文. 2016(15)
[4]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J]. 王继超,石立华. 广东化工. 2016(13)
[5]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二次加密井网研究[J]. 安明胜,陈其河,刘超,张天杰,张斌.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7)
[6]安塞特低渗油田二次加密井网研究[J]. 安明胜,张洪军,张欢,闫海龙,兀凤娜,刘涛. 石油化工应用. 2014(02)
[7]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J]. 毛文静. 四川地质学报. 2013(04)
[8]油藏特高含水期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新方法[J]. 张金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05)
[9]堡子湾耿43井区长4+5段开发调整方案设计及优选[J]. 聂海峰,董立全,董伟,谢爽,谭蓓. 岩性油气藏. 2011(03)
[10]朝阳沟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方法研究[J]. 王利民.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04)
博士论文
[1]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 孙伟.中国石油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YL油田开发中井网加密的应用与效益[D]. 王超.吉林大学 2018
[2]低渗透AN油田加密水平井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D]. 张树森.东北石油大学 2018
[3]井网重组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方法研究[D]. 高航.东北石油大学 2017
[4]大安油田高丰度区加密调整研究[D]. 桂明爱.东北石油大学 2015
[5]广利莱36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方案[D]. 秦凤彪.东北石油大学 2015
[6]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技术政策研究[D]. 吴杰.长江大学 2014
[7]安塞油田王窑井网加密区水驱规律及改善开发效果研究[D]. 毕岐.西北大学 2013
[8]大老爷府油田水驱规律评价[D]. 苑刚.东北石油大学 2012
[9]安塞长6油藏井网加密与人工裂缝优化配置研究[D]. 高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
[10]SZ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研究[D]. 张石.东北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44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4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