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W-G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潜力及挖潜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2 20:08
  我国大多数油田普遍采用注水方式开发,且目前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甚至是特高含水阶段。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含水率达到90%时,仅仅能够达到采出可采储量的79%,因此推测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储量仍然可观。由于油田地质状况复杂,再加上长期开发所进行的频繁调整,特高含水期油田普遍出现储层非均质程度复杂、平面剩余油分散、储量控制程度低、原有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以及层系划分方式不符合当前时期开发要求,因此,开展进入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层系重组和井网调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W-G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注采井网不完善、含水率较高、部分油层水淹,注采井套损严重,挖潜效果差等特点,利用目前所拥有的动、静态资料,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运用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目标区块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常规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特高含水期油藏层系重组、注采井网优化进行研究,同时对比不同井网方案的优劣,得出较为经济的挖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运用存水率、水驱指数以及特高含水两相渗流规律推导出的理论采油速度与实际采油速度进行对比,综合评价开发效果。(2)完成历...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
        1.2.2 剩余油分布研究
        1.2.3 特高含水油藏挖潜措施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历程
    2.1 地质特征
        2.1.1 构造特征
        2.1.2 沉积特征
        2.1.3 储层物性
        2.1.4 流体特征
    2.2 油藏开发历程
    2.3 开发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
    3.1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3.2 存水率评价
    3.3 水驱指数评价
    3.4 采油速度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高含水期层系重组优化研究
    4.1 特高含水期开采潜力研究
        4.1.1 水驱控制储量计算
        4.1.2 采收率与可采储量预测
    4.2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
        4.2.1 油藏历史拟合精度分析
        4.2.2 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
        4.2.3 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
    4.3 模糊聚类层系重组研究
        4.3.1 模糊聚类分析概述
        4.3.2 模糊等价关系的确定
        4.3.3 模糊聚类分析建模理论方法
        4.3.4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特高含水层系重组
        4.3.5 聚类结果分析
    4.4 特高含水期油藏层系重组方案研究
        4.4.1 层系重组原则
        4.4.2 层系重组论证
        4.4.3 层系重组方案制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注采井网优化方案研究
    5.1 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5.1.1 合理注采比确定
        5.1.2 合理井网密度确定
        5.1.3 合理井距的确定
    5.2 注采井网方案优化设计
    5.3 井网方式方案预测及对比分析
        5.3.1 井网方式模拟计算方案设计
        5.3.2 井网方式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3 不同井距层系方案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4 不同井距所有潜力层系方案模拟计算结果
        5.3.5 推荐方案指标预测
    5.4 层系重组注采井网方案实施后流线变化趋势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移饱和度拟合技术在西江X油田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J]. 冯沙沙,莫起芳,戴宗,柴愈坤,王亚会,李清泉.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6)
[2]基于雷达图法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J]. 华蓓,穆龙新,翟慧颖,陈亚强,李茜瑶.  科技通报. 2017(02)
[3]地质工程一体化在剩余油高效挖潜中的实践及效果——以塔里木盆地YM32白云岩油藏为例[J]. 常少英,朱永峰,曹鹏,戴传瑞,刘炜博,闫晓芳.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1)
[4]基于砂体结构的剩余油挖潜调整措施研究[J]. 胡浩.  岩性油气藏. 2016(04)
[5]非稳态法优化校正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J]. 张星星,杜竞,白磊,胡伟.  断块油气田. 2016(02)
[6]胡七南断块剩余油挖潜研究[J]. 沈路,李亚,杨小红,刘景栋.  化工管理. 2016(08)
[7]非均质储层水驱剩余油分布及其挖潜室内模拟研究[J]. 董利飞,岳湘安,苏群,张德鑫,张昱,宋伟新.  石油钻采工艺. 2015(06)
[8]特高含水期油藏经济极限产液量研究[J]. 陶德硕.  石化技术. 2015(04)
[9]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J]. 荣元帅,赵金洲,鲁新便,李新华,李小波.  石油学报. 2014(06)
[10]经典水驱油理论对应水驱特征曲线研究[J]. 高文君,宋成元,付春苗,徐传艳.  新疆石油地质. 2014(03)

博士论文
[1]非震结合油藏非均质性刻画及在朝阳沟油田二三类区块中应用[D]. 徐启.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基于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的水驱开发特征研究[D]. 邴绍献.西南石油大学 2013
[3]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 李兴训.西南石油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胜坨28断块东一、东二段开发特征及剩余油评价[D]. 闫羽.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杏十二区聚合物驱后期剩余油挖潜方式研究[D]. 王白石.东北石油大学 2015
[3]北三西东南试验区剩余油挖潜措施数值模拟研究[D]. 吴鹏.东北石油大学 2013
[4]剩余油及挖潜技术研究[D]. 黄河浩.东北石油大学 2012
[5]芳507区块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挖潜对策研究[D]. 侯颖.东北石油大学 2012
[6]葡北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方法研究[D]. 石成亮.东北石油大学 2010
[7]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层系井网重组优化研究[D]. 武丽丽.中国石油大学 2010
[8]王官屯地区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 白烨.吉林大学 2010
[9]王官屯地区沉积体系研究及油气藏分布规律[D]. 毕丽娜.吉林大学 2010
[10]水下窄小砂体油田剩余油挖潜研究[D]. 姜福聪.大庆石油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659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59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