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中北部含煤层系沉积演化与烃源岩发育沉积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00:50
琼东南盆地是我国南海北缘一个重要的富油气区,是我国近海大型富油气盆地之一,具有大型油气田发育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呈现出非常大的发展潜质。本论文结合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元素等资料,进一步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中北部崖北、崖南、陵水凹陷含煤层系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带演化,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研究区烃源岩发育沉积模式。首先结合前人的认识,通过岩性、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始新世和渐新世的层序进行了划分;然后结合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从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带演化规律方面对煤系烃源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烃源岩发育沉积模式并对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主要取得的认识如下:(1)研究区始新世划分为1个超长周期旋回层序SSC1,其内部包含2个长周期旋回层序,即LSC1、LSC2;渐新世早期崖城组划分为1个超长周期旋回层序SSC2,其内部包含3个长周期旋回层序,即LSC3、LSC4、LSC5;渐新统晚期陵水组划分为1个超长周期旋回层序SSC3,其内部包含3个长周期旋回层序,即LSC6、LSC7、LSC8。(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带的演化控制煤系烃源岩的分布与有...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琼东南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据吴俊等,2012)
琼东南盆地典型构造演化剖面(据海油资料,2015,修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成煤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J]. 刘莹,刘海燕,杨海长,王东东,宋广增,吕大炜,陈莹,李增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2]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J]. 刘晓锋,孙志鹏,刘新宇,刘东生,翟世奎,龙海燕,姜龙杰,毕东杰. 沉积学报. 2018(05)
[3]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深水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 张迎朝,甘军,杨希冰,徐新德,朱继田,杨金海,杨璐,李兴.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0)
[4]琼东南北部坳陷带始新统烃源岩识别及资源潜力[J]. 邓广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3)
[5]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发育环境及控制因素[J]. 成晨,高亮.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7(01)
[6]沉积过程对莺歌海盆地烃源岩生气的控制作用[J]. 熊小峰,徐新德,郭潇潇,梁刚,罗威.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12)
[7]崖南凹陷Y1井崖三段煤系烃源岩发育规律[J]. 张春良,沈玉林,秦勇,赵志刚,杨柳,谢国梁. 沉积学报. 2016(05)
[8]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南部油气成藏条件[J]. 郭明刚,苟再辉,孙志鹏,朱继田,何丽娟,江汝锋,李涛. 海相油气地质. 2016(04)
[9]崖南凹陷Y1井崖城组泥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J]. 张春良,沈玉林,秦勇,赵志刚,谢国梁,郑俊. 高校地质学报. 2016(03)
[10]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J]. 宋广增,王华,孙志鹏,刘小龙,徐蒙,任金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博士论文
[1]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和深水区沉积充填特征[D]. 杜同军.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层序样式和沉积特征的控制[D]. 蔡佳.中国地质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东海与南海北部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作用[D]. 任佳宇.中国矿业大学 2015
[2]琼东南盆地北部坳陷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D]. 李居云.中国矿业大学 2015
[3]南海北部盆地煤系烃源岩形成模式研究[D]. 李劭杰.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琼东南盆地油气目标地层沉积物源分析[D]. 陈奎.中国海洋大学 2012
[5]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D]. 王东东.山东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15718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琼东南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据吴俊等,2012)
琼东南盆地典型构造演化剖面(据海油资料,2015,修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成煤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J]. 刘莹,刘海燕,杨海长,王东东,宋广增,吕大炜,陈莹,李增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2]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J]. 刘晓锋,孙志鹏,刘新宇,刘东生,翟世奎,龙海燕,姜龙杰,毕东杰. 沉积学报. 2018(05)
[3]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深水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 张迎朝,甘军,杨希冰,徐新德,朱继田,杨金海,杨璐,李兴.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0)
[4]琼东南北部坳陷带始新统烃源岩识别及资源潜力[J]. 邓广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3)
[5]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发育环境及控制因素[J]. 成晨,高亮.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7(01)
[6]沉积过程对莺歌海盆地烃源岩生气的控制作用[J]. 熊小峰,徐新德,郭潇潇,梁刚,罗威.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12)
[7]崖南凹陷Y1井崖三段煤系烃源岩发育规律[J]. 张春良,沈玉林,秦勇,赵志刚,杨柳,谢国梁. 沉积学报. 2016(05)
[8]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南部油气成藏条件[J]. 郭明刚,苟再辉,孙志鹏,朱继田,何丽娟,江汝锋,李涛. 海相油气地质. 2016(04)
[9]崖南凹陷Y1井崖城组泥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J]. 张春良,沈玉林,秦勇,赵志刚,谢国梁,郑俊. 高校地质学报. 2016(03)
[10]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J]. 宋广增,王华,孙志鹏,刘小龙,徐蒙,任金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博士论文
[1]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和深水区沉积充填特征[D]. 杜同军.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层序样式和沉积特征的控制[D]. 蔡佳.中国地质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东海与南海北部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作用[D]. 任佳宇.中国矿业大学 2015
[2]琼东南盆地北部坳陷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D]. 李居云.中国矿业大学 2015
[3]南海北部盆地煤系烃源岩形成模式研究[D]. 李劭杰.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琼东南盆地油气目标地层沉积物源分析[D]. 陈奎.中国海洋大学 2012
[5]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D]. 王东东.山东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15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1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