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Gemini磺基甜菜碱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发布时间:2023-11-24 17:38
Gemini表面活性剂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呈现出许多传统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诸如高的表(界)面活性,低临界胶束浓度,与其它驱油剂良好的配伍性,更好的湿润性及良好的水溶性等。本文以三聚氯氰,乙二胺,脂肪胺,N,N-二甲基丙二胺和氯乙基磺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Gemini型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Cn-GSBS,n=8,12,14,16),并采用IR,1H NMR等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重点考察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中间体Ⅲ和终产物(Cn-GSBS)收率的影响,通过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产品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测定了系列产品Cn-GSBS的Krafft点,发现均具有较低的Krafft值,其中C8-GSBS和C12-GSBS的Krafft点小于0℃。分别采用电导率法和表面张力法测定了Cn-GSB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产物Cn-GSBS碳链长度增加,CMC值上升,其中C8-GSBS的CMC值最低,为5×10-5mol/L,对应的γCMC值为32.26mN/m;采用旋转滴界面张力测定法测量了Cn-GSBS型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四厂原油...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三次采油概述
1.2 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作用
1.2.1 提高原油采收率
1.2.2 提高驱油效率
1.2.3 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
1.3 三元复合驱中使用碱的利与弊
1.3.1 碱的作用
1.3.2 强碱的危害
1.4 SP二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4.1 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1.4.2 孪连表面活性剂
1.4.3 新型烷基苯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1.4.4 生物表面活性剂
1.4.5 超支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1.4.6 Gemini型磺基甜菜碱合成进展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设计思路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目标分子合成路线设计思路
第二章 新型Gemini磺基甜菜碱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合成路线
2.2.2 分析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条件的优化
2.3.2 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emini型磺基甜菜碱的性能研究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Krafft点的测定
3.3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3.3.1 电导率法测临界胶束浓度
3.3.2 表面张力法测临界胶束浓度
3.4 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3.4.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3.4.2 碱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3.4.3 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3.5 润湿性能
3.6 乳化性能
3.6.1 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3.6.2 粒径分布分析
3.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66277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三次采油概述
1.2 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作用
1.2.1 提高原油采收率
1.2.2 提高驱油效率
1.2.3 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
1.3 三元复合驱中使用碱的利与弊
1.3.1 碱的作用
1.3.2 强碱的危害
1.4 SP二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4.1 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1.4.2 孪连表面活性剂
1.4.3 新型烷基苯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1.4.4 生物表面活性剂
1.4.5 超支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1.4.6 Gemini型磺基甜菜碱合成进展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设计思路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目标分子合成路线设计思路
第二章 新型Gemini磺基甜菜碱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合成路线
2.2.2 分析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条件的优化
2.3.2 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emini型磺基甜菜碱的性能研究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Krafft点的测定
3.3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3.3.1 电导率法测临界胶束浓度
3.3.2 表面张力法测临界胶束浓度
3.4 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3.4.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3.4.2 碱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3.4.3 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3.5 润湿性能
3.6 乳化性能
3.6.1 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3.6.2 粒径分布分析
3.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66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6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