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沙一二段湖相混积岩储层测井分类与识别
发布时间:2022-10-29 14:56
渤海海域沙一二段广泛发育混积岩储层,岩石种类复杂多样,识别困难.在大量岩心、壁心、薄片和全岩分析标定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成分-结构二级分类的混积岩测井分类方法并系统总结2个大类6个亚类10余种混积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采用箱型图法优选混积岩成分和结构敏感曲线并确定其区分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成分-结构二级分类方法不但利于岩性测井识别而且对储层品质也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中子和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对岩石成分识别敏感性较高,而自然伽马、电阻率以及中子对岩石结构识别敏感性较高;建立的成分-结构二级解释流程可实现湖相混积岩储层岩石成分和结构的识别,具有简单、高效、准确的特点.该方法在实践中取的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复杂岩性识别及储层评价分类提供了思路,在渤海海域沙一二段及其他地区相似地质背景下湖相混积岩储层岩性识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混积岩的岩石学和测井地质学分类
1.1 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与命名
1.2 混积岩的测井地质学分类
1.3 渤海混积岩发育地质背景
2 混积岩储层类型与测井响应特征
2.1 碳酸盐组分以白云石为主的混积岩储层及测井响应特征
2.2 碳酸盐组分以方解石为主的混积岩储层及测井响应特征
3 混积岩储层的半定量测井识别方法
3.1 成分-结构指示敏感曲线优选
3.1.1 自然伽马曲线
3.1.2 中子密度曲线
3.1.3 电阻率曲线
3.1.4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3.1.5 声波曲线
3.2 混积岩储层测井识别流程及实例
3.2.1 半定量识别流程
3.2.2 应用实例及效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中凹陷北部陡坡带热液活动及其对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J]. 王清斌,刘立,牛成民,臧春艳,郝轶伟,刘晓健,冯冲,庞小军. 地球科学. 2019(08)
[2]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混积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J]. 解习农,叶茂松,徐长贵,杜晓峰,杜学斌. 地球科学. 2018(10)
[3]石臼坨凸起陡坡带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对湖相混积岩储层的影响[J]. 王清斌,刘立,牛成民,杜晓峰,冯冲,刘晓健,庞小军,郝轶伟. 地球科学. 2018(S2)
[4]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J]. 韩建斌,田晓平,康凯,申春生,汪利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5]渤海海域秦皇岛29-2东构造优质混积储层主控因素[J]. 张藜,王德英,张新涛,刘艺萌,徐伟. 沉积学报. 2019(01)
[6]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混积岩类型及成因[J]. 王杰琼,刘波,罗平,石开波,张学丰,刘建强,王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7]柴西北小梁山地区混积岩测井岩性识别[J]. 司马立强,杨毅,吴丰,姚军朋,张凤生,张延华. 地质科技情报. 2014(02)
[8]渤海海域A构造区沙二段混合沉积特征及储层研究[J]. 宋章强,陈延芳,杜晓峰,王清斌,王雪莲. 海洋石油. 2013(04)
[9]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湖相混积岩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罗家—邵家地区为例[J]. 王金友,张立强,张世奇,林会喜. 地质论评. 2013(06)
[10]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合沉积机理和控制因素探讨[J]. 赵灿,李旭兵,郇金来,于玉帅. 地质论评. 2013(04)
本文编号:3697895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混积岩的岩石学和测井地质学分类
1.1 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与命名
1.2 混积岩的测井地质学分类
1.3 渤海混积岩发育地质背景
2 混积岩储层类型与测井响应特征
2.1 碳酸盐组分以白云石为主的混积岩储层及测井响应特征
2.2 碳酸盐组分以方解石为主的混积岩储层及测井响应特征
3 混积岩储层的半定量测井识别方法
3.1 成分-结构指示敏感曲线优选
3.1.1 自然伽马曲线
3.1.2 中子密度曲线
3.1.3 电阻率曲线
3.1.4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3.1.5 声波曲线
3.2 混积岩储层测井识别流程及实例
3.2.1 半定量识别流程
3.2.2 应用实例及效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中凹陷北部陡坡带热液活动及其对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J]. 王清斌,刘立,牛成民,臧春艳,郝轶伟,刘晓健,冯冲,庞小军. 地球科学. 2019(08)
[2]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混积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J]. 解习农,叶茂松,徐长贵,杜晓峰,杜学斌. 地球科学. 2018(10)
[3]石臼坨凸起陡坡带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对湖相混积岩储层的影响[J]. 王清斌,刘立,牛成民,杜晓峰,冯冲,刘晓健,庞小军,郝轶伟. 地球科学. 2018(S2)
[4]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J]. 韩建斌,田晓平,康凯,申春生,汪利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5]渤海海域秦皇岛29-2东构造优质混积储层主控因素[J]. 张藜,王德英,张新涛,刘艺萌,徐伟. 沉积学报. 2019(01)
[6]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混积岩类型及成因[J]. 王杰琼,刘波,罗平,石开波,张学丰,刘建强,王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7]柴西北小梁山地区混积岩测井岩性识别[J]. 司马立强,杨毅,吴丰,姚军朋,张凤生,张延华. 地质科技情报. 2014(02)
[8]渤海海域A构造区沙二段混合沉积特征及储层研究[J]. 宋章强,陈延芳,杜晓峰,王清斌,王雪莲. 海洋石油. 2013(04)
[9]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湖相混积岩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罗家—邵家地区为例[J]. 王金友,张立强,张世奇,林会喜. 地质论评. 2013(06)
[10]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合沉积机理和控制因素探讨[J]. 赵灿,李旭兵,郇金来,于玉帅. 地质论评. 2013(04)
本文编号:3697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9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