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在含油污泥清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04 06:59
含油污泥产生于原油的开采、储运以及炼化过程中。含油污泥既是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又可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若能回收其中的油相,对保护环境和缓解能源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表面活性剂水洗法和热解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含油污泥来源广泛且组成复杂,使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集合两种或多种处理方法。溶剂萃取法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或有机溶剂可以从含油污泥中回收绝大部分的原油,但同时面临着有机溶剂大量使用的问题。表面活性剂水洗法操作方法比较简便,对设备要求低,对油含量低的油泥清洗效果比较理想且成本相对较低,在工业上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对高含油量或者原油粘度大的含油污泥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中,在溶剂萃取法与表面活性剂水洗法的基础上,借鉴油砂开采中沥青的提取工艺,制备溶剂/表面活性剂体系去清洗含油污泥;另外,微乳液具有良好的增溶能力和超低的界面张力,将有机溶剂或矿物油作为油相制备微乳液,可用于含油污泥的高效清洗。本文具体研究了以下两方面内容:1.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和乳化剂D-OA复配,与甲苯等有机溶剂...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含油污泥危害及产生现状
1.2 含油污泥来源及分类
1.3 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介绍
1.3.1 冻融法
1.3.2 热解法
1.3.3 超声处理法
1.3.4 生物处理法
1.3.5 溶剂萃取法
1.3.6 表面活性剂水洗法
1.3.6.1 表面活性剂结构及性质
1.3.6.2 表面活性剂水洗法清洗机理
1.3.6.3 影响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的因素
1.3.6.4 表面活性剂水洗法处理含油污泥现状
1.4 油砂开采
1.5 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
1.6 微乳液
1.6.1 微乳液基本性质
1.6.2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6.3 微乳液电导率
1.6.4 微乳液在清洗领域的应用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溶剂/表面活性剂清洗剂处理含油污泥
2.1 引言
2.2 仪器和药品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油基本性质测定
2.3.1.1 原油粘度测定
2.3.1.2 原油密度测量
2.3.1.3 SARA四组分测定
2.3.1.4 原油粘温曲线测定
2.3.2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2.3.2.1 土壤的制备
2.3.2.2 土壤粒径分布测量
2.3.2.3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2.3.2.4 土壤pH测定
2.3.3 含油污泥制备
2.3.4 界面张力测定
2.3.5 表面张力及CMC测定
2.3.6 清洗剂制备
2.3.7 含油污泥清洗步骤
2.3.8 污泥含油率测定步骤
2.3.9 实际含油污泥基本性质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模拟含油污泥所用原油的基本性质
2.4.2 模拟含油污泥所用土壤的基本性质
2.4.3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
2.4.4 表面活性剂质量复配比例确定
2.4.5 清洗剂中各组分含量确定
2.4.5.1 表面活性剂浓度确定
2.4.5.2 甲苯浓度确定
2.4.6 有机溶剂类型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 单一清洗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1 温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2 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3 搅拌转速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4 固液比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8 离子强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9 清洗效果的评价与比较
2.4.9.1 不同含油率测定方法比较
2.4.9.2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宏观与微观图
2.4.9.3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EDX能谱图
2.4.9.4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红外光谱图
2.4.9.5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界面润湿性变化
2.4.9.6 不同清洗剂对含油污泥处理结果比较
2.4.10 清洗机理
2.4.11 清洗液再利用
2.4.12 实际含油污泥清洗结果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微乳液清洗模拟含油污泥
3.1 引言
3.2 仪器和药品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制备DAEC
3.3.2 DAEC界面张力测定
3.3.3 单相微乳液制备方法
3.3.4 微乳液电导率测定
3.3.5 拟三元相图绘制
3.3.6 模拟含油污泥清洗步骤
3.3.7 污泥残油率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DAEC表征和界面活性
3.4.2 单相微乳液制备
3.4.3 微乳液电导率研究
3.4.4 微乳液增溶能力
3.4.5 盐浓度对微乳液增溶的影响
3.4.6 微乳液清洗模拟含油污泥
3.4.6.1 清洗温度的影响
3.4.6.2 清洗时间的影响
3.4.6.3 油相种类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753928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含油污泥危害及产生现状
1.2 含油污泥来源及分类
1.3 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介绍
1.3.1 冻融法
1.3.2 热解法
1.3.3 超声处理法
1.3.4 生物处理法
1.3.5 溶剂萃取法
1.3.6 表面活性剂水洗法
1.3.6.1 表面活性剂结构及性质
1.3.6.2 表面活性剂水洗法清洗机理
1.3.6.3 影响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的因素
1.3.6.4 表面活性剂水洗法处理含油污泥现状
1.4 油砂开采
1.5 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
1.6 微乳液
1.6.1 微乳液基本性质
1.6.2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6.3 微乳液电导率
1.6.4 微乳液在清洗领域的应用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溶剂/表面活性剂清洗剂处理含油污泥
2.1 引言
2.2 仪器和药品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油基本性质测定
2.3.1.1 原油粘度测定
2.3.1.2 原油密度测量
2.3.1.3 SARA四组分测定
2.3.1.4 原油粘温曲线测定
2.3.2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2.3.2.1 土壤的制备
2.3.2.2 土壤粒径分布测量
2.3.2.3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2.3.2.4 土壤pH测定
2.3.3 含油污泥制备
2.3.4 界面张力测定
2.3.5 表面张力及CMC测定
2.3.6 清洗剂制备
2.3.7 含油污泥清洗步骤
2.3.8 污泥含油率测定步骤
2.3.9 实际含油污泥基本性质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模拟含油污泥所用原油的基本性质
2.4.2 模拟含油污泥所用土壤的基本性质
2.4.3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
2.4.4 表面活性剂质量复配比例确定
2.4.5 清洗剂中各组分含量确定
2.4.5.1 表面活性剂浓度确定
2.4.5.2 甲苯浓度确定
2.4.6 有机溶剂类型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 单一清洗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1 温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2 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3 搅拌转速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7.4 固液比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8 离子强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4.9 清洗效果的评价与比较
2.4.9.1 不同含油率测定方法比较
2.4.9.2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宏观与微观图
2.4.9.3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EDX能谱图
2.4.9.4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红外光谱图
2.4.9.5 清洗前后含油污泥界面润湿性变化
2.4.9.6 不同清洗剂对含油污泥处理结果比较
2.4.10 清洗机理
2.4.11 清洗液再利用
2.4.12 实际含油污泥清洗结果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微乳液清洗模拟含油污泥
3.1 引言
3.2 仪器和药品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制备DAEC
3.3.2 DAEC界面张力测定
3.3.3 单相微乳液制备方法
3.3.4 微乳液电导率测定
3.3.5 拟三元相图绘制
3.3.6 模拟含油污泥清洗步骤
3.3.7 污泥残油率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DAEC表征和界面活性
3.4.2 单相微乳液制备
3.4.3 微乳液电导率研究
3.4.4 微乳液增溶能力
3.4.5 盐浓度对微乳液增溶的影响
3.4.6 微乳液清洗模拟含油污泥
3.4.6.1 清洗温度的影响
3.4.6.2 清洗时间的影响
3.4.6.3 油相种类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753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75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