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食用油组分的分子量分级及其对老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3 19:12
废食用油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等有机物,与沥青组成相似,可用于沥青再生,但其作用效果受废食用油来源与组成的多样性影响显著。如何控制废食用油变异性是其在沥青再生剂领域推广应用的关键。为此,本文利用GC-MS对废食用油进行不同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并按分子量分布划分为轻质、中质和重质三种不同组分,研究了不同组分的物化特性及其对老化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与废食用油全组分进行了对比。具体结论如下:(1)三种不同组分具有几乎相同的分子结构,但其分子量分布差异明显,其中,轻质组分(C6-C12)/(C12-C18)约为1/4,C18以上仅含1%;中质组分(C6-C12)/(C12-C18)约为1/47,C18以上3%;重质组分不含C12以下的物质,C12-C18占33%,C18以上高达67%。...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废食用油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1.2.2 废食用油的品质变异性研究现状
1.2.3 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材料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及其主要性能
2.1.1 石油沥青
2.1.2 废食用油
2.1.3 集料和填料
2.1.4 废旧沥青混合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废食用油分子量分级方法
2.2.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的物化特性分析方法
2.2.3 老化沥青和再生沥青制备方法
2.2.4 沥青性能测试方法
2.2.5 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测试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废食用油组分的分子量分级及其性能表征
3.1 废食用油组分研究
3.1.1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研究
3.1.2 不同组分分子量分布研究
3.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再生技术指标分析
3.2.1 施工安全性分析
3.2.2 再生有效性分析
3.2.3 抗老化性分析
3.2.4 储存稳定性分析
3.3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官能团分析
3.4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热力学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4.1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感温性研究
4.1.1 高温稳定性分析
4.1.2 再生沥青稠度
4.1.3 低温塑性分析
4.1.4 最佳掺量分析
4.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流变性能
4.2.1 高温抗车辙性能
4.2.2 中温疲劳性能
4.2.3 低温抗裂性能
4.3 抗老化性能研究
4.4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组分和结构
4.4.1 沥青组分分析
4.4.2 沥青胶体结构分析
4.4.3 沥青官能团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1 混合料设计
5.1.2 沥青混合料制备
5.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2.1 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
5.2.2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5.2.3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种类食用油炒菜和油炸过程中释放PM2.5浓度比较[J]. 董小艳,方建龙,潘开林,季敏,陈钰,刘静怡,黄清吉,史黎薇.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7(03)
[2]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豆油过氧化值的研究[J]. 曹小华,刘娟花. 广东饲料. 2017(05)
[3]食用油厂快速处理污水的方法[J]. 吴亮鑫,霍永生. 现代食品. 2016(20)
[4]利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研究[J]. 程平,孔永平,王西湖,陈荣霞.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10)
[5]地沟油燃烧热的测定[J]. 胡万鹏,郁亚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5)
[6]消石灰对不同温拌剂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J]. 韦琴.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4(08)
[7]废食用植物油再生沥青的物理性能研究[J]. 冷滨滨,陈美祝,吴少鹏. 公路. 2014(02)
[8]论石油分馏的工艺过程的演变和改进[J]. 葛涛. 科技风. 2013(24)
[9]地沟油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进展[J]. 苏迪,徐世杰,李晓曦,刘伟,季祥. 农业机械. 2013(35)
[10]地沟油水性脱模剂的开发研究[J]. 张岭,王晓芳,盛思仲,鹿立云,叶铭勋. 新型建筑材料. 2013(11)
硕士论文
[1]食用油贮藏过程自动氧化变化规律研究[D]. 徐立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废食用植物油对老化沥青物理化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D]. 冷滨滨.武汉理工大学 2014
[3]废旧道路沥青热拌再生剂的开发研究[D]. 钟成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4]餐厨废弃油脂特征组分检测方法的研究[D]. 王嫚.西华大学 2013
[5]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及松弛特性的研究[D]. 张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00467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废食用油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1.2.2 废食用油的品质变异性研究现状
1.2.3 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材料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及其主要性能
2.1.1 石油沥青
2.1.2 废食用油
2.1.3 集料和填料
2.1.4 废旧沥青混合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废食用油分子量分级方法
2.2.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的物化特性分析方法
2.2.3 老化沥青和再生沥青制备方法
2.2.4 沥青性能测试方法
2.2.5 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测试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废食用油组分的分子量分级及其性能表征
3.1 废食用油组分研究
3.1.1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研究
3.1.2 不同组分分子量分布研究
3.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再生技术指标分析
3.2.1 施工安全性分析
3.2.2 再生有效性分析
3.2.3 抗老化性分析
3.2.4 储存稳定性分析
3.3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官能团分析
3.4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热力学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4.1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感温性研究
4.1.1 高温稳定性分析
4.1.2 再生沥青稠度
4.1.3 低温塑性分析
4.1.4 最佳掺量分析
4.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流变性能
4.2.1 高温抗车辙性能
4.2.2 中温疲劳性能
4.2.3 低温抗裂性能
4.3 抗老化性能研究
4.4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组分和结构
4.4.1 沥青组分分析
4.4.2 沥青胶体结构分析
4.4.3 沥青官能团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1 混合料设计
5.1.2 沥青混合料制备
5.2 废食用油不同组分对老化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2.1 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
5.2.2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5.2.3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种类食用油炒菜和油炸过程中释放PM2.5浓度比较[J]. 董小艳,方建龙,潘开林,季敏,陈钰,刘静怡,黄清吉,史黎薇.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7(03)
[2]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豆油过氧化值的研究[J]. 曹小华,刘娟花. 广东饲料. 2017(05)
[3]食用油厂快速处理污水的方法[J]. 吴亮鑫,霍永生. 现代食品. 2016(20)
[4]利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研究[J]. 程平,孔永平,王西湖,陈荣霞.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10)
[5]地沟油燃烧热的测定[J]. 胡万鹏,郁亚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5)
[6]消石灰对不同温拌剂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J]. 韦琴.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4(08)
[7]废食用植物油再生沥青的物理性能研究[J]. 冷滨滨,陈美祝,吴少鹏. 公路. 2014(02)
[8]论石油分馏的工艺过程的演变和改进[J]. 葛涛. 科技风. 2013(24)
[9]地沟油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进展[J]. 苏迪,徐世杰,李晓曦,刘伟,季祥. 农业机械. 2013(35)
[10]地沟油水性脱模剂的开发研究[J]. 张岭,王晓芳,盛思仲,鹿立云,叶铭勋. 新型建筑材料. 2013(11)
硕士论文
[1]食用油贮藏过程自动氧化变化规律研究[D]. 徐立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废食用植物油对老化沥青物理化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D]. 冷滨滨.武汉理工大学 2014
[3]废旧道路沥青热拌再生剂的开发研究[D]. 钟成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4]餐厨废弃油脂特征组分检测方法的研究[D]. 王嫚.西华大学 2013
[5]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及松弛特性的研究[D]. 张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00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0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