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乌南斜坡带储层预测
发布时间:2017-06-07 05:05
本文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乌南斜坡带储层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乌南斜坡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乌南-绿草滩构造带上,南临切克里克凹陷,中间被Ⅻ断层隔开。该构造带油气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构造高点为主力产油区,浅层油气主要分布在下油砂山组,深层主要集中于下干柴沟组,并且存在多物源,沉积相带变化快等特点。岩性以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储层物性比较差,储层厚度一般为0.5米-3米,地震响应不明显,识别比较困难。在油田主体以外陆续有了一些发现,绿10井、乌26均获得工业油流,说明这一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的。本论文以沉积与储层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地震资料反演等技术手段对下油砂山组的III、Ⅳ油组含油气段进行了储层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子波分解、流体活动性预测等技术手段对储层有利区进行了进一步预测。沉积分析表明,乌南下油砂组整体属于缓坡背景下的三角洲侧源沉积的滨浅湖砂坝,三角洲前缘不断向乌南主体进积,滩坝分布范围向东逐渐缩小:储层特征反应水动力条件较弱,对滩坝砂体的改造作用有限;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为主,胶结作用次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优选了对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类型,通过多属性分析、降维,最后得出属性与物性的关系。从属性分析的结果来看,储层主要分布在乌南主体和绿草滩中部。Ⅳ油组砂层最发育的地方在乌7、乌8井区之间,其外围和绿9区块、乌南砂层较发育。通过稀疏脉冲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出以下的认识:对于III油组来说,储层最发育区带位于绿3和绿13井之间,较为发育的区域位于工区东北角,分布范围较广;对于Ⅳ油组,储层最发育的区域位于绿2及绿13井以南。通过子波分解和流体活动性分析,得出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III油组有利储层的区带主要位于工区东北角,Ⅳ油组分布在乌7、乌8之间。
【关键词】: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子波分解 流体活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4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2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技术路线12-13
- 1.4 完成的工作量13-14
- 第2章 工区概况14-17
- 2.1 区域地质概况14
- 2.2 勘探开发历史14-15
- 2.3 构造基本特征15-17
- 第3章 沉积分析17-22
- 3.1 沉积物源17
- 3.2 沉积相特征17-22
- 第4章 储层特征22-30
- 4.1 岩石学特征22-23
- 4.2 孔隙结构特征23
- 4.3 储层物性特征23-26
- 4.4 电性及含油性26-30
- 第5章 储层预测30-51
- 5.1 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30-32
- 5.1.1 单砂体正演30-31
- 5.1.2 多砂体正演31-32
- 5.2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分布32-38
- 5.2.1 地震属性32-34
- 5.2.2 属性分析原理34-37
- 5.2.3 应用37-38
- 5.3 用地震反演预测储层38-51
- 5.3.1 反演的分类38-39
- 5.3.2 地震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39-40
- 5.3.3 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40-46
- 5.3.4 地质统计学反演46-51
- 第6章 有利储层预测51-56
- 6.1 子波分解51-53
- 6.1.1 原理51
- 6.1.2 频谱及频谱衰减与含油气预测51-53
- 6.1.3 应用53
- 6.2 流体活动性53-56
- 第7章 结论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远来,贾s,
本文编号:428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28211.html