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盆东南部大型深水浊积扇体系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发布时间:2023-02-23 19:45
运用近年来海洋地质调查工程获取的最新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在南海海盆东南部水深2000~3800 m区域,发现中中新世到第四纪多期大型浊积扇沉积体系,揭示了南海南部深海沉积作用及沉积演化过程。该浊积扇体系以沉积物波、水道充填、海底扇、块体流等沉积体为主,总体上由海盆东南部向海盆中央呈扇形推进,推进距离为150~260 km,从老到新规模和结构不断变化,蕴含了丰富的海平面变化信息。垂向上浊流沉积层层叠置发育,形成厚层的浊积砂体。海底水道十分发育,水道砂体底部呈"V"型展布,由南向北延伸,揭示出物源主要来自礼乐滩及北巴拉望区域。该浊积扇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控制,与中中新世以来礼乐滩—巴拉望岛的隆升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岩浆活动密不可分。浊流发育位置处于南海东南部陆缘和深海平原之间,是陆源物质由浅海输送到深海平原的重要机制,构成南海南部"源-汇"沉积体系的重要环节。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南海海盆东南部浊积扇体系的识别和空间结构
3.1 中中新世块体流为主的沉积体系
3.2 晚中新世沉积物波和海底扇为主的沉积体系
3.3 上新世沉积物波、水道、天然堤和海底扇为主的沉积体系
3.4 第四系以沉积物波和水道为主、海底扇为辅的沉积体系
3.4.1 浊积扇的地震反射特征
3.4.2 浊积扇的柱状样变化特征
4 控制因素和深水扇形成演化讨论
5 结论
本文编号:3748633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南海海盆东南部浊积扇体系的识别和空间结构
3.1 中中新世块体流为主的沉积体系
3.2 晚中新世沉积物波和海底扇为主的沉积体系
3.3 上新世沉积物波、水道、天然堤和海底扇为主的沉积体系
3.4 第四系以沉积物波和水道为主、海底扇为辅的沉积体系
3.4.1 浊积扇的地震反射特征
3.4.2 浊积扇的柱状样变化特征
4 控制因素和深水扇形成演化讨论
5 结论
本文编号:3748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4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