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油田A井区长6油层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0 19:53
吴起油田A井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西部,吴起县南部。根据前人资料可知,研究区长6时期处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良好的储层条件,且研究区长7层烃源岩丰富,表明A井区长6层具有勘探开发的潜力。但A井区主力开发油层为长4+5层,对长6油层组研究程度较低,对长6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以及储层属性分布规律等了解有限,因此本论文开展吴起油田A井区长6油层组三维地质建模工作,为进一步全面清晰地认识研究区长6油层组打下基础。依据标志层识别、旋回控制以及地层厚度对比等方法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将研究区长6油层组划为长61~1、长61~2、长62~1、长62~2、长63。由小层顶面构造等高线图可知,研究区呈东高西低较平缓单斜构造,其间发育部分鼻状构造。将预处理后的测井数据通过解释模型进行二次解释,得到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属性数据,从而进一步探究储层“四性关系”。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区沉积相标志可知,研究区长6油层组位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微相发育明...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概述
1.2.2 国内外储层建模发展历程
1.2.3 油藏描述中的地质模型
1.2.4 吴起油田地质建模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勘探开发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特征
2.1.2 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
2.2 研究区开发现状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研究区小层划分与对比
3.1.1 地层划分
3.1.2 连井骨架剖面对比
3.2 小层顶面构造特征
第四章 测井二次解释以及储层“四性关系”
4.1 测井资料预处理
4.1.1 测井曲线深度校正
4.1.2 测井曲线标准化
4.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4.2.1 邻区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特征
4.2.2 测井解释模型(电性与物性、含油性关系)
4.2.3 研究区内电性与岩性关系
4.2.4 研究区内岩性与物性关系
4.2.5 研究区内物性与含油性关系
4.3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结果
第五章 沉积相特征研究
5.1 研究区长6期沉积概况
5.2 沉积相标志
5.2.1 岩石颜色特征
5.2.2 岩石成分特征
5.2.3 岩石结构特征
5.2.4 沉积构造特征
5.2.5 测井相标志
5.3 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5.4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以及沉积微相连井剖面
5.4.1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5.4.2 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图
5.5 沉积微相及砂体厚度展布特征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
6.1 层内非均质性
6.1.1 垂向粒度韵律及渗透率韵律
6.1.2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
6.1.3 层内不连续薄夹层
6.2 层间非均质性
6.2.1 分层系数(An)
6.2.2 砂层密度(Sn)
6.2.3 隔层分布
第七章 三维地质建模
7.1 三维地质建模定义及特点
7.2 地质建模方法
7.3 地质建模涉及的建模软件
7.4 建模流程
7.4.1 建模前期准备
7.4.2 数据粗化
7.4.3 变差函数
7.5 建模结果
7.5.1 构造模型
7.5.2 岩相模型
7.5.3 储层属性模型
第八章 认识及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砂泥岩中的测井响应特征[J]. 李晓晖. 石化技术. 2017(02)
[2]相控建模技术在吴起地区W45井区的应用[J]. 王宝萍,耿懿.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3]湖盆深水区细粒沉积成因研究进展——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J]. 庞军刚,李赛,杨友运,刘利军,朱杰,陈栋.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6)
[4]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 李青元,张丽云,魏占营,孙黎明. 地质学刊. 2013(04)
[5]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建模实例[J]. 张洋洋,周万蓬,吴志春,郭福生,郑翔.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6]吴起—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 俞保财,张永强,雷启鸿,武月荣.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06)
[7]三维可视化建模实例研究—吴起柳沟油田建模[J]. 吴颖,赵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8]变差函数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王云专,付检刚,曲忠勇,马勇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9)
[9]PETREL软件在油藏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实例[J]. 刘伟,刘红岐,李建萍,杨美锦,何小兵,闫秀芳. 国外测井技术. 2010 (01)
[10]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田芳芳,陈恭洋. 内江科技. 2009(10)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碎屑岩、沉积、层序充填过程及其成藏效应[D]. 朱广社.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及更新技术研究[D]. 翁正平.中国地质大学 2013
[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及含油性研究[D]. 杨华.成都理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吴起油田油沟油区长4+5油藏精细描述[D]. 冯鑫.西安石油大学 2017
[2]吴起油田铁边城地区长6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D]. 李鹏飞.西安石油大学 2016
[3]苏东南区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D]. 管于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4]吴起油田油沟油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贾冰.长安大学 2015
[5]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66井区地质模型建立[D]. 荀小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6]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区块长81三维地质建模[D]. 翟治洲.西北大学 2013
[7]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综合评价[D]. 李娅.西安石油大学 2012
[8]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 白海强.西北大学 2008
[9]胡尖山—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D]. 朱静.西北大学 2008
[10]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建模及综合评价[D]. 杨卫国.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4658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概述
1.2.2 国内外储层建模发展历程
1.2.3 油藏描述中的地质模型
1.2.4 吴起油田地质建模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勘探开发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特征
2.1.2 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
2.2 研究区开发现状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研究区小层划分与对比
3.1.1 地层划分
3.1.2 连井骨架剖面对比
3.2 小层顶面构造特征
第四章 测井二次解释以及储层“四性关系”
4.1 测井资料预处理
4.1.1 测井曲线深度校正
4.1.2 测井曲线标准化
4.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4.2.1 邻区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特征
4.2.2 测井解释模型(电性与物性、含油性关系)
4.2.3 研究区内电性与岩性关系
4.2.4 研究区内岩性与物性关系
4.2.5 研究区内物性与含油性关系
4.3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结果
第五章 沉积相特征研究
5.1 研究区长6期沉积概况
5.2 沉积相标志
5.2.1 岩石颜色特征
5.2.2 岩石成分特征
5.2.3 岩石结构特征
5.2.4 沉积构造特征
5.2.5 测井相标志
5.3 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5.4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以及沉积微相连井剖面
5.4.1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5.4.2 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图
5.5 沉积微相及砂体厚度展布特征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
6.1 层内非均质性
6.1.1 垂向粒度韵律及渗透率韵律
6.1.2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
6.1.3 层内不连续薄夹层
6.2 层间非均质性
6.2.1 分层系数(An)
6.2.2 砂层密度(Sn)
6.2.3 隔层分布
第七章 三维地质建模
7.1 三维地质建模定义及特点
7.2 地质建模方法
7.3 地质建模涉及的建模软件
7.4 建模流程
7.4.1 建模前期准备
7.4.2 数据粗化
7.4.3 变差函数
7.5 建模结果
7.5.1 构造模型
7.5.2 岩相模型
7.5.3 储层属性模型
第八章 认识及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砂泥岩中的测井响应特征[J]. 李晓晖. 石化技术. 2017(02)
[2]相控建模技术在吴起地区W45井区的应用[J]. 王宝萍,耿懿.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3]湖盆深水区细粒沉积成因研究进展——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J]. 庞军刚,李赛,杨友运,刘利军,朱杰,陈栋.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6)
[4]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 李青元,张丽云,魏占营,孙黎明. 地质学刊. 2013(04)
[5]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建模实例[J]. 张洋洋,周万蓬,吴志春,郭福生,郑翔.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6]吴起—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 俞保财,张永强,雷启鸿,武月荣.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06)
[7]三维可视化建模实例研究—吴起柳沟油田建模[J]. 吴颖,赵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8]变差函数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王云专,付检刚,曲忠勇,马勇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9)
[9]PETREL软件在油藏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实例[J]. 刘伟,刘红岐,李建萍,杨美锦,何小兵,闫秀芳. 国外测井技术. 2010 (01)
[10]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田芳芳,陈恭洋. 内江科技. 2009(10)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碎屑岩、沉积、层序充填过程及其成藏效应[D]. 朱广社.成都理工大学 2014
[2]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及更新技术研究[D]. 翁正平.中国地质大学 2013
[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及含油性研究[D]. 杨华.成都理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吴起油田油沟油区长4+5油藏精细描述[D]. 冯鑫.西安石油大学 2017
[2]吴起油田铁边城地区长6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D]. 李鹏飞.西安石油大学 2016
[3]苏东南区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D]. 管于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4]吴起油田油沟油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贾冰.长安大学 2015
[5]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66井区地质模型建立[D]. 荀小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6]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区块长81三维地质建模[D]. 翟治洲.西北大学 2013
[7]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综合评价[D]. 李娅.西安石油大学 2012
[8]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 白海强.西北大学 2008
[9]胡尖山—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D]. 朱静.西北大学 2008
[10]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建模及综合评价[D]. 杨卫国.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4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6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