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积液临界气速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12-04 17:57
管道积液是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会对天然气集输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影响。积液预测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积液带来的危害,而临界气速的计算是管道积液预测的关键。对管道临界气体流速预测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最小压降模型、液滴模型的局限性,而液膜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合管道积液实际情况,提出将现有管道积液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需要选择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管道积液准则;合理表征不同倾角下管道内液膜周向分布;考虑复杂地形条件下大尺寸湿气管道气液流动特性;采用合理的界面摩擦因数计算式。(参5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最小压力梯度模型
2 液滴模型
3 液膜模型
3.1 基于流型转变的液膜模型
3.2 基于最小剪切应力的液膜模型
3.3 基于其他理论的液膜模型
4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预测倾斜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新模型[J]. 杜社教,梁钰,王武杰,仇栋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9(03)
[2]气井连续携液预测新模型[J]. 潘杰,王武杰,魏耀奇,陈军斌,王亮亮.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03)
[3]定向气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新模型[J]. 陈德春,姚亚,韩昊,付刚,宋天骄,谢双喜. 天然气工业. 2016(06)
[4]起伏湿气管道持液率分布规律及临界倾角模型[J]. 刘晓倩,李玉星,李顺丽,袁柱. 油气储运. 2017(02)
[5]水平气井连续携液实验研究及模型评价[J]. 王琦,李颖川,王志彬,程金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6]气井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方法研究[J]. 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刘晓东,徐大融,任美鹏.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02)
[7]天然气斜井携液临界流量预测方法[J]. 李丽,张磊,杨波,殷茵,李登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04)
[8]气井连续携液机理[J]. 王志彬,李颖川. 石油学报. 2012(04)
[9]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及其应用研究[J]. 江健,邹一锋,周兴付,傅春梅,刘永辉. 天然气与石油. 2012(03)
[10]斜井携液临界流量模型研究[J]. 杨功田,邹一锋,周兴付,傅春梅,刘永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01)
本文编号:3708728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最小压力梯度模型
2 液滴模型
3 液膜模型
3.1 基于流型转变的液膜模型
3.2 基于最小剪切应力的液膜模型
3.3 基于其他理论的液膜模型
4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预测倾斜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新模型[J]. 杜社教,梁钰,王武杰,仇栋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9(03)
[2]气井连续携液预测新模型[J]. 潘杰,王武杰,魏耀奇,陈军斌,王亮亮.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03)
[3]定向气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新模型[J]. 陈德春,姚亚,韩昊,付刚,宋天骄,谢双喜. 天然气工业. 2016(06)
[4]起伏湿气管道持液率分布规律及临界倾角模型[J]. 刘晓倩,李玉星,李顺丽,袁柱. 油气储运. 2017(02)
[5]水平气井连续携液实验研究及模型评价[J]. 王琦,李颖川,王志彬,程金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6]气井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方法研究[J]. 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刘晓东,徐大融,任美鹏.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02)
[7]天然气斜井携液临界流量预测方法[J]. 李丽,张磊,杨波,殷茵,李登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04)
[8]气井连续携液机理[J]. 王志彬,李颖川. 石油学报. 2012(04)
[9]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及其应用研究[J]. 江健,邹一锋,周兴付,傅春梅,刘永辉. 天然气与石油. 2012(03)
[10]斜井携液临界流量模型研究[J]. 杨功田,邹一锋,周兴付,傅春梅,刘永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01)
本文编号:3708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0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