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改造
发布时间:2023-09-28 22:10
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目的层,主要研究工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段和西南坳陷的东北部,主要包括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麦盖提斜坡三个构造单元。前期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寒武系勘探主要集中在表层岩溶风化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奥陶系-寒武系深层的勘探程度整体较低,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量而细致的岩芯及薄片观察描述,建立了研究区埋藏溶蚀作用的岩相学识别标志。同时通过分析与埋藏溶蚀作用相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成岩作用基础研究,明确了导致埋藏溶蚀作用发生的流体性质,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埋藏溶蚀作用形成机制及其差异性,并评价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通过对岩相学的细致分类描述,指出了富镁热液流体埋藏溶蚀作用的三个岩相学标志,分别是溶蚀标志、沉淀标志以及伴生热液矿物组合标志。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两种热液白云石化流体的来源:一类是深部随断裂上涌的热液流体,对围岩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其高87Sr/86Sr值、低δ18O值、高温及高...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中-深埋藏溶蚀作用研究进展
1.2.2 埋藏溶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3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改造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概况
2.2 区域构造特征
2.2.1 区域构造活动
2.2.2 岩浆活动
2.3 研究区地层及沉积特征
第3章 岩石学特征
3.1 白云岩岩石学分类
3.1.1 保留原始结构白云岩
3.1.2 细晶、自形白云岩
3.1.3 细晶、半自形白云岩
3.1.4 中-粗晶、它形白云岩
3.1.5 白云石充填物
3.2 灰岩岩石学分类
50%)"> 3.2.1 颗粒支撑灰岩(颗粒含量>50%)
3.2.2 泥晶支撑灰岩
第4章 成岩作用特征
4.1 白云岩成岩作用特征
4.1.1 成岩作用类型
4.1.2 成岩共生序列
4.2 灰岩成岩作用特征
4.2.1 成岩作用类型
4.2.2 成岩共生序列
第5章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富镁热液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1 微量元素特征
5.1.2 碳、氧同位素
5.1.3 锶同位素
5.1.4 流体包裹体
5.2 岩浆期后富氟热液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2.1 锶同位素
5.2.2 硫同位素
5.2.3 包裹体特征
第6章 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
6.1 储集物性的差异性
6.1.1 储集空间类型
6.1.2 储集物性特征
6.2 流体对储层的作用机制
6.2.1 富镁热液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2.2 岩浆期后富氟热液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2.3 岩浆侵入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3 储层孔隙演化
6.4 埋藏溶蚀作用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48706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中-深埋藏溶蚀作用研究进展
1.2.2 埋藏溶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3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改造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概况
2.2 区域构造特征
2.2.1 区域构造活动
2.2.2 岩浆活动
2.3 研究区地层及沉积特征
第3章 岩石学特征
3.1 白云岩岩石学分类
3.1.1 保留原始结构白云岩
3.1.2 细晶、自形白云岩
3.1.3 细晶、半自形白云岩
3.1.4 中-粗晶、它形白云岩
3.1.5 白云石充填物
3.2 灰岩岩石学分类
50%)"> 3.2.1 颗粒支撑灰岩(颗粒含量>50%)
3.2.2 泥晶支撑灰岩
第4章 成岩作用特征
4.1 白云岩成岩作用特征
4.1.1 成岩作用类型
4.1.2 成岩共生序列
4.2 灰岩成岩作用特征
4.2.1 成岩作用类型
4.2.2 成岩共生序列
第5章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富镁热液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1 微量元素特征
5.1.2 碳、氧同位素
5.1.3 锶同位素
5.1.4 流体包裹体
5.2 岩浆期后富氟热液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2.1 锶同位素
5.2.2 硫同位素
5.2.3 包裹体特征
第6章 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
6.1 储集物性的差异性
6.1.1 储集空间类型
6.1.2 储集物性特征
6.2 流体对储层的作用机制
6.2.1 富镁热液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2.2 岩浆期后富氟热液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2.3 岩浆侵入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3 储层孔隙演化
6.4 埋藏溶蚀作用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48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4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