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龙王庙组白云岩储集物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8 16:23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理论和储层地质学方法为指导,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观测岩心、野外露头的基础上,通过镜下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划分了四川盆地及川东北研究区的沉积相,重点针对研究区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研究区龙王庙组白云岩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为缓坡沉积模式,从西向东依次发育内缓坡、中缓坡、斜坡—盆地沉积相。研究区以内缓坡沉积相为主,主要发育混积潮坪、颗粒滩、台坪等亚相,主要岩性有鲕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粉晶白云岩、泥晶灰岩、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等。研究区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鲕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裂缝,孔渗性均较低。储层建设性成岩作用有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破(碎)裂化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保持性成岩作用有胶结作用。研究区白云岩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有古地貌高地与颗粒滩沉积、准同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缺少较强的准同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1640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
研究区选取岩样的岩石学特征和储层特征的分析基础上,进行-衍射分析、碳氧同位素等一系列实验分析,结合埋藏史数据,组白云岩成岩演化序列。)白云岩储集物性控制因素分析川盆地整体沉积相背景下,通过对比川东北地区和川中地区龙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确定研究区龙王性的控制因素....
图2.1研究区位置简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2.1研究区位置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地理范围28°—32°40′N,102°30′—110°E,面积约23×104km2,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边缘均为高山,北部为米仓山穹隆和大巴山冲断带,东南部为大娄山....
图2.2四川盆地及邻区新元古代古构造格局(引自胡平,2015)
图2.2四川盆地及邻区新元古代古构造格局(引自胡平,2015)Fig.2.2ThepalaeotectonicpatternofSichuanBasinanditsadjacentregioninNeoproterozo2.3区域地层概况本次研究中....
图2.3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龙王庙组地层厚度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3.3龙王庙组地层特征(1)地层厚度通过收集和实测的四川盆地基础资料,绘出龙王庙组地层厚度图(图2.3)。可以看出,盆地在龙王庙组时期遭受广泛剥蚀,其中西部地区被完全剥蚀。盆地残余地层厚度在50~210m之间,整体存在西北薄东南厚的特征....
本文编号:4031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03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