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裂缝特征及发育机理
发布时间:2022-10-29 11:09
为解析川中磨溪地区灯四段碳酸盐岩裂缝特征及发育机理,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等地球物理方法,并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岩石力学实验及埋藏史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磨溪地区灯四段发育张性缝、剪切缝及压溶缝,以张性缝发育为主,剪切缝及压溶缝规模较小;裂缝发育包括NW、NE、近WE和近NS向4个优势方位;裂缝充填程度高,充填物主要为白云石、泥质、沥青质、方解石和少量石英。灯四段裂缝形成于3期构造运动,第1期裂缝形成于灯桐湾运动Ⅱ幕(522. 0~508. 0 Ma),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和欧亚板块向东碰撞的影响,主要发育NW、NS及近WE向裂缝,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6. 6~146. 3℃;第2期裂缝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425. 0~420. 0 Ma),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冲撞作用的影响,主要发育NE向裂缝,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8. 0~176. 0℃;第3期裂缝形成于燕山—喜山运动时期(75. 2~75. 0 Ma),受龙门山冲断褶皱的影响,主要产生微细剪切缝,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7. 0~208. 0℃。研究成果为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实验样品与方法
2.1 地质及地球物理手段分析
2.2 实验测试手段
3 岩心观察及实验结果分析
3.1 裂缝发育特征
3.1.1 裂缝发育类型
3.1.2 裂缝发育特征
3.2 实验测试结果
3.2.1 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
3.2.2 岩石声发射实验测试结果
4 讨论
4.1 裂缝形成期次探讨
4.1.1 地质及地球物理方法
4.1.2 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岩石声发射实验
4.2 断裂形成演化模式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J]. 肖阳,刘国平,韩春元,朱姜伟,周从安,吕文雅,高园,曾联波,马学峰. 天然气工业. 2018(11)
[2]四川盆地绵阳-长宁凹槽构造演化的沉积约束[J]. 李双建,高平,黄博宇,王海军,沃玉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5)
[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意义[J]. 马德波,汪泽成,段书府,高建荣,江青春,姜华,曾富英,鲁卫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5)
[4]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大斜度井水平井酸压技术[J]. 李松,马辉运,张华,叶颉枭,韩慧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5]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类型及其成因[J]. 孙海涛,张玉银,柳慧林,谢瑞,杨雪琪,任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2)
[6]磨溪-高石梯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J]. 徐欣,胡明毅,高达.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2)
[7]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地震识别及其分段特征[J]. 曾富英,杨威,孙爱,金惠,谢武仁,马石玉,苏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6)
[8]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岩证据[J]. 冯明友,强子同,沈平,张健,陶艳忠,夏茂龙. 石油学报. 2016(05)
[9]四川盆地桐湾运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武赛军,魏国齐,杨威,谢武仁,曾富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1)
[10]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与天然气聚集机制[J]. 李伟,胡国艺,周进高. 天然气工业. 2015(06)
本文编号:3697578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实验样品与方法
2.1 地质及地球物理手段分析
2.2 实验测试手段
3 岩心观察及实验结果分析
3.1 裂缝发育特征
3.1.1 裂缝发育类型
3.1.2 裂缝发育特征
3.2 实验测试结果
3.2.1 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
3.2.2 岩石声发射实验测试结果
4 讨论
4.1 裂缝形成期次探讨
4.1.1 地质及地球物理方法
4.1.2 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岩石声发射实验
4.2 断裂形成演化模式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J]. 肖阳,刘国平,韩春元,朱姜伟,周从安,吕文雅,高园,曾联波,马学峰. 天然气工业. 2018(11)
[2]四川盆地绵阳-长宁凹槽构造演化的沉积约束[J]. 李双建,高平,黄博宇,王海军,沃玉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5)
[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层构造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意义[J]. 马德波,汪泽成,段书府,高建荣,江青春,姜华,曾富英,鲁卫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5)
[4]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大斜度井水平井酸压技术[J]. 李松,马辉运,张华,叶颉枭,韩慧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5]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类型及其成因[J]. 孙海涛,张玉银,柳慧林,谢瑞,杨雪琪,任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2)
[6]磨溪-高石梯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J]. 徐欣,胡明毅,高达.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2)
[7]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地震识别及其分段特征[J]. 曾富英,杨威,孙爱,金惠,谢武仁,马石玉,苏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6)
[8]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岩证据[J]. 冯明友,强子同,沈平,张健,陶艳忠,夏茂龙. 石油学报. 2016(05)
[9]四川盆地桐湾运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武赛军,魏国齐,杨威,谢武仁,曾富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1)
[10]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与天然气聚集机制[J]. 李伟,胡国艺,周进高. 天然气工业. 2015(06)
本文编号:369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9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