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溢油的微波散射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面溢油的微波散射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开采和海上石油运输的兴盛,溢油事故也屡次发生。泄露的石油会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对海洋经济造成重大损失。SAR(合成孔径雷达)是海面溢油监测的有效手段。溢油会改变海面的物理和几何特性,造成海面毛细波的衰减,降低布拉格散射,使溢油区域在SAR图像中呈现暗色区域,然而多种疑似溢油现象(内波、生物油膜、低风速区)在SAR图像中也呈现出暗色区域,这给溢油的提取造成了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机理上研究溢油海面的电磁散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溢油对海面电磁散射的影响,主要包括溢油对海面物理和几何特征的影响和海面电磁散射建模两个部分。首先需要研究溢油对海面物理和几何特性的改变。本文从作用量谱方程出发,研究溢油对风能输入、粘性损耗、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及波破碎能量耗散的影响,利用双层流体模型改进了局部平衡抑制模型中的粘性阻尼衰减系数,并引入了非线性波-波交互作用描述油膜对大尺度波的衰减作用,由此建立溢油抑制比模型,定量化描述油膜对海谱的影响,为后文的电磁散射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油膜的物理参数和海面风速对抑制比的影响。在适合溢油监测的中低风速和中等入射角下,本文不仅研究了传统海面散射研究关注的布拉格散射,还分析了波破碎散射这一非布拉格散射对有无溢油海面散射系数和极化比等极化参数的影响,并分析了海面风速、油膜厚度等因素对溢油海面散射的影响。对溢油乳化和扩散过程中形成油水混合的情况,介绍了此时介电常数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本文不仅建立了海面单站散射的解析模型,还运用矩量法研究了清洁海面和溢油海面的双站散射,并分析了油膜对双站散射系数的影响。鉴于溢油海面的散射机理尚不明确以及相位信息在提取溢油信息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不仅研究了不同波段和极化下油膜对海面散射的影响,而且对学者们较少关注的相位的统计特征也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清洁海面和溢油海面的共极化相位差分布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海面溢油 海面散射 矩量法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5;TN957.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3 论文主要内容15
- 1.4 论文结构15-17
- 第二章 海面散射基础理论17-25
- 2.1 海浪与海谱17-18
- 2.2 海面粗糙度统计量18-19
- 2.3 介电常数19-21
- 2.4 海面主要散射类型21-23
- 2.5 散射系数23-24
- 2.6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溢油海面海谱研究25-42
- 3.1 清洁海面海浪谱25-28
- 3.1.1 PM谱25-26
- 3.1.2 JONSWAP谱26
- 3.1.3 Elfouhaily谱26-28
- 3.2 油膜对海浪谱的影响28-34
- 3.2.1 单分子油膜的粘性阻尼29-30
- 3.2.2 局部平衡模型30-31
- 3.2.3 不同厚度油膜的粘性阻尼31-32
- 3.2.4 非线性波-波交互作用32-33
- 3.2.5 波破碎能量损耗33-34
- 3.3 溢油抑制模型34-37
- 3.4 油膜对海面粗糙度的影响37-41
- 3.5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海面电磁散射解析模型42-61
- 4.1 基尔霍夫近似42-43
- 4.2 微扰法43
- 4.3 复合表面模型43-49
- 4.3.1 海面斜率分布45-46
- 4.3.2 海面布拉格散射46-49
- 4.4 波破碎散射的贡献49-56
- 4.5 油膜对极化参数的影响56-59
- 4.6 油膜对介电常数的影响59-60
- 4.7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海面双站散射研究61-76
- 5.1 粗糙海面模拟61-63
- 5.2 矩量法在一维清洁海面电磁散射中的应用63-66
- 5.3 入射锥形波66-67
- 5.4 双站散射系数67
- 5.5 溢油海面双站散射67-73
- 5.6 相位分布73-75
- 5.7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6-77
- 6.1 总结76
- 6.2 展望76-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珍宝”号溢油事故[J];交通环保;2000年04期
2 ;巴西桑托斯港发生溢油事故[J];交通环保;2001年02期
3 ;“威望”号溢油事故清污需7亿欧元[J];交通环保;2003年06期
4 浦宝康;2003年国际溢油会议论文简介[J];交通环保;2004年01期
5 蕙季;两外籍船珠江口相撞造成严重溢油事故[J];交通环保;2005年01期
6 蕙季;我国首次利用卫星对“海面溢油”进行监视[J];交通环保;2005年01期
7 高丹;寿建敏;;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船舶溢油事故定级中的应用[J];船舶;2007年04期
8 李筠;陈荣昌;颜惠民;;基于溢油轨迹和归宿模型的钦州湾溢油风险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0年01期
9 王天霖;刘寅东;李永琛;;基于改进溢油模型的溢油浮标水动力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邓聿文;;康菲溢油事故监管部门该负何责[J];理论导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玲;乔冰;李岱青;;溢油敏感资源保护方案综合研究[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德洪;;对溢油事故的取证[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飞鹏;尹秋晓;张海平;陈玲;;感潮河流溢油事故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黄浦江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4 孙维维;刘敏燕;孙安森;俞沅;;溢油源快速鉴别体系研究[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春玲;乔冰;;溢油敏感资源预警系统初探[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永宁;白春江;;大连海域船舶溢油遥感监测分析[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2集)[C];2010年
7 曾俊备;;浅谈广西沿海溢油风险源及防治对策[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安伟;李广茹;赵宇鹏;牛志刚;邱照宇;;海上石油设施溢油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9 李品芳;殷佩海;;港口船舶溢油风险评价[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机电分册)[C];1999年
10 马喜臣;;北方海区船舶溢油防治示范工程概l良胺⒄股柘隱A];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暨集装箱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沙;调查组令康菲对溢油损害负起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新华社记者 陈健 王宇 胡俊超;康菲溢油:比表态更重要的是行动[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实习生 黄蕾;溢油事故重创中国海 呼唤国内油污责任险[N];国际金融报;2004年
4 朱生凤 张兆康 朱有庆;解读全球溢油响应网络的分级响应安排[N];中国海洋报;2006年
5 ;中国应加快建设溢油鉴定体系[N];中国海洋报;2008年
6 记者 范京蓉 通讯员 肖志峰 杜健;新监测系统10秒内发现海面溢油[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孟庆丰 特约记者 董竞敏;跟踪浮标让溢油“有迹可循”[N];中国交通报;2010年
8 记者 张帆 通讯员 林燕 陈鸥鸥;防溢油,未雨先绸缪[N];浙江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君策;当前事故附近海面已无明显漂油[N];中国海洋报;2011年
10 记者 张一玲;开展海洋勘探开发溢油风险排查与整改[N];中国海洋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景坤;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式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2 姜少慧;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及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尹奇志;内河水面溢油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徐进;海上固定雷达组网式溢油监测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5 吴兆春;潮汐河道溢油扩展漂移的数值模拟[D];上海大学;2010年
6 刘朋;SAR海面溢油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石立坚;SAR及MODIS数据海面溢油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王春艳;浓度参量荧光光谱油种鉴别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汪守东;基于Lagrange追踪的海上溢油预报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杨柏林;溢油分散剂处理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效应影响与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娜;石化码头溢油风险评价实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津;海湾溢油事故损失计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3 张明亮;面向对象的SAR图像溢油信息提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赵明月;激光荧光溢油监测终端在港口布置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袁征;生境等价分析法在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6 张至达;港区船舶溢油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赵冰;海面溢油微波散射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纪帅;青岛峡区油污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谢天添;红外光谱法快速识别溢油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赵冬;基于综合安全评估的青岛港船舶溢油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海面溢油的微波散射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