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顺南4断裂带流体活动与储层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03 02:06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面积约为560000km2。近年来,在塔中顺南4断裂带上相继钻有顺南4井、顺南401井和顺南4-1井,但三口钻井的油气产出量有所差异。本文采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测试、碳氧同位素测试等研究方法,对顺南4断裂带上的三口钻井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区内广泛存在的热液流体活动与储层的关系。(1)岩心观察发现,顺南4井受到的热液作用强烈,发育大量的裂缝和孔隙,少量裂缝被方解石或石英充填;顺南401井受到的热液作用较弱,发育少量的裂缝和孔隙,大部分裂缝被方解石或石英充填;顺南4-1井受到的热液作用最弱,只发育少量的平缝,并且大部分被方解石充填。岩心裂缝的统计发现,三口钻井的岩心裂缝密度区别较大,按照顺南4井、顺南401井、顺南4-1井的顺序依次变小。热液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有利有弊。(2)顺南401井岩心薄片镜下观察发现,由缝壁向外,依次发育石英和方解石。对不同产状的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在硅质岩裂缝石英中发育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21.7-191.7℃(平均152.2℃),盐度范围为14.16-23.69wt%NaC...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勘探程度
1.2.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区域断裂特征
2.3 区域地层展布
2.4 区域构造演化
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3.2 成岩作用类型
3.3 成岩作用序列
3.4 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1 顺南4 井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2 顺南401 井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3 顺南4-1 井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4 三口钻井的裂缝密度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包裹体显微热液特征
4.1 实验仪器及方法
4.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3 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包裹体古温压特征
5.1 实验仪器及方法
5.2 包裹体拉曼光谱特征
5.3 包裹体古压力恢复原理与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岩屑石英含量、粒径与碳氧同位素研究
6.1 实验仪器及方法
6.2 岩屑石英含量、粒径与碳氧同位素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热液流体的性质与来源
7.1.2 热液流体活动与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
7.1.3 热液活动与硅化碳酸盐岩储层的关系
7.2 结论
7.3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图Ⅰ
附表Ⅰ
附表Ⅱ
本文编号:3828454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勘探程度
1.2.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区域断裂特征
2.3 区域地层展布
2.4 区域构造演化
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3.2 成岩作用类型
3.3 成岩作用序列
3.4 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1 顺南4 井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2 顺南401 井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3 顺南4-1 井储层类型与储集空间
3.4.4 三口钻井的裂缝密度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包裹体显微热液特征
4.1 实验仪器及方法
4.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3 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包裹体古温压特征
5.1 实验仪器及方法
5.2 包裹体拉曼光谱特征
5.3 包裹体古压力恢复原理与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岩屑石英含量、粒径与碳氧同位素研究
6.1 实验仪器及方法
6.2 岩屑石英含量、粒径与碳氧同位素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热液流体的性质与来源
7.1.2 热液流体活动与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
7.1.3 热液活动与硅化碳酸盐岩储层的关系
7.2 结论
7.3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图Ⅰ
附表Ⅰ
附表Ⅱ
本文编号:3828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2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