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小洼油田新型稠油复合驱油剂性能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1 17:32
  小洼油田是我国油藏开发中典型的整装深层特稠油油藏,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轮次吞吐后期,原油含水量长期处于超高水平,地层压力明显下降,总体采收率及产量不断递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常规原油开采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小洼油田的发展需求。为提升小洼油田原油采收率,实现小洼油田的新一轮深度开采,迫切需要一种适应于小洼油田特定原油性质及开采现状的新型复合驱油剂。本文综合介绍小洼油田的地质构造及油藏开采状况,基于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小洼油田产量、油气比、地层压力等关键参量的变化规律,总结现阶段小洼油田深度开采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深入了解复合驱油技术的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配置新型稠油复合驱油剂,进行理化性能测定实验,发现该复合驱油剂原液为密度接近于水的弱碱性液体,溶解性较好,与小洼油田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与抗盐性,原液热稳定性好,原液粘度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进行不同浓度的复合驱油剂界面张力测定、原油降粘实验及室内岩芯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驱油剂与原油接触后,界面张力不断降低,驱油剂浓度越大,界面张力越低;驱油剂对原油有着良好的降粘效果,原油含水率一定,驱油剂浓度越大,降粘效果越好;驱油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洗油作用和...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小洼油田油藏概况
        1.3.1 储层和流体性质
        1.3.2 小洼油田开发形势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稠油复合驱油剂的驱油机理
    2.1 主要稠油开采方法
        2.1.1 热力采油技术
        2.1.2 稠油冷采技术
    2.2 复合驱驱油机理
        2.2.1 复合驱油体系的综合效应及协同效应
        2.2.2 复合驱油体系物理化学作用
        2.2.3 复合驱油体系渗流机理
    2.3 复合驱油体系常用化学剂
        2.3.1 聚合物
        2.3.2 表面活性剂
    2.4 小洼油田新型稠油复合驱油剂
        2.4.1 小洼油田新型稠油复合驱油剂的组成
        2.4.2 小洼油田新型稠油复合驱油剂作用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稠油复合驱油剂的室内性能测定
    3.1 复合驱油剂的理化性能
        3.1.1 复合驱油剂原液的密度
        3.1.2 复合驱油剂原液的pH值
        3.1.3 复合驱油剂原液的溶解性
        3.1.4 复合驱油剂原液的粘度
        3.1.5 复合驱油剂的配伍性与抗盐性
        3.1.6 复合驱油剂溶液热稳定性
    3.2 复合驱油剂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3.2.1 界面张力
        3.2.2 界面张力与原油开采
        3.2.3 界面张力的测定
    3.3 复合驱油剂的降粘性能
    3.4 复合驱油剂的驱油性能
        3.4.1 实验条件
        3.4.2 实验设备
        3.4.3 实验程序
        3.4.4 实验结果
    3.5 复合驱油剂的乳化洗油性能
        3.5.1 静态乳化洗油实验
        3.5.2 动态乳化洗油实验
    3.6 小结
第四章 小洼油田稠油复合驱油技术矿场试验
    4.1 矿场试验优化选井
        4.1.1 选井原则
        4.1.2 选井结果
        4.1.3 选井论证
    4.2 复合驱油剂矿场试验
        4.2.1 试验井基本测井数据
        4.2.2 试验井化学剂用量计算
        4.2.3 试验井矿场试验施工程序
    4.3 矿场试验效果
        4.3.1 注汽压力下降
        4.3.2 日产液能力上升
        4.3.3 产油能力增强
    4.4 复合驱油剂综合效果预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烃类气体辅助吞吐增效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J]. 齐鹏,张新委,陈志会,丁一铭,刘森.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6(03)
[2]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研究与开发实践——以辽河油田W38块东二段为例[J]. 于蓬勃.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5(04)
[3]关于一种新型化学驱油剂的研究与应用[J]. 吕晓凤.  化工管理. 2014(26)
[4]加快稠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思考与建议[J]. 毛成栋,张成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10)
[5]一种高黏性驱油剂配方的研究[J]. 刘正奎,涂爱勇,秦娟,王忠勤,李小平,王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1)
[6]绿色环保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J]. 王增宝,赵修太,于子洲,付敏杰.  油田化学. 2012(02)
[7]浅谈新疆油田稠油热采热注系统节能潜力[J]. 梁疆岭.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8)
[8]氟表面活性剂对驱油剂复配体系性能的影响[J]. 王晶,丁丽芹,王小泉.  油田化学. 2011(01)
[9]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热稳定性研究[J]. 朱玥珺,张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10]梳形抗盐聚合物[J].   石油科技论坛. 2010(04)

博士论文
[1]抗盐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新型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性质的研究[D]. 侯天江.西南石油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沉积特征与储层评价研究[D]. 胡学宝.浙江大学 2015
[2]稠油油藏有机碱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D]. 周广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3]孔南富油区改善稠油地层流动性工艺技术研究[D]. 周文斌.西安石油大学 2013
[4]高温高盐岔30断块二元复合驱室内试验研究[D]. 乔林.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稠油热采泡沫剂性能与泡沫剂-稠油作用机制研究[D]. 未亚平.中国石油大学 2011
[6]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研究[D]. 禚冯昌.中国石油大学 2011
[7]非对称Bola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研究[D]. 姜宇嵘.大连理工大学 2008
[8]二类油层不同连通类型井组聚驱见效机理研究[D]. 吴蔚.大庆石油学院 2007
[9]辽河油区注水开发评价标准研究及目标优化[D]. 张国禄.大庆石油大学 2006
[10]ASP三元复合驱中各驱油剂的吸附滞留研究[D]. 段文猛.西南石油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69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9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