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5 17:54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样,基质孔隙度普遍偏低,储层缝洞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结构及物性是储层和含油气评价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孔隙结构的特征,针对四川盆地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二叠系茅口组致密石灰岩两类碳酸盐岩岩心等共计45块柱塞样品开展了常规孔渗、岩电实验、核磁共振等测量,从多角度分析了岩心样品的孔隙类型及在储层中的孔隙结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整体岩心核磁T2谱呈现明显的单峰、双峰、三峰特征,表明岩心存在三重孔隙介质(基质孔隙、裂缝、溶蚀孔洞),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整体物性较差。致密石灰岩核磁共振测量表明,T2谱呈现显著的双峰形态,储集空间为基质晶间孔及溶蚀孔,且不同岩心T2谱左边峰值基本稳定0.1ms左右,表明孔隙尺寸比雷口坡组白云岩小。采用SDR模型反演的核磁共振渗透率与气测法测量的渗透率最大绝对误差为0.31mD,一致性较好。同时,核磁共振测量结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泥质含量,泥质含量较高的岩心,核磁共振T2谱前端信号很强,分布宽度也较大,而且核磁共振孔隙度通常大于气测孔隙度。文章所提供的实验测量及分析方法对于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具有普遍适用性。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样品准备
2 物性测量及分析
3 岩电实验测量及分析
4 核磁共振实验及分析
5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凝灰岩致密油勘探开发实践及认识[J]. 陈旋,刘俊田,龙飞,刘长地,李兴亮,关中南,宋学良.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6)
[2]四川盆地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溶储层特征与分布[J]. 卞从胜,汪泽成,江青春,池英柳,徐兆辉.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1)
[3]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断溶体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J]. 黎荣,胡明毅,潘仁芳,胡忠贵.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1)
[4]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为例[J]. 白莹,罗平,刘伟,翟秀芬,周川闽.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4)
[5]岩溶洞穴型储层发育期次识别技术及应用[J]. 常少英,邓兴梁,常中英,曹鹏,曹小初.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3)
[6]基于核磁共振双截止值的致密砂岩渗透率评价新方法[J]. 范宜仁,刘建宇,葛新民,邓少贵,刘洪亮,顾定娜.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4)
[7]油气储层孔隙结构核磁共振分析局限性探讨[J]. 王翼君,李雪梅,沈建军,高子涵.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6(04)
[8]碳酸盐岩储层岩心T2谱分形特征探究——以安岳气田为例[J]. 吴国铭,李熙喆,何宇锋,高树生,刘华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4)
[9]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洪海涛,杨雨,刘鑫,陈文,夏茂龙,张静,王蜀源.  石油学报. 2012(S2)
[10]核磁共振成像岩心分析方法研究[J]. 郎东江,吕成远,伦增珉,尚根华,潘伟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3703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03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