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看致密油聚集机制——以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油藏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8 15:00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致密油勘探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对不同层段原油和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精细对比,探讨了致密油的生成和运移过程,并对存在另一套与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不同的潜力烃源岩进行了推断。扎哈泉地区共发现4类原油:第1类主要为来自上干柴沟组的自生自储型原油;第2类主要为分布在上干柴沟组Ⅳ砂组和Ⅵ砂组中的原油,在扎2井和扎3井形成工业油流,其来源为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烃源岩的混合;第3类主要为赋存在上干柴沟组Ⅲ砂组中的原油,其中,上干柴沟组Ⅲ砂组是现阶段开发原油的主力产层之一,其原油主要来源于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属于深层油源充注;第4类主要为分布在下干柴沟上段的原油,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推断其来源于深层下干柴沟组下段。扎哈泉地区的原油与其所在层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完全一致,推断油源断层所形成的开放输导通道能够将深层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至新近系。扎哈泉地区致密油的聚集、运移方向并不只局限于自生自储,如果存在开放性的断层或裂缝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致密油藏完全可能为远源成藏。远源供烃也可能...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柴达木西部扎哈泉地区地质概况
2 样品与实验
3 扎哈泉地区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3.1 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3.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3.3 原油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3.4 致密油聚集机制
4 结 论



本文编号:3804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04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