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意义
发布时间:2025-02-01 20:23
为揭示北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暗色页岩的生烃潜力,以该区鲁家坪组野外露头区样品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鲁家坪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样品TOC质量分数为0.182%~9.063%,平均值为3.21%;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盐度浅水中的菌藻类微生物;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1.36%~2.56%,平均值为1.86%,岩石热解峰温(Tmax)为418~530℃,平均值为460℃,烃源岩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表明处于生湿气或干气阶段,原始生烃潜力较好;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暗色页岩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烃源岩中的裂隙、溶孔可成为页岩气的吸附储集空间,构造改造较弱区及侧向封堵良好的断层下盘有望形成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958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 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暗色页岩厚度图(据文献[14]修改)
北大巴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上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南秦岭微地块上,夹持于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之间,研究区内主要发育逆冲推覆构造[18],红椿坝断裂进一步将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分割为紫阳—平利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和高滩—兵房街滑脱逆冲推覆带(图1)。鲁家坪组的命名地为紫阳县瓦....
图2 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岩性剖面及采样位置图
根据岩性变化,鲁家坪组可分为上段、中段、下段(图2)。在紫阳县出露的厚度为671.47m,下段的厚度为177.6m(1—9层),岩性为黑色、灰黑色或深灰色板岩夹多层灰岩、泥质灰岩,向上灰岩逐渐增多,且含硅质条带/团块的粉晶灰岩中含Protohertzina,Paramober....
图3 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烃源岩野外露头照片
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属于深水陆棚相,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发育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硅质及钙质泥页岩(图3),炭质板岩中含浸染状、结核状黄铁矿。烃源岩中有机质炭化严重,荧光显微镜下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呈黑色,且不显荧光,无固定的外形轮廓,呈棉絮状(图4);组分以腐泥组分为主,含少....
图4 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照片
图3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烃源岩野外露头照片3.2.2生物标志化合物及碳同位素分析
本文编号:4029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02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