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铜川地区长7 3 黑色岩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6 11:26
近年来我们发现长7黑色岩系中,火山碎屑沉积的发育规模一直被忽略,局部地区的沉积发育更是占主导地位。由于火山碎屑沉积往往易与黑色石油、沥青等黑色有机质混合而误识别为所谓的“以黑色为主的含油泥岩、油页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正常陆源碎屑沉积”。此外,火山碎屑岩与油页岩中又被发现含有丰富的热水沉积产物。延长组黑色岩系物质组成的新发现,提示火山喷发作用、热水沉积作用也参与了黑色岩系的沉积过程。相较钻井取心资料的“一孔之见”,野外露头剖面观察能更直观的反映黑色岩系中火山碎屑沉积和热水沉积产物的实际规模、纵向发育特征。本文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沉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着重识别研究区黑色岩系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类型以及它们的纵向展布特征,并对黑色岩系沉积背景进行了分析探讨。此外,对铜川地区黑色岩系生烃母质以及孔隙类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油气富集与热液喷流沉积、火山碎屑沉积的关系。本次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首先,通过对黑色岩系火山碎屑岩进行识别,认为铜川地区长73黑色岩系中肉眼识别的“黑色泥岩”主要由尘凝灰岩组成,以及其中所谓的“粉砂级-细砂级正常沉积砂岩”一部分是粉砂级-细砂级凝灰岩。其...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黑色岩系成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陆源碎屑沉积
1.2.2 火山碎屑沉积
1.2.3 热水沉积
1.3 鄂尔多斯盆地长7黑色岩系成因研究进展
1.4 存在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黑色岩系岩性识别方法
1.5.2 黑色岩系的陆源碎屑岩研究
1.5.3 黑色岩系的火山碎屑岩研究
1.5.4 黑色岩系纵向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1.5.5 黑色岩系热液喷流沉积研究
1.5.6 黑色岩系与油气关系
1.6 完成工作量
1.7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2 晚三叠世内陆拗陷湖盆沉积阶段
2.3 延长组沉积地层特征
2.3.1 延长组地层划分
2.3.2 延长组长7小层划分
2.4 研究区地质概况
2.4.1 构造特征
2.4.2 沉积特征
第三章 黑色岩系识别方法
3.1 凝灰结构(晶屑、玻屑)常见特征
3.2 粉-细砂级火山碎屑岩的识别
3.3 尘火山碎屑岩的识别
第四章 陆源碎屑沉积特征
4.1 油页岩
4.1.1 物理特征
4.1.2 显微岩石学特征
4.1.3 油页岩成因分析
4.2 泥岩
4.2.1 物理特征
4.2.2 显微岩石学特征
4.3 粉-细砂岩
4.3.1 物理特征
4.3.2 显微岩石学特征
4.4 铜川地区黑色岩系沉积相特征
4.4.1 长73沉积相划分
4.4.2 长73沉积相类型
第五章 火山碎屑沉积特征
5.1 凝灰质分类
5.2 铜川地区凝灰质类型及特征
5.2.1 凝灰岩
5.2.2 凝灰质岩和沉凝灰岩
5.3 铜川地区火山碎屑沉积形成机制
5.3.1 风携型
5.3.2 水携型
第六章 热液喷流沉积特征
6.1 热液喷流沉积(岩)的分类
6.2 铜川地区黑色岩系热液喷流沉积证据
6.2.1 热液脉体
6.2.2 特征热液矿物
6.3 铜川地区热液喷流沉积特点
第七章 黑色岩系纵向展布特征及沉积背景探讨
7.1 沉积单元及纵向展布特征
7.1.1 沉积单元
7.1.2 纵向展布特征
7.2 沉积背景探讨
第八章 黑色岩系与油气的关系
8.1 热液喷流沉积与火山碎屑沉积对“烃源岩”的有效影响
8.1.1 生烃母质类型及特征
8.1.2 黑色岩系生烃母质发育控制因素
8.2 黑色岩系作为油气的储集层
8.2.1 玻屑脫玻化
8.2.2 长石晶屑溶蚀
8.2.3 尘凝灰岩粘土化
8.2.4 早期油充注
8.2.5 泥页岩具有良好疏导体系
8.3 黑色岩系油气富集特征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1765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黑色岩系成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陆源碎屑沉积
1.2.2 火山碎屑沉积
1.2.3 热水沉积
1.3 鄂尔多斯盆地长7黑色岩系成因研究进展
1.4 存在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黑色岩系岩性识别方法
1.5.2 黑色岩系的陆源碎屑岩研究
1.5.3 黑色岩系的火山碎屑岩研究
1.5.4 黑色岩系纵向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1.5.5 黑色岩系热液喷流沉积研究
1.5.6 黑色岩系与油气关系
1.6 完成工作量
1.7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2 晚三叠世内陆拗陷湖盆沉积阶段
2.3 延长组沉积地层特征
2.3.1 延长组地层划分
2.3.2 延长组长7小层划分
2.4 研究区地质概况
2.4.1 构造特征
2.4.2 沉积特征
第三章 黑色岩系识别方法
3.1 凝灰结构(晶屑、玻屑)常见特征
3.2 粉-细砂级火山碎屑岩的识别
3.3 尘火山碎屑岩的识别
第四章 陆源碎屑沉积特征
4.1 油页岩
4.1.1 物理特征
4.1.2 显微岩石学特征
4.1.3 油页岩成因分析
4.2 泥岩
4.2.1 物理特征
4.2.2 显微岩石学特征
4.3 粉-细砂岩
4.3.1 物理特征
4.3.2 显微岩石学特征
4.4 铜川地区黑色岩系沉积相特征
4.4.1 长73沉积相划分
4.4.2 长73沉积相类型
第五章 火山碎屑沉积特征
5.1 凝灰质分类
5.2 铜川地区凝灰质类型及特征
5.2.1 凝灰岩
5.2.2 凝灰质岩和沉凝灰岩
5.3 铜川地区火山碎屑沉积形成机制
5.3.1 风携型
5.3.2 水携型
第六章 热液喷流沉积特征
6.1 热液喷流沉积(岩)的分类
6.2 铜川地区黑色岩系热液喷流沉积证据
6.2.1 热液脉体
6.2.2 特征热液矿物
6.3 铜川地区热液喷流沉积特点
第七章 黑色岩系纵向展布特征及沉积背景探讨
7.1 沉积单元及纵向展布特征
7.1.1 沉积单元
7.1.2 纵向展布特征
7.2 沉积背景探讨
第八章 黑色岩系与油气的关系
8.1 热液喷流沉积与火山碎屑沉积对“烃源岩”的有效影响
8.1.1 生烃母质类型及特征
8.1.2 黑色岩系生烃母质发育控制因素
8.2 黑色岩系作为油气的储集层
8.2.1 玻屑脫玻化
8.2.2 长石晶屑溶蚀
8.2.3 尘凝灰岩粘土化
8.2.4 早期油充注
8.2.5 泥页岩具有良好疏导体系
8.3 黑色岩系油气富集特征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1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5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