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X组油藏弱碱三元复合驱的储层损害研究
本文关键词:KX组油藏弱碱三元复合驱的储层损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化学复合驱技术在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给储集层带来的伤害也非常严重。为探索KX组油藏弱碱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结合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储集层岩石组成和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岩心驱替实验开展了弱碱三元体系对储集层的损害研究。研究表明,KX组油藏黏土含量较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的平均水动力尺寸为0.42μm,聚合物分子能够通过窄小的流动通道,不会造成堵塞而损害储集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固相颗粒平均粒径为0.189μm,与储集层孔喉直径匹配关系良好;研究区域储集层为中等偏强碱敏,p H值为10.95时,储集层渗透率损失率为94.44%。研究结果对注入体系的筛选和预防碱对储集层的损害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促进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在KX组油藏的快速应用。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储层岩石 损害
【分类号】:TE357.46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大庆油田开始研究三元复合驱技术,并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5个先导性矿场试验,均能够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OO-IP)左右[1],2007年12月,大庆油田第一个三元复合驱块正式投注,快速推动了三元复合驱的工业化进程[2-3]。此外,国内胜利、克拉玛依和辽河油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长久;李新峰;周淑华;;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矿场结垢状况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4期
2 赵长久;赵群;么世椿;;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6期
3 于涛;;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分析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年08期
4 ;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示范区强势启动[J];石油化工应用;2013年08期
5 吴郁竹;;三元复合驱后续聚阶段钻关动态变化特点[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1期
6 程浩,鲜成钢,郎兆新;三元复合驱化学反应平衡模型及其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李险峰,陈榕,张年梅,赵得禄;三元复合驱溶液周期性受限流动的数值模拟[J];油田化学;2000年04期
8 么世椿,洪冀春,徐明霞;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布井方式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1期
9 洪冀春,王凤兰,刘奕,张子涵;三元复合驱乳化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10 姜祥成,陈福明,董伟宏,何先华;三元复合驱开采指标测算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庆;曹振锟;姜凤臣;詹敬;;三元复合驱硅酸盐垢的产生与防治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高小鹏;付剑;吴丽文;王冬梅;;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峰;王方林;朱南文;贾金平;;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采出水水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红;赵丰;江龙;;三元复合驱驱油体系的规律性[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李学军;王金龙;吴浩;;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乳状液电脱水特性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张良杰;崔永春;王金龙;辛静;孟令新;;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电化学脱水技术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沈玉江;赵力;孙杨;金艳方;王芳;盖鑫磊;;鼠李糖脂发酵液与三元复合驱复配体系驱油机理的室内研究[A];2007(第六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伟;;强碱弱酸盐/磺酸盐/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在大庆主力油田的应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徐国民;刘鹏;李楠;田子朋;崔海清;;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在抽油杆带扶正器且做轴向往复运动的油管中流动的压降[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付亚荣;付丽霞;李造吉;付茜;吴泽美;王晓军;李明;;三元复合驱采出液脱水破乳剂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祥飞;大庆三元复合驱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通讯员 向爱静;大庆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波;三问三元复合驱[N];中国石油报;2013年
4 记者 王志田;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示范区强势启动[N];中国石油报;2013年
5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刘一鸣;大庆强碱三元复合驱增油15万吨[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记者 赵凤莉 通讯员 邓发强;国产表活剂“腰斩”三元复合驱成本[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记者 张郁民;大规模三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李丹;大庆采油六厂三元复合驱工程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通讯员 李伟;大庆采油二厂推广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孟祥波;弱碱三元复合驱落户大庆油田[N];中国石油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国民;三元复合驱举升系统流入流出动态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高清河;强碱三元复合驱成垢及化学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3 张瑞泉;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分离技术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陈健斌;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及防垢剂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徐建军;基于Ethernet网络控制的三元复合驱过程控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6 李道山;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吸附及碱的作用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丹;萨南一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前后储层物性变化影响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闫雪;弱碱三元复合驱注采系统成垢性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黄志双;北三西弱碱化三元复合驱腐蚀及乳化分离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隋欣;三元复合驱硅垢形成规律与主要控制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5 金刚;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软件化学反应平衡模型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袁敏;三元复合驱对地层的伤害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7 宋健;大庆油田北三区西部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王倩;三元复合驱垢的溶解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曲国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物性检测及微观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杜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新矿微粒生成及控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KX组油藏弱碱三元复合驱的储层损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2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