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渗透油藏Z区块长8层段欠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5 00:56
Z区块作为姬塬油田重要的增储上产区块之一,其主力开采油层长8油藏属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近年来注水井欠注现象尤为严重。为了解决研究区长8储层注水井高压欠注的问题,运用地质综合研究、岩心分析实验、油藏工程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技术,通过对研究区长8储层的储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水质和水型配伍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开展研究区欠注井欠注现状、分布规律、欠注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系统分析引起欠注的原因,由于涉及因素多、因素间作用复杂的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大隶属度原则等数学方法来进行辅助分析,形成欠注井主控因素判别方法,逐一对研究区52口欠注井的欠注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研究区长8油藏欠注主控因素以储层物性差为主,水型不配伍及注入水水质差次之。同时,储层物性、水型配伍性引起欠注的注水井多为长期欠注井,由敏感性、注入水水质引起欠注的注水井多为后期欠注井,总结欠注成因构成符合“一主三从”特征:“一主”是指储层物性差,在整个研究区广泛分布;“三从”是指水型不配伍、注入水水质差、储层敏感性强,局部地区影响较大。并有针对性的对各类欠注井提出欠注治理思路,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提出油藏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理论...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长8油藏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储层特征分析
2.2.1 岩石学特征
2.2.2 孔隙结构特征
2.2.3 储层物性特征
2.2.4 渗流特征
第三章 研究区欠注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欠注现状
3.1.1 欠注井分布状况
3.1.2 欠注井动态特征
3.2 欠注类型划分
3.3 欠注井分布规律
3.4 欠注特征总结
第四章 研究区欠注井影响因素研究
4.1 储层渗流能力对欠注的影响
4.1.1 研究区储层物性特征
4.1.2 研究区储层渗流特征
4.1.3 储层渗流能力对欠注的影响
4.2 水型配伍性对欠注的影响
4.2.1 长8 油藏矿化度及成垢离子分布规律
4.2.2 结垢趋势及结垢量预测
4.2.3 地层结垢对欠注的影响
4.3 储层敏感性对欠注的影响
4.3.1 岩心敏感性试验分析
4.3.2 储层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
4.3.3 储层敏感性分布规律
4.3.4 储层敏感性对欠注的影响
4.4 注入水水质对欠注的影响
4.4.1 注入水水质分布规律
4.4.2 注入水水质差对欠注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区欠注井主控因素判别方法研究
5.1 研究区欠注影响因素分析
5.2 超低渗油藏欠注主控因素判别方法的建立
5.2.1 模糊数学评判方法的确定
5.2.2 欠注主控因素判别方法的建立
第六章 研究区欠注规律研究
6.1 研究区欠注井主控因素分析
6.2 研究区欠注井主控因素规律研究
6.3 研究区欠注成因规律研究
6.4 研究区欠注井历史消欠措施效果评价
6.5 研究区欠注井消欠措施优选
第七章 结论和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66949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长8油藏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储层特征分析
2.2.1 岩石学特征
2.2.2 孔隙结构特征
2.2.3 储层物性特征
2.2.4 渗流特征
第三章 研究区欠注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欠注现状
3.1.1 欠注井分布状况
3.1.2 欠注井动态特征
3.2 欠注类型划分
3.3 欠注井分布规律
3.4 欠注特征总结
第四章 研究区欠注井影响因素研究
4.1 储层渗流能力对欠注的影响
4.1.1 研究区储层物性特征
4.1.2 研究区储层渗流特征
4.1.3 储层渗流能力对欠注的影响
4.2 水型配伍性对欠注的影响
4.2.1 长8 油藏矿化度及成垢离子分布规律
4.2.2 结垢趋势及结垢量预测
4.2.3 地层结垢对欠注的影响
4.3 储层敏感性对欠注的影响
4.3.1 岩心敏感性试验分析
4.3.2 储层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
4.3.3 储层敏感性分布规律
4.3.4 储层敏感性对欠注的影响
4.4 注入水水质对欠注的影响
4.4.1 注入水水质分布规律
4.4.2 注入水水质差对欠注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区欠注井主控因素判别方法研究
5.1 研究区欠注影响因素分析
5.2 超低渗油藏欠注主控因素判别方法的建立
5.2.1 模糊数学评判方法的确定
5.2.2 欠注主控因素判别方法的建立
第六章 研究区欠注规律研究
6.1 研究区欠注井主控因素分析
6.2 研究区欠注井主控因素规律研究
6.3 研究区欠注成因规律研究
6.4 研究区欠注井历史消欠措施效果评价
6.5 研究区欠注井消欠措施优选
第七章 结论和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66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6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